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是真心實意打假還是嘴上喊打?

最近,“得到年度”平臺上發佈了著名經濟學家何帆老師的《何帆報告2019-2020》。其中第十五講《拼多多如何突圍?》一文引發業界和網友熱議。我在微信朋友圈中偶然看到這篇文章,鑑於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過往體驗,有些不同的觀點希望能與何帆老師探討交流。

拼多多是真心實意打假還是嘴上喊打?

如果這是一篇拼多多自己的文章,恐怕多多少少有洗地的嫌疑。何帆老師作為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肯定不至於用自己的信譽去為拼多多背書。但何帆老師文章中的一些邏輯觀點和論據仍值得商榷。


一、拼多多最有打假動力嗎?

首先,文章中寫了拼多多打假的動機,其中一個很明確的結論“最有動力消滅假貨的當然是拼多多”。這個結論是否成立我們暫且按下不表,先來看看何帆老師得出此結論的依據。

原文把拼多多和目前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阿里巴巴做了對比,他認為阿里巴巴號稱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它是2B,也就是面向企業的;拼多多則聲稱要服務於最廣大的消費者的利益,它這是2C,也就是面向消費者的。

你沒看錯,兩家不同企業的廣告語就是何帆老師得出上述結論的唯一論據。且不說阿里7.85億的網絡零售月活用戶遠超拼多多的4.29億月活數,光從一句廣告語來斷定企業2B還是2C基因,就不像是一個學院派出身的經濟學家所作出來的武斷思考。

稍有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道,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往往是個複雜的存在。阿里是一個擁有龐大消費群體的企業,而它排在首位的價值觀就是”客戶第一“,這裡的客戶,既包括商家,更包括廣大消費者。你說它是2B還是2C?

同理,何帆老師自己也在文章中說,拼多多發展初期對開店設置的門檻很低,於是很多賣假貨的就呼啦啦蜂擁而入。你說它是2C還是2B?

拼多多是真心實意打假還是嘴上喊打?


其實對想真心實意服務於客戶的企業來講,2B或2C都不重要。我們常說不要看它說了什麼,而要看它做了什麼?

所以我們回到何帆老師最初的結論,拼多多真的有動力去消滅假貨嗎?它到底是真有心打假,還是借假打之名賺市場吆喝,值得我們細細思索。

何帆老師文章中說拼多多的打假動力來自於一段廣告語,這段廣告語叫“服務於最廣大消費者的利益”。

我聽這話的時候就覺得有些彆扭,乍聽之下好像沒什麼問題,細想過後卻發現問題可太大了,試問有哪個產品不會對外宣稱自己服務於廣大消費者的利益?恐怕沒有吧。

按道理,這話誰來說我都不覺得有問題,但唯獨拼多多不行。

拼多多說自己服務於最廣大用戶的利益,這個“最”字用得精妙,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限定了受眾群體。

拼多多說要服務你,卻給你賣了假貨,你不樂意把它投訴了,那麼你這樣的用戶肯定不是它的受眾群體了,換句話說,你不是拼多多要服務的“最廣大消費者”之一。那它的受眾群體是什麼呢,就是知假買假、不介意假貨、有購買假貨需求的這幾類人。這部分人,在拼多多看來,才是“最廣大消費者”。

你讓拼多多打擊假貨,不就是等於要它拋棄自己的受眾群嗎?

拼多多是真心實意打假還是嘴上喊打?


二、拼多多會做自斷根基的事嗎?

其次,拼多多剛上市,離真正盈利尚遠,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做數據拉抬股價,這正是需要GMV、日活月活用戶的時候。打假對現階段的拼多多而言是自斷根基的事情,因為打假1000,平臺也自損800,因為GMV、買家數、賣家數等各項數據指標都會被隨之拉下來。它還拿什麼對資本市場講故事?

舉個例子,假設拼多多里總共有100家蘋果手機店,假店有80家。如果拼多多不遺餘力去打擊這些假貨店鋪,到最後只剩下20家正品,那麼首先就是可供顧客挑選的店鋪少了,如此一來,顧客購買的總量也就變少了。

再加上“最廣大消費者”的流失,拼多多的數據想必會非常不堪。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在利益角度上來看,這對拼多多絕對不利,拼多多沒有動機去做虧本生意。

你讓拼多多打擊假貨,不就是等於要它自毀根基嗎?

拼多多所處階段從動機來講,是不會去打假的。這也才是為什麼他對外宣稱打假,卻毫無成效的真正原因,因為這中間隔著一層利益的窗戶紙,誰也不捨得捅破。

不打假,對大家都有好處,大家都能賺更多的錢;打了假,GMV、商家數就會降,股價下跌,發展受困。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其中利弊權衡,拼多多比我們明白得多。

拼多多對外宣稱自己打假,我認為其主要目的有兩個。第一是掩人耳目,讓別人以為拼多多確實在認真對待假貨橫行這件事,第二個才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且聽我道來。

何帆老師在文章一開頭就說了,“提起拼多多,你可能馬上就會想起來賣假貨的”。這就是拼多多的目的,我把它叫做篩選受眾。

試想一下,拼多多如果單純是隻一個網購平臺,它自然會被比它更強大的幾個平臺擠下去,但是它借“假貨”一戰成名之後,沒有人不知道拼多多售賣假貨。

可能你會問,知道拼多多售賣假貨對拼多多還能有好處不成?我想說是的,沒錯,好處就是幫助拼多多尋找到了它的潛在用戶。你知道它賣假貨,你不去買,你當然不是它的潛在用戶了。但是有人就是知道拼多多賣假貨,所以他們才選擇拼多多。

所以,對拼多多來說,有沒有打假不重要,宣傳自己在打假很重要。


拼多多是真心實意打假還是嘴上喊打?


三、拼多多能改變假貨纏身的負面形象嗎?

何帆老師文章中有許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舉例的那位穿山寨阿迪的大媽。何帆老師忽略了的一點就是:大媽買的是阿迪達斯還是阿迪屌絲對大媽來說確實不重要,但是這對市場很重要。

大媽能夠如此輕而易舉買到假貨,這還認真打假?

如果大媽不認識阿迪屌絲,她又是怎樣成功避開阿迪達斯買到的阿迪屌絲?只能說明在拼多多的信息機制上,假貨比真貨更靠前、流量更大,更容易被消費者搜索到。何帆老師自己在文中說的很清楚了,作為互聯網公司的拼多多掌握各種數據信息,他是完全有能力做到精準打擊製假售假者的。但他舉的很多例子恰恰反證了拼多多沒有動真格打假,只是打打嘴炮迷惑下市場而已。

不過,何帆老師文章中有句話說得沒錯,如果能賣真貨,誰願意賣假貨。

所以在文章的最後何帆給拼多多指了一條”明路“,那就是讓假貨商家效仿解放戰爭時期的國民黨軍隊,”投誠“轉型為正品商家,打造自己的品牌。看到這裡我想說,就像這篇文章底部的評論說的一樣,何帆老師未免太理想化了。

首先,假貨廠商轉型,談何容易。莆田那些代工多年的廠商不是沒有嘗試過轉型,品牌營銷費和市場推廣費就是條攔路虎,所以成功者也寥寥無幾,豈是改個名字就能搖身一變成為正品?款式要讓自己獨立設計,光是這一點就能讓一半以上的廠商望而卻步。更別提假貨和正品品質上的差距了,這是實打實的,可不是換個名字這麼簡單。

其次,你有心勸他從良,奈何他無意放棄商機呀。拼多多的受眾絕大多數都是”五環外“的消費者,所以就出現了一個很矛盾的情況,一部分人去拼多多買東西,就是衝著便宜二字。便宜沒好貨,這話的意思是便宜貨成本低,製作成本低,商品質量就會低下去。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此時讓他去製造正品、高質量產品,勢必抬升價格,造成大量用戶流失。這筆帳,拼多多捨不得。

轉型,沒有這麼容易的。要從一開始就做好最基礎的工作,如果拼多多從一開始不做假貨生意,想必也就不會走到這一步。但是人各有立場,說不定我們笑拼多多賣假,人家還會笑我們有錢不賺。

其實何老師這篇文章最冷漠的地方在於,它鼓勵了低端生產力對接低端人群,你買假貨你活該這樣一種思維慣性。並不是想著如何規範市場,提高生產力,通過競爭和優化來讓品質轉正,而只是讓名字轉正。

何老師寫得多了,也想得多了,未來如何,還得看拼多多能否捨得。下決心整治假貨,對拼多多來說如壯士斷腕,只能看他怎麼選了。我們作為消費者,要考慮的只有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利益,以及如何不讓自己上當受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