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的电影都变了,家长还要不要给孩子看童话故事?

在许多70、80后的童年中,总少不了许多迪士尼的童话电影,比如《狮子王》、《猿人泰山》和《白雪公主》等等。这些电影情节不同,但大同小异,总有特点鲜明的正派、反派,以及或善或恶的人物特点。让人回味无穷,同时备受教育。

然而近几年,迪士尼拍的电影有了些许不同,无论是《疯狂动物城》、《海洋奇缘》、《寻梦环游记》和《无敌破坏王》等,都和我们儿时看过的那些童话电影有了不同。

细细品味,里面正和邪的形象没有那么一目了然,好人坏人不是一刀切,许多人物形象身上集合了优点和缺点,而且故事情节也是更加复杂和峰回路转。

一句话:我们的童话电影越来越不像童话了。

没错,更准确的说:迪士尼的动画电影已经越来越接近现实世界。

根据经济学的定律,用户需求决定市场供给。迪士尼的电影风格的转变,正是适应市场的一种结果。也可以说,迎合了如今多数父母的观念。

据说,现在西方许多家庭的父母,不喜欢给孩子看传统的童话故事,特别是王子救公主、好人打败坏人那些。

迪士尼的电影都变了,家长还要不要给孩子看童话故事?

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这些童话故事让儿童脱离现实。因为许多童话故事里面都是善恶分明,非黑即白的人物形象。现实中却不是如此,几乎每个人都是多种品质的集合体。同时,童话里面的故事情节一般是邪不胜正、正义绝对战胜邪恶。但现实中好人未必有好报,可能一时不被别人理解,甚至受委屈。正义也不一定能胜利,也许只是妥协,或者是双赢等等。

所以这些家长不想自己的孩子受童话故事的影响,变得跟这个真实的世界格格不入,影响未来的成长。

另一方面,不少童话故事里面都有落难公主等到了心爱的王子这种桥段。家长们认为,这种故事会让孩子养成消极等待的性格,而在现实生活中充满竞争,更需要积极主动去面对困难,自己争取幸福。

迪士尼的电影都变了,家长还要不要给孩子看童话故事?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父母的心态可以理解,但传统童话真的不能给孩子看了吗?

我认为,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无论对待任何事物,矫枉过正都是有问题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童话故事固然出现了一定的短板,但不至于要如此否定。

回过头来,我们家长扪心自问:自己童年时读过的那些美好的童话,难道真的对我们的成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吗?

恐怕也未必吧,虽然小时候我们对童话故事深信不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在渐渐接受这个现实的世界,逐渐将频率调为一致。

迪士尼的电影都变了,家长还要不要给孩子看童话故事?

在我看来,优秀童话对孩子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这些故事饱含人生的哲理。虽然表现的故事未必能符合现在的时代观念,但里面关于人性的善恶、价值观的选择、幸福的把握却是永恒的。比如从长久来看,善有善报,正义终会战胜邪恶等等。

这些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价值判断,能够通过童话的形式印刻进孩子的脑海中,让他们铭记终生,并保证不误入歧途。

二是这些美好的故事,会给孩子一个充满温馨的美好童年。而一个美好的童年,是孩子一辈子的心灵港湾,能够让他们在以后遇到挫折、遭遇风雨的时候,能够汲取力量,振作前行。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还是会让孩子继续读那些童话故事。我要告诉他,虽然时代在变,但人性没变,美好的东西也不会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