从承认财务造假,再到APP爆单,瑞幸真是“民族之光”?

近日,瑞幸咖啡风波不断,先是主动发布公告,称其财务造假,虚增伪造22亿交易额。

这个事一出,瑞幸股价在美股开盘前暴跌一度超过85%。

而后,瑞幸咖啡董事长首次发声:“今天更要元气满满,小伙伴加油!”,与股市反应截然相反的是:瑞幸爆单。

许多消费者直言:“瑞幸撑住,我的券还没有用完”。

APP宕机,消费者扎堆买咖啡,听说过银行挤兑,却没见过蜂拥挤兑咖啡的“怪事”。

从承认财务造假,再到APP爆单,瑞幸真是“民族之光”?

瑞幸,难道真如一部分人所说的那样,是民族之光吗?

就笔者的看法,其实不见得是这样。

一、瑞幸的发展史

瑞幸咖啡品牌,成立于2017年10月。经历了筹备和试营业阶段之后,2018年5月正式营业,天使轮投资方为陆正耀旗下公司。

到了2018年7月,瑞幸咖啡宣布获得A轮融资,融资金额为2亿美元,随后便开启了一路狂奔之路。

瑞幸成立之初,就给美国人们展现了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欧美人喜欢喝咖啡,对不对?北美和欧洲国家的每年人均咖啡消费大约是400杯,日本的每年人均咖啡消费大约是360杯,但是中国的这一数字小于5。

如果中国的平均数能到达日本的水平,或者说翻个20倍达到100,这不就是个躺着赚钱的市场吗?

而不少投资者也正是看重这个蓝图,并深以为然。

在瑞幸咖啡赴美上市之前,一共获得了4轮融资,总计资本大约为7.4亿美元,其中也不乏星巴克大股东1.5亿美元B+轮融资。

从承认财务造假,再到APP爆单,瑞幸真是“民族之光”?

而这些融资对于瑞幸最大的意义就在于给快速跑马圈地的模式形成一个有力的支撑。

事实证明,它确实撑到了赴美上市的那一刻。

截止2019年年底,瑞幸直营门店数达到4507家,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这样的规模是怎么促成的?只有一招-疯狂烧钱,疯狂补贴

从这个商业模式来看,遵循的路径大致为:拿钱-开店-压价-抢市场-上市-占领市场-涨价,只是现在瑞幸倒在了占领市场这一步,而这一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培养用户习惯。

很显然,瑞幸还没能做到。


二、财务造假这事有多严重?

财务造假这事一出,很多网友都戏称要帮忙把这22亿的交易额补上,但消费者的行为和公司本身的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是两个层面的事情,消费者觉得你这个产品好,继续消费,这没什么问题。

从承认财务造假,再到APP爆单,瑞幸真是“民族之光”?

图片来源网络,瑞幸IPO审计机构是安永

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这事,在证券市场上市重罪。如若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可能会面临:

1)投资者的集体诉讼。

2)SEC(美国证监会)的巨额罚单,情节严重的将会强制退市。

3)刑事责任。

瑞幸高管们对此,不可能不知道。

那他们又为何能“元气满满”?

他们的底气,来自于一份商业保险。

瑞幸上市招股书披露,公司购买了董事及高管责任险。据悉,国内十多家保险公司以共保体的形式参与了此次承保。


也就是说,只要法庭裁定瑞幸董事及高管没有欺诈等恶意行为,那么他们的个人赔偿责任及辩护费用等将由保险公司承担。


中国平安估计此刻已经“气吐血”了。

现在看回2个月前的浑水发布的做空报告,其中指出的瑞幸2019年第三季度销售额虚增69%,在2019年第四季度虚增88%,也不无道理了。

而这样一家公司,又如何能被称为“国货之光”呢?

其实,被浑水沽空的中概股公司不少,例如分众传媒、新东方、辉山乳业、安踏体育,其中被浑水做空的18家公司中,有6家已经退市。

从承认财务造假,再到APP爆单,瑞幸真是“民族之光”?

虽然浑水这样做,是为了利益,但从另一个侧面来看的话,也是起到了“吹哨人”的作用。

一家业务稳定,盈利能力有保障的公司,对于做空又有何惧呢?

像安踏和新东方,不都是有惊无险得度过危机了吗?

所以,作假这事是不可原谅的,现在财务作假,以后难道就不会品质作假吗?

做生意,还是要讲究信用二字。

不然,吃相就过于难看了。

三、结语

最后,再给各位说说做假账这事吧,这种情况其实在公司中普遍存在,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让业绩更好看,利润率过得去,不过就像朱镕基总理所说的那样:

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做到不做假账,但是我们决心一定要按照这个标准去做。

希望大家共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