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你切勿庸人自擾

我以前在中學代課時,發現班上有個長得挺秀氣的女孩常常鬱悶不樂.坐在椅子上發呆,不像同齡人那樣有說有笑。經過多次和她接觸並取得她的信任後,我才瞭解到她心中的一樁心事。原來,這個女孩自上初中進入青春發育期後,對自己的體像日益重視起來,一有機會就拿起小鏡子照一照。偶然有一次她在對著鏡子進行“自我分析”時,感覺自己的鼻子似乎有點扁。在獲得了此“重大發現”以後,姓照鏡子的次數日益頻繁,且重點聚焦在自己鼻子上,這樣她越看越覺得自己鼻子太扁.影響了自己美觀。於是她自我發明了一套“隆鼻術”,每夫一有空就去捏自己的鼻子,這樣捏了很久.非但沒有把鼻樑捏高,反而把鼻子給捏發炎了。

得知此事後,我找了班上幾位同學,假裝很隨便地問他們對這個女孩的長相有何評價,這幾位同學除了說她“長得挺秀氣”、“長得挺不錯”以外,沒有一個人提及她“鼻子長得有點扁”。

青春期的你切勿庸人自擾

由這個女孩子我想起我自己上初中的一件事。那時我臉上長了幾塊癬,有幾塊發白的地方。雖然當時並沒有什麼人對此表示出關注和“興趣”,但我自己卻把此事看得很重,覺得不想辦法“治理”一下便無臉見人。於是我找來了畫美術用的顏料,精心把那些發白色的地方塗黃。等大功告成後,就自然大方地上學來。走在路上和班裡,總有人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有不少的同學乾脆指著我臉上長癬的“原址”問我是怎麼一回事。原來我天生屬於“色盲族”,因而用顏料塗抹臉部時並未做到色彩與其周圍的皮膚相一致,使得別人從我的面部“沒有什麼興趣”到了“很感興趣”。

這兩件事其實反映了青少年的一種常見心理。為此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D、愛爾金德提出了“假想觀眾”說

他認為青少年受其發展心理的作用,不善於區分自己想的和別人所想的之間的差別。他們特別關心自己,比如他們很在意自己的外表和言行,於是他們相信別人也同樣關心在意他的外表和言行在青少年的意識中常常出現“自我虛構”和“假想觀眾”的現象,愛爾金德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青年期的“自我中心主義”。比如青少年的自我意識中,常常容易出現一些盯著自己容貌身材缺陷看的“觀眾”併為此焦慮不安。事實上,別人在接觸你時所注意的方面和程度,同你自己主觀想象有很大的差異自己所拼命注意的方面,別人卻未必那麼在意,可青少年卻經常出現這種感覺上的偏差,這也是他們很多苦惱的根源。

青春期的你切勿庸人自擾

前幾天有個女孩跟我說她想考研究生,但又很猶豫,因為她怕考不上會遭到同學們的嘲笑。這又是一個自我假設放大他人反應的一例。這位女孩其實可以這樣問一下自己:我是否對別人的失利也那麼“耿耿於懷”?我是否因為他人的一次失敗就否定他?把這個問題想清楚了,我想這個女孩就不難做出果斷的選擇。

切勿庸人自擾,謹記謹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