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骨”陳子昂,為何會獨愴然而涕下?

“詩骨”陳子昂,為何會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之一,如果大家對陳子昂這個名字感到陌生,相信一提起《登幽州臺歌》一詩時,所有人都一定會恍然大悟。原來他就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原創者。

陳子昂與“初唐四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雖然他並未因詩名而列入“四傑”之中,但是他在初唐詩壇上的重要作用也不可小覷。

“王楊盧駱”是提詩文改革的提倡者和踐行者,而陳子昂則是“初唐四傑,詩文改革思想的忠實追隨者。

“詩骨”陳子昂,為何會獨愴然而涕下?

他也因此而成為了初唐詩文革新的重要人物之意,由於他創作的詩歌與“宮體詩”有嚴格界限,而且多以“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為特色,所以後人稱其為“詩骨”。

寓意就是陳子昂其人不但特別有骨氣,而且他創作的詩歌也十分有風骨。

相比較於唐朝時期的其他詩人來說,陳子昂絕對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因為據史書記載,“年十七、八,尚不知書”,大概的意思就是已經十七八歲的陳子昂,不僅從未讀過書而且也不知道讀書的作用。

筆者認為這與他是初唐著名詩人的身份,看起來有很多不符之處。少年時期的陳子昂雖然“幼而聰穎”,但是他卻並沒有將思想放在博覽群書上,而是走上了一條“少而任俠”之路。但人最怕的就是“浪子回頭金不換”,醒悟之後的陳子昂則變成了,後來者居上的典型代表。

“詩骨”陳子昂,為何會獨愴然而涕下?

浪蕩公子的“少而任俠”生活

1.名門之後,家資甚厚

陳子昂出生於公元661年,此時正是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關於他的出身史書中有明確的記載,陳子昂梓州射洪人,其父陳元敬乃名門之後、蜀中大隱之一。“曾拜文林郎,好神仙之術,居家四十餘年。慷慨仗義,見義勇為,仁慈果敢”。

據宋本《方輿勝覽》卷六十二記載:“陳元敬,子昂之父,瑰偉倜儻。弱冠豪俠。屬鄉人阻飢,散粟萬斛以濟民。年二十二,擢第。天后居攝,遂山棲餌木”。

從這兩段史料記載中可以得知,陳氏一族在當時社會中,應該是頗有聲望的名門望族。

“詩骨”陳子昂,為何會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之所以養成了“輕財好施,慷慨任俠”的性格,其實與其父陳元敬有很大關係。從“屬鄉人阻飢,散粟萬斛以濟民”中可以瞭解到,陳家不但擁有萬貫家資,而且還是一個樂善好施的大家族。

從“年二十二,擢第。天后居攝,遂山棲餌木”中,可以獲悉陳元敬曾是“武周“時期的進士,但因武則天攛掇大唐江山所以才棄官隱居。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陳文敬對陳子昂的性格、人品、學識等都影響甚深。

筆者認為正因為陳子昂的家庭背景比較優越,所以他才能放縱自我“年十七、八,尚不知書”,過著“輕財好施,慷慨任俠”的生活。

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少年時期的陳子昂,應該是一個放蕩不羈、浪蕩閒散的公子哥。

“詩骨”陳子昂,為何會獨愴然而涕下?

但是後來他因用劍傷人,“始棄武從文,慨然立志,謝絕舊友,深鑽經史,不幾年便學涉百家,不讓乃父”。

正因為陳子昂家資甚厚年少輕狂,所以才會出現“劍擊傷人”事件。在這件事之後他幡然悔悟,開始勵志“深鑽經史”,終成唐代著名文學家。

2.兩次落第,試圖坎坷

很多歷史學家都稱讚陳子昂,是初唐時期有大才的詩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在,兩次落第之後不僅不氣餒,而且在“數年之間,經史百家,罔不賅覽。尤善屬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風骨”。

“詩骨”陳子昂,為何會獨愴然而涕下?

公元679年即唐高宗調露元年,十八週歲的陳子昂“出三峽,北上長安”。併入學國子監專心研讀。公元680年他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落第。

他義無反顧地回到了故里金華山,不僅繼續飽覽詩書而且這一關鍵時期,還為他後來的詩歌創作,以及在初唐詩壇嶄露頭角,都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永淳元年即公元682年,此時的陳總已經是一位二十二歲的青年人了。這一年他再次懷揣著夢想趕赴京城應試,但是現實依然十分殘酷,三年之後的再一次應試,他仍舊名落孫山不為世人所知。

“詩骨”陳子昂,為何會獨愴然而涕下?

公元684年時年二十四歲的陳子昂,在學有所成之後參加了第三次科舉考試。正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這一次他的才學得到了認可,他也因此而進士及第。

為了表達內心的從政熱情,陳子昂以“上書論政”受到了武則天的重視。先授麟臺字後升右拾遺。從此開啟了陳子昂入仕為官的人生之路。

3.“陳拾遺”直言敢諫,因“逆黨”被株連下獄

(1)“上書論政”後授“右拾遺”

後人常稱陳子昂為“陳拾遺”,實際上就因為他曾經擔任過右拾遺一職。在古代社會古人慣用官名、地名稱呼於人。但是這個“右拾遺”僅為八品小官,而且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撿起皇帝的遺漏”。

“詩骨”陳子昂,為何會獨愴然而涕下?

“右拾遺”其實就是類似於,諮詢建議或監察兼助理的官職。也正因為這個所謂的“右拾遺”,再加陳子昂本人敢於直諫的性格,才讓他一度遭到當權者的排斥和打擊。後期他又因“逆黨”反對武后,而遭遇株連之罪被下獄。

從“上書論政”受到武后重視,再到因株連而下獄讓陳子昂遭遇了不白之冤,這種天壤之別的經歷對他的人生,以及詩作風格都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作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陳子昂之所以能夠寫出具有“風骨”的詩歌,其實與他的個人遭遇息息相關。

“詩骨”陳子昂,為何會獨愴然而涕下?

(2)性格剛直,敢於直諫,含冤而死

受讒被誣的陳子昂出獄之後積極“北征”,但是他依然沒有改變耿直的性格。他不但多次上書朝廷,希望能夠派兵鎮壓外族製造的分裂戰爭。但是卻因為多次直諫而被排斥、降職。

心灰意冷的陳子昂,在壯志難酬以及內心積壓的鬱悶無法舒緩之下,不得不在三十八歲時辭職還鄉。本以為這樣就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但是昔日的政敵們卻並沒有放過他。後因為被奸人陷害他再次入獄,這一次他並沒有逃過這一劫,冤死獄中時他才年僅四十一歲。

一代文武雙全的初唐文學家,飽含道國深情的邊塞詩人陳子昂,就這樣帶著遺憾、怨恨和不捨,離開了這個戰火紛飛的亂世。

實際上陳子昂之死,除了與他屢次直諫和性格剛直有關係之外,其實還與其文“歷抵群公”,得罪了權貴有很大關係。

“詩骨”陳子昂,為何會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臺歌》中的“獨愴然而涕下”

1.《登幽州臺歌》的創作背景

筆者認為“詩骨”陳子昂是一位高產文學家,他雖然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但是從其十八歲開始創作詩文,一直到四十一歲含冤而死,曾經創作出了不計其數的經典詩歌。但是現在卻僅存詩100餘首。

組詩《感遇》、《薊丘覽古》、《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都是一代“詩骨”陳子昂的經典之作。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二十六歲的陳子昂遠赴邊塞,不僅親身感受到了邊塞之苦,而且也親眼目睹了邊塞壯麗的景觀。

“詩骨”陳子昂,為何會獨愴然而涕下?

萬歲通天元年即公元696年,時年三十六歲的陳子昂,在闊別邊塞十年之後,再一次因從軍北征而來到邊塞地區。他不僅對邊防事務頗有見地,而且在兩次從軍北征邊塞時,也創作出了很多比如說以後是經典佳作。

2.《登幽州臺歌》欣賞與分析

《登幽州臺歌》就是陳子昂邊塞詩中的名篇,也是讓陳子昂能夠躋身於,初唐著名詩人之列的關鍵之作。作為“樂府詩”中的知名詩篇,這首詩不僅蘊含了弔古傷今的感人情緒,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的個人情感。

“詩骨”陳子昂,為何會獨愴然而涕下?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前人和來者”其實指的是,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唐朝之前的賢君明主詩人未曾得見,在他身後也就是死去之後,也依然沒有辦法看到可以禮賢下士的明君。

實際上陳子昂所撰寫的《登幽州臺歌》前兩句,大有對自己生不逢時和懷才不遇的感嘆,作者的內心可能會反覆想到,為什麼我就不能遇到賢明君主呢?

而後兩句詩則是說,在這茫茫的天地之間,詩人突然自感孤單寂寞,於是悲從心中來類從眼邊流。

“詩骨”陳子昂,為何會獨愴然而涕下?

筆者認為《登幽州臺歌》作為陳子昂的成名作,不僅體現出了他獨特的,“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的詩歌風格。

同時這首詩作為“樂府詩”中的轉型之作。不僅具有十分精湛的文字功底,同時也表達出了反對舊“宮體詩”風,並積極推廣以真實經歷,和真摯感情為契機的新型唐詩創作之路。

《登幽州臺歌》通過抒發詩人“登樓遠眺,憑今弔古”的感慨,深刻地揭示出了在時的唐朝,任人唯親、奸臣當道的政治背景。以及敢於為國為民直諫,但卻遭受了不公待遇的憤懣之情。可以說這首詩就是陳子昂人生的真實寫照。

陳子昂認為在撰寫詩歌的時候,一定要把真情實感融入到詩作之中,不能只是單純地描寫景物,或者宮廷內的糜爛生活。因為 “詩以詠志” 才是創作詩歌的最終目的,他的這一觀點得到當時很多文人的贊同。

“詩骨”陳子昂,為何會獨愴然而涕下?

結 語

筆者認為唐代“詩骨”陳子昂的詩歌之魂,以及他在創作詩歌時的創新精神,不僅在初唐時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即使在整個唐朝詩壇上,也都起到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作用。

雖然最後他只能“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但是這其實也並未影響他的詩歌質量和思想。越是在這種壯志難酬、憤懣悲涼的情境之下,對陳子昂的詩歌創作就約有利。當然詩人自己並不想遭遇人生波折,但擺在他面前的社會現實,卻一次又一次的擊碎了他的政治理想。

陳子昂只能通過自己的詩歌來表達自己的志向,雖然他在詩歌創作上“主張復古“,並且他非常鍾愛《詩經》中的詩歌撰寫形式。

尤其是在他人生中段的時候,更是對“建安風骨”倍加推崇,但在他的詩歌中卻可以讀到,非常真摯的感情和人生體悟。

作為初唐與盛唐詩人最佳組合中的一員,陳子昂與司馬承禎、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合稱為“仙宗十友”。之所以將他與這些人相提並論,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陳子昂的詩歌不僅有“風骨”,而且文學造詣也首屈一指。

【參考文獻】

趙鯤《論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岑玲《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簡論陳子昂《登幽州臺歌》的意象美》

張世磊《失意士子的共鳴之音——論陳子昂《登幽州臺歌》的悲劇效應》

鄭臨川《論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