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創18年曆史新低,中國抄底原油或成最大贏家?

3月30日,國際油價跌破20美元,一度觸達19.92 美元\\桶新低點。這是自2002年2月以來,長達18年時間裡,國際油價首次跌破20美元/桶。

近期,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之間的全球石油減產協議談崩,惹得全球最大的產油大戶——沙特直接祭出“價格戰”。短短11個交易日內,國際石油價格累計下跌超50%。

石油價格暴跌這事,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對沙特、俄羅斯和美國這些石油淨出口國來說,這是賠本買賣,只能欲哭無淚;而對於中國這種石油淨進口國家,趁著油價下降,抄底石油是重大利好;更重要的是充實國家戰略石油儲備,這才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背後是牽動的可是中國經濟社會命脈。

01抄底石油已成國際共識

作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自然不會錯過抄底石油的大好機會。不過,近日一篇畫面感十足、題為《中國84艘VLCC巨輪拔錨起航 全球最大船隊直撲海灣 外媒感嘆實力懸殊》的“假新聞”卻被廣大網友轉發,拿下了10萬+閱讀量,頗有一點“雙11搶原油”的感覺。

這條“假新聞”是被髮布在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官網後,才被各大自媒體轉發,其源頭是中國海事融媒體。不過經過多方查詢,所謂的“中國海事融媒體” 並不存在,後來與該文一同流傳於網絡的短視頻,使用的是舊影像資料拼湊而成。事後,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官網大概意識到這是條“假新聞”,也在官網上刪除了這則消息。

油價創18年曆史新低,中國抄底原油或成最大贏家?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官網刊發的“假新聞”

事實上,這期間,中國確實有派出VLCC巨輪前往中東海外抄底廉價石油,但不是84艘。

按照公開數據,自有VLCC船隻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的招商輪船,旗下擁有VLCC共計51艘,再加上中石油、中遠海等公司,中國大概擁有120多艘VLCC。儘管目前中國的VLCC巨輪規模位居全球榜首,但一次性派出84艘VLCC巨輪不大現實。

現如今,國際石油運輸,必然少不了VLCC(The Very Large Crude Carrier,超大型油輪)。

這種長度超過330米,寬度達60米的巨型郵輪,載重容積34萬立方米,載重噸位在30萬噸左右,是目前最為實用的海上運油工具。

油價創18年曆史新低,中國抄底原油或成最大贏家?

▲VLCC和其他級別的油輪對比,圖源網絡

作為大國重器,VLCC不僅造價高,而且折舊費也貴到驚人。

為了能最大限度地使用VLCC,招商輪船這些企業都會和客戶簽訂長期運輸協議,時間從幾年到十幾年不等,航程排的滿滿當當,為的就是不讓VLCC有閒置時間,最好是“每一天都在路上”,提高使用效率。

如果按照“假新聞”的說法,中國一次性派出84艘VLCC巨輪前往中東海灣抄底原油,那隻能說明這84艘VLCC之前一直處於閒置狀態,這顯示是不符合邏輯的。

根據國金證券提供的一組跟蹤數據,截至3月18日,招商輪船共有14艘VLCC巨輪空載駛往產油國港口:其中,去往中東地區的為12艘,去往安哥拉的有2艘,儘管數量有所增加,但並沒有顯著的增長。

油價創18年曆史新低,中國抄底原油或成最大贏家?

▲招商輪船公司運力,圖源網絡

一艘VLCC巨輪一般可以裝200萬桶原油。如果按照前文“假新聞”中提及的84艘VLCC直撲海灣,那中國一次性可以從中東運回超過1.6億桶的原油。

要知道2019年沙特每天向中國出口的原油才不過170萬桶。這84艘VLCC郵輪,足足是沙特出口中國約100天的量。這從邏輯上就有點站不住腳。

值得注意的是,油價的下跌也讓買賣雙方需求大增。鑑於世界各國都需要VLCC巨輪運石油,目前VLCC的運價開始暴漲。一艘VLCC的日平均價格從2月中旬的每天3萬美元上升到近期每天21萬美元,漲價6倍之多 。預計到2020年4月,全球VLCC租賃市場的缺口將達到60艘之多。

02中國為何建設戰略石油儲備?

儘管上述消息是“假新聞”,但不難看出,目前世界各國都打著如意算盤,想趁著低油價“撈一筆”,充實一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

這不,原油價格暴跌之後,美國宣佈採購總量達7700萬桶原油,而印度也準備從阿聯酋和沙特大量購買原油以充實戰略石油儲備。

油價創18年曆史新低,中國抄底原油或成最大贏家?

▲美國宣佈採購總量達7700萬桶原油

另一廂,這對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0%以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中國來說,也是完善戰略石油儲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必須得“逢低吸儲”。

說起戰略石油儲備,這事還得從1973年說起。在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以前,國際上是沒有戰略石油儲備這個概念的。

在這場戰爭中,以埃及、敘利亞為主的阿拉伯軍隊敗給了以色列。為了報復支持以色列的美國,阿拉伯主要產油國宣佈對整個西方實行石油禁運,將油價從原有每桶3美元提高到每桶10.6美元以上。價格的暴漲給歐美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打擊,當年美國的GDP因此下降了4.7%。

油價創18年曆史新低,中國抄底原油或成最大贏家?

▲第四次中東戰爭引發油價暴漲,圖源網絡

領教過阿拉伯國家石油武器威力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下決心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以求在日後石油價格發生劇烈波動時,不至於過於被動。按照國際通用標準,目前各國大致建立相當於90天淨進口量的戰略石油儲備。

不過,在1993年之前,中國的石油一直都能夠自給自足,不存在戰略石油儲備的問題。直到1993年中國成為石油進口國之後,這個問題才逐漸得到重視,並被列入國家議程。

2007年12月18日,中國國家石油儲備中心正式成立,擬用15年時間,分三期完成石油儲備基地的建設。至2017年年中,我國建成舟山、舟山擴建、鎮海、大連、黃島、獨山子、蘭州、天津及黃島國家石油儲備洞庫共9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利用上述儲備庫及部分社會企業庫容,儲備原油3773萬噸。

戰略石油儲備固然重要,但並非儲備越多越好,這得平衡經濟實力和實際情況。中國儲備多少石油,成為一大難題。

迄今為止,戰略石油儲備全球第一的日本也才達到158天的儲備量,大約5.7億桶。即便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GDP總值是日本4倍的美國,其戰略石油儲備也只比日本多了不到1億桶。

在綜合各方情況後,中國也明確了自身的目標:

到2020年整個項目完成之時,中國的儲備總規模將達到100天左右的石油淨進口量,將國家石油儲備能力提升到約8500萬噸。屆時,中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總容量為5.03億桶。

03中國如何落實戰略石油儲備?

5.03億桶石油的目標確定之後,下一步就是如何落實國家戰略石油儲備?這背後也是一番鬥智鬥勇的過程。

(1)落實戰略石油儲備的第一步,是解決石油價格問題。

中國的戰略石油儲備能力高達8500萬噸,如此龐大的儲備量,自然是石油進口價格越低越好。逮到了國際石油降價的機會,中國就“死命”地進口石油。

2008年,舟山、鎮海、黃島、大連等4個一期儲備項目建成時,剛好遇上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國際油價從每桶150美元下跌到每桶50美元。

遇到這種好機會,中國又怎麼能錯過呢?

國家層面立馬全力收儲大批廉價原油,並於2009年上半年將4個儲備基地注滿油,當時平均收儲成本僅約為56美元/桶。

回顧近十年中國的大額採購歷史,每逢國際油價暴跌之時,中國的戰略儲備便會加速採購原油。

當第二期國家石油儲備基地陸續建成之際,恰逢2015年-2016年國際油價低點之時,中國戰略儲備註入速度明顯提升。中大期貨也指出,一般在國際油價跌破40美元/桶時,中國就會打開建立原油戰略儲備的窗口。

油價創18年曆史新低,中國抄底原油或成最大贏家?

▲2015-2016年低油價時期中國加快戰略儲備,圖源:平安證券研究所

2019年9月,國家能源局表示,商業和戰略原油庫存約為80天的淨進口量,較目標至仍有20天淨進口量的缺口,約2570萬噸。如果要在2020年完成100天石油淨進口量的目標,那麼中國必然不會放過這次油價暴跌的機會。

(2)落實戰略石油儲備的第二步,是解決石油儲備基地建在哪裡?

第一期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優先選擇了舟山岙山、寧波鎮海、青島黃島及大連4個東部沿海基地。這主要是因為東部地區經濟發達,石油需求較大,而且附近均有大型煉油廠。

油價創18年曆史新低,中國抄底原油或成最大贏家?

▲浙江舟山岙山島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圖源網絡

當時,我國進口的原油,除了少部分通過中俄和中哈跨境鐵路運輸以外,絕大部分是通過海運。

選擇東部沿海地區修建戰略石油儲備基地,不僅有利於海上運輸,還可以就近服務煉油廠,一舉兩得。

不過,也有人擔心石油儲備基地如果都放在沿海地區,容易受到外國導彈的襲擊,而且一旦發生戰亂,中西部地區的石油供應也會成問題。因此在接下來的第二、三期儲備項目中,中國也選擇了新疆獨山子、甘肅蘭州等西部城市作為石油儲備基地,使得各基地佈局更為合理,更為安全。

(3)落實戰略石油儲備的第三步,是弄明白建地上油庫還是建地下儲備庫?

儲備油庫建在地上還是地下,這事歸根結底還是安全性和經濟性的問題。戰略石油儲備關係國家能源安全,從某種程度上看,建在地下的安全性更高。

當時,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庫大多是地下鹽穴儲油庫,這種地下洞庫建設容易,而且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也非常低。因此,當年有不少聲音建議中國模仿美國建設地下儲備庫。

油價創18年曆史新低,中國抄底原油或成最大贏家?

▲2004-2019中國每月進口原油數量,圖:全景財經

但遺憾的是中國東部地區並沒有類似美國地質條件的地下鹽穹,因此早期中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只能採取建設地上大型油罐的方式。由於自然條件不允許,現階段中國各大石油儲備基地的儲存方式,仍以地上油庫為主。

不過,考慮到戰爭和恐怖襲擊等因素,今後中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庫應該是地上油庫與地下儲備庫相結合。

幸運的是,在逐一解決了石油價格、儲備基地和油庫類型等3大問題後,中國的戰略石油儲備正朝著既定的目標大步邁進。相比2008年前後建成的一期儲備基地,第二、三期儲備基地囊括了西部地區和地下儲備庫,儲備方式更加合理,儲備佈局更為完善。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建設即將迎來收官。

值得高興的是,在2020年這次沙特和俄羅斯的“石油大戰”中,沙特阿拉伯對1家印度石油公司、2家中國石化企業實施不限購政策。這將有利於中國抓住機會,迅速完成100天石油淨進口的戰略石油儲蓄目標。

現如今,中國的VLCC巨輪已經拔錨起航,浩浩蕩蕩地奔赴中東海灣,開始搶油行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戰略石油儲備的目標將如期完成。

油價創18年曆史新低,中國抄底原油或成最大贏家?

▲VLCC巨輪,圖源網絡

唯有如此,中國才能夠在國際局勢動盪甚至戰爭時刻,不被掐住脖子,以不變應萬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