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鳥類、魚類、哺乳類、昆蟲類動物的遷徙

試題引入:

雨燕是北京的夏候鳥。科研人員為北京雨燕裝上光敏定位儀,根據定位儀所獲取的數據,繪製了2014~2015 北京雨燕遷徙線路圖(如下圖)。據此完成3~5題。

高中地理:鳥類、魚類、哺乳類、昆蟲類動物的遷徙

3.甲、乙、丙、丁四地光敏定位儀得到的數據誤差最大的可能在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雨燕從北京遷徙到丁地用時三個多月,而從丁地返回北京只有兩個多月,最可能的影響因素是

A.食物 B.盛行風

C.水源 D.天氣

5.雨燕遷徙途中,易遇到的災害是

A.熱帶氣旋 B.暴風雪

C.寒潮 D.沙塵暴

試題解析:

3.C 甲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乙是熱帶沙漠氣候、丙是熱帶雨林氣候、丁為地中海氣候,四地相比,熱帶雨林氣候區降水最多,氣象條件最不穩定,光敏定位儀得到的數據誤差最大。

4.B 遷徙路線一大半在西風帶,往西飛時逆風,往東飛時順風。

5.D 遷徙路途中沙漠地帶較多,易形成沙塵天氣。

背景知識:

1.鳥類遷移:

路線:候鳥做水平方向一定路線的週期性遷移,每種鳥類的遷徙路線不變,一般常沿食物豐富的近水地區遷移.

類型:冬候鳥因季節和繁殖每年春季返回繁殖地,秋季遷往溫暖越冬地避寒,遷徙主要發生於秋、冬季節。

夏候鳥則選擇與冬候鳥相反的季節,如每年由中南半島經廣東、福建沿海往北至臺灣與其它區域避暑的杜鵑。

導航:鳥類遷徙的方向識別主要根據天體變化、依靠地球磁場、或對沿途地理路線的記憶等。

例題1:

材料一 歐洲白鶴為大型、長距離遷徙性鳥類,每年初春,它們從非洲南部遷回歐洲西部,荷蘭低溼地是其重要的傳統回遷地(歐洲白鸛初春遷徙路線示意圖)。常常避開廣闊的森林和水域,選擇在河流、湖泊、水塘、水渠、沼澤地附近的稀疏樹木上築巢。

高中地理:鳥類、魚類、哺乳類、昆蟲類動物的遷徙

材料二 荷蘭廣大地區原多為沼澤地,長期以來,荷蘭人民用風車排水,在海邊開拓大量土地,發展現代高產農業。歐洲白鸛在荷蘭的分佈範圍卻一直不斷縮小。

(1)簡述歐洲白鸛回遷時,依次經過的植被類型(重複部分不用填寫),並指出體現的是何種地域分異。

(2)分析①地成為歐洲白鸛越冬地的主要原因。

(3)分析荷蘭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將大量沼澤排水改為農田,發展高產農業對荷蘭歐洲白鸛種群規模的影響。

答案:

(1)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熱帶草原、熱帶荒漠、熱帶雨林、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

(2)氣溫較高;多開闊平原和草地,有淺水湖泊、水塘、沼澤等(有稀疏樹木生長的溼地);食物豐富。

(3)農田規模擴大,歐洲白鸛生存空間減小;農田施用農藥化肥造成的環境汙染,使歐洲白鸛食物來源減少;農藥化肥在體內富集使歐洲白鸛死亡率增加,導致荷蘭歐洲白鸛種群規模不斷減少,最後絕跡。

2.魚類遷移

魚類由於季節、繁殖和尋食等因素做一定方向的週期性遷移,可分為:

①生殖洄游,如淡水區的鰻魚在生殖期遊向深海產卵,稱為遠陸洄游。

②稚魚洄游,生活在海洋裡的魚,生殖期遊往淡水中產卵,孵化的稚魚翌年春季隨融化的冰雪遊入海洋。

③覓食洄游,魚類為尋食浮游生物而集群洄游到食餌豐富的水域。

④季節洄游,魚類因海水溫度隨季節變化而洄游到適宜溫度的水域。

例題2: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沙丁魚喜冷水,好群居,以大量的浮游生物為食。厄加勒斯淺灘(如圖)是南半球沙丁魚的主要集聚地,但每年5-7月,當一股低溫的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淺灘出現並向北流動時,沙丁魚便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大遷徙。數以十億計的沙丁魚聚攏在了一起,形成了數千米長,寬達1千米,厚數十米的“魚帶”,跋涉1000多公里遷徙到德班附近海域。

(1)說明厄加勒斯淺灘成為南半球沙丁魚主要集聚水域的原因。

(2)分析厄加勒斯淺灘出現的沿岸流對沙丁魚大遷徙的有利影響。

(3)說出沙丁魚大遷徙期間德班的常見天氣特點。

答案:

(1)厄加勒斯淺灘位於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受西風漂流的影響,水溫低,適合沙丁魚生存;淺灘水域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浮游生物多,為沙丁魚提供食物;厄加勒斯淺灘面積大,為沙丁魚群居提供廣闊的生存空間。

(2)5~7月,氣壓帶、風帶北移,受西風帶控制,厄加勒斯淺灘出現的沿岸流向北(東北)流動,利於沙丁魚順流遷徙;該沿岸流屬於冷水流,降低了德班附近海域水溫,為沙丁魚提供了冷水生存環境;該沿岸流(冷水流)與外海的厄加勒斯暖流交匯,攪動起深海的營養物質,為沙丁魚帶來豐富餌料。

(3)多晴天,雲量少;風力較弱;氣溫較低,晝夜溫差較大。

3.哺乳動物遷移

哺乳動物也因季節、繁殖和覓食等原因做週期性遷移,如北方馴鹿冬季南遷至針葉林帶,春季則返回食物豐富的北方苔原帶。除水平方向遷移外還有垂直方向遷移。如山區寒冷季節,動物常向低處移動覓食。許多深海魚類和無脊椎動物一年中在深海和淺海中要分別度過部分時間。

例題3:

黃山短尾猴棲息地依賴於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範圍隨季節變化有明顯的差異。下圖示意黃山短尾猴各季節棲息地的海拔範圍與林帶的關係(圖中Ⅰ、Ⅱ、Ⅲ、Ⅳ代表四個季節黃山短尾猴活動的海拔範圍)。讀下圖,回答1~3題。

高中地理:鳥類、魚類、哺乳類、昆蟲類動物的遷徙

1.圖中Ⅲ所代表的季節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短尾猴食物供給最豐富的林帶是

A. 常綠闊葉林

B. 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C. 落葉闊葉林

D. 山地矮林

3.當地旅遊活動可能對短尾猴造成的影響是

A. 食物種類變少

B. 主要活動空間變小

C. 患病率下降

D. 覓食時間變長

答案:

1.B 圖中Ⅲ所示黃山短尾猴棲息地活動主要分佈在高海拔地區,海拔高的地區只有在夏季枝葉才比較茂密,短尾猴食物更豐富。

2.A 從短尾猴的四季活動範圍看,在常綠林棲息時間最長且範圍大。

3.B 旅遊活動的遊客活動會侵犯短尾猴的生存空間,使短尾猴活動範圍減小。

4.昆蟲的遷徙:蝴蝶、蜻蜓、蝗蟲等。

例題4:

黑脈金斑蝶俗稱“帝王蝶”,是地球上唯一的遷徙性蝴蝶。馬利筋是一種廣泛分佈於北至加拿大、南至墨西哥等廣大地區的草本植物,黑脈金斑蝶的幼蟲便是以馬利筋為食,並追逐著馬利筋的生長週期而進行南北遷移,下圖為黑脈金斑蝶的遷徙路線圖。據此完成1~2題。

高中地理:鳥類、魚類、哺乳類、昆蟲類動物的遷徙

高中地理:鳥類、魚類、哺乳類、昆蟲類動物的遷徙

1.推測黑脈金斑蝶由墨西哥向北開始遷徙的季節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 研究表明,黑脈金斑蝶的觸鬚被漆成黑色後就失去方向,不能繼續正確的遷徙路線,說明其導航主要依靠

A.磁場 B.太陽

C.GPS D.河流

答案:

1.A 春季時從南向北溫度逐漸升高,植物的生長也由南往北逐漸開始。

2.B 觸鬚被漆成黑色後難以感受到太陽光線,而感受磁場跟漆成黑色無關。

做題鞏固:

3.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與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國家的經濟交流合作不斷深化。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高中地理:鳥類、魚類、哺乳類、昆蟲類動物的遷徙

多米尼加動植物種類豐富,東北部海域為大西洋座頭鯨的洄游區。中部山區的植物達數千種,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鱷魚保護區。

(1)說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原因。(8分)

希馬尼東北的恩裡基約湖為鹹水湖。

(2)分析氣候對該湖泊水位和鹽度季節變化的影響。(10分)

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雨燕是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妮妮”的原型,常以古城樓等老建築為巢址,因此又被稱為“樓燕”。北京雨燕於春夏季在北京繁殖,每年7月中下旬開始遷徙,次年4月歸來。通過為北京雨燕安裝光敏定位儀,專家們掌握了北京雨燕的行蹤。這種光敏定位儀重量僅0.65克,續航時間長達兩年,通過記錄周圍環境光照強度的週期性變化,來估測鳥類的地理位置,經度值由日出和日落時間的中間點確定,緯度則由當天的日照長度計算得出。北京雨燕越冬地主要集中在南非、博茨瓦納和納米比亞三國,核心區域為三國交界處的喀拉哈里跨境國家公園及周邊。這裡主要的生境為稀樹草原,專家發現雨燕遷徙路線選擇避開海洋,繞過天山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等高海拔地區,遷徙路線的單程距離超過1.6萬千米,全年遷徙距離約為3.8萬千米,其一生往返的旅程相當於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在20世紀前期,北京雨燕數量達5萬隻,近十幾年只有3千隻左右。為了防止雨燕築巢、排洩物弄髒環境,北京很多名勝古蹟都加設了遮擋縫隙的防鳥網。下圖為北京雨燕遷徙路線示意圖。

高中地理:鳥類、魚類、哺乳類、昆蟲類動物的遷徙

(1)說明喀拉哈里跨境國家公園成為北京雨燕越冬地的原因。

(2)簡述北京雨燕選擇的遷徙路線及途中停留地點具備的有利條件。

(3)分析近十幾年北京雨燕數量銳減的原因。

(4)評價光敏定位儀用於北京雨燕遷徙路線追蹤的條件。

5.伊塞克湖位於天山山系北部,北為昆格山脈,南為泰爾斯凱山脈。湖水清澈,味鹹,終年不凍。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成為候鳥遷徙、過冬、繁殖之地。1948年建立了伊塞克湖野生動物保護區。伊塞克湖湖盆是重要的農牧區。

高中地理:鳥類、魚類、哺乳類、昆蟲類動物的遷徙

分析伊塞克湖成為候鳥越冬地的原因。

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哥倫比亞河流域面積雖僅佔美國幅員面積的7% ,但水能資源卻佔據美國全國水能資源的35%。美國哥倫比亞河流域梯級水電開發,非常重視科學合理及前瞻性。下圖中已拆除的4座大壩的去留在全美國上下曾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最終法院裁決大壩所有者美國陸軍工程師團改造大壩以保護瀕危鮭魚的洄游路線。這4座壩成為美國迄今爭議拆除的最大水壩。下圖為哥倫比亞河與斯內克河流域大壩分佈圖

高中地理:鳥類、魚類、哺乳類、昆蟲類動物的遷徙

四座大壩遭到拆除至今仍存在巨大爭議,試從贊成者和反對者任選一種觀點說明理由。

答案解析:

3.(1)緯度低,以熱帶氣候為主;地勢起伏大,自然帶垂直分異明顯;海陸兼備。

(2)該地區全年高溫,蒸發旺盛,降水季節變化大;湖泊主要補給水源是大氣降水。5月份和10月份降水多,湖泊水位高,鹽度低;7月份氣溫最高,降水少,湖泊水位最低,鹽度最高;其他月份降水少,湖泊水位較低,鹽度較高。

4.(1)位於南半球熱帶稀樹草原地區,草木繁茂,氣溫較高;1月-次年2月屬於溼季,水源豐富,昆蟲草籽等食物豐富;屬於國家公園,環境保護狀況好,居民保護意識強

(2)遷徒路線選擇經過陸地,避開海洋,可以中途停歇;繞過高海拔地區,可避免過多的能量消耗;中途停留地選擇在裡海沿岸、乍得草原剛果雨林分佈地區,可停歇休養和補充能量(任答2點)

(3)城市化的發展,水面、植被面積減少,雨燕棲息地減少;大量古建築、傳統民居被拆除;防鳥網的應用,雨燕繁殖地減少;殺蟲劑、環境汙染導致食物來源減少

(4)優點:重量輕,避免加大雨燕遷徙負擔;續航時間長,可持續不間斷記錄雨燕飛行蹤跡;精度高,可準確得出雨燕地理座標、飛行時間與飛行速度(任答2點)缺點:易受天氣狀況影響,惡劣的天氣條件下,記錄到的光照信息會與實際有所出入,得到的地理座標誤差較大;春分、秋分前後的時間段,不同緯度地區的日照時長無顯著差異,根據日照長度得到的緯度數據誤差較大

5.冬季北部昆格山脈阻擋冷空氣,湖泊終年不凍,周邊氣溫適宜;河湖中魚類等資源豐富,利於候鳥覓食;建立了野生動物保護區,為候鳥提供安全的越冬場所,減少了人類的干擾;湖盆農牧區,為候鳥提供充足的食物。

6.贊成者:大壩堵塞了自由流動的河流系統,阻礙了瀕危鮭魚的洄游路線;對當地自然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威脅瀕危生物的生存。反對者:四座大壩規模較大,在灌溉、航運、供水、發電、防洪等方面具有較大的經濟利益,拆除大壩對大壩庫區及下游地區的能源供應和供水等方面產生了較大不利影響。

《高中地理微專題精選100例》和《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狀元秘卷52》是高中地理高考複習備考的好資料,可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