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典故,端陽正午!你不瞭解的端午

端午端午,過了許多次端午節,可你知道它為什麼叫端午嗎?

詩文典故,端陽正午!你不瞭解的端午

據《荊楚歲時記》中記載:仲夏登高,順陽在上。“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亦有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端午的名字還有好多:浴蘭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其來源意義又各有不同,暫且拋開來說那些端午的習俗!

端午粽子賽龍舟想必是最為人熟知的兩件事了。在英文中,端午節的譯文也是“Dragon(龍) Boat(舟、船)Festival(節日)”。

詩文典故,端陽正午!你不瞭解的端午

再比較常見的應當是寫符驅邪了。端午之時,人們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採艾,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紮成虎形,再粘貼艾葉在其上。古時候,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導致。於是端午節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江南地區,有的習俗是在端午節飲菖蒲酒,則其藥用效能就更為直接。通常是在節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黃,浸入酒中,節日便可飲用。

至於符咒則要求更嚴。比如必須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時書寫,書寫材料要是生朱、硯內、書寫人口中必須放上硝石等等等。符咒內容例如:“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有些地方的祛鬼禳魔習俗,還會在兒童額上點雄黃酒。節日一早,兒童耳上要夾艾蒿,頭上要戴菖蒲,然後用雄黃酒在額上寫一個“王”字。據說,這樣就可以令百鬼畏懼,保命長生。

詩文典故,端陽正午!你不瞭解的端午

而端午所令人聯想到的最多應是屈原了。五月五日,寫完絕筆作《懷沙》,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杳杳,孔靜幽默。鬱結紆軫兮,離愍而長鞠。撫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懷沙》節選

而端午亦還有追念兩位名人的習俗:伍子胥、曹娥。

伍子胥“取眼置於東門看城破之時”的典故大家可能都聽說過。也正是如此,吳王夫差派人在伍子胥自殺後以皮革裝起於五月五日投之大江。因此,相傳端午也用來紀念伍子胥。

至於曹娥,東漢《曹娥碑》記:曹娥,東漢上虞人。父其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感其孝道,故而端午亦有用來紀念曹娥一說。

關於端午的詩文,更是數不勝數了。

詩文典故,端陽正午!你不瞭解的端午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元 舒頔《小重山·端午》

詩文典故,端陽正午!你不瞭解的端午

說了這麼多,小言就分享到這了。關注小言,有更多好內容與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