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農業—2019第四屆中國農業博鰲論壇暨首屆農業產業e論壇

重新定義農業——第四屆中國農業博鰲論壇暨首屆農業產業e論壇


近日,記者從中國農業博鰲論壇秘書處獲悉,第四屆中國農業博鰲論壇暨首屆農業產業e論壇將於12月23~24日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

中國農業博鰲論壇由北京紫荊創新農業研究院聯合尹偉倫、張福鎖、趙玉芬、金湧、黎樂民五位院士於2016年共同發起,至今已經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了三屆,獲得了業內的普遍認可。本屆論壇由北京紫荊創新農業研究院與中國農產品流通經紀人協會、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主題為“未來農業——科技創新、產業互聯”。

記者就論壇的相關事宜採訪了中國農業博鰲論壇秘書長、北京紫荊創新農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子凌。

“讓彼此需要的人建立聯繫”的辦會初心

徐子凌秘書長向記者介紹,作為中國首家農業問題解決機構,我們經歷了從2004年在行業內率先專注於農業企業家教育培訓,到2014年創建“涉農人才終身學習系統”,截止到目前,先後有三萬多名企業決策者、經營者與管理者、從業者參加過學習。在平日和他們交流中感受到:企業發展的核心是“人”——對外是人脈,對內是人才。而對外有價值的人脈如何拓展和鏈接?對內有執行力和忠誠度的人才如何吸引和留下?這些都是一直困擾著農業企業家的課題,於是就萌發了在培訓業務版塊基礎上升級嫁接農業高端論壇,搭建一個農業政策、科技、產業、金融、文化五個領域的人士溝通交流、鏈接資源、對接渠道的平臺,實現“讓彼此需要的人建立聯繫”的目的。

“共創、共建、共分享”的辦會理念

通過與徐子凌秘書長的採訪,記者瞭解到,今年的中國農業博鰲論壇是按照“共創、共建、共分享”的理念,由北京紫荊創新農業硏究院牽頭,由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農墾總局)、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億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網庫集團、內蒙古燕谷坊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北京熹品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光華精銳營銷諮詢有限公司、海南博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聯合發起,旨在共同推動中國農業產業健康發展,為農業領域的科學家、企業家與資深專業人士們搭建一個同臺論道的交流平臺,探討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困擾企業家的難點和困惑。

重新定義農業—2019第四屆中國農業博鰲論壇暨首屆農業產業e論壇

綜合性、可落地的辦會宗旨

徐子凌秘書長指出,目前國內會議論壇很多,各有千秋、各有特色。中國農業博鰲論壇創辦之初就想辦成一個以涉農企業家為主體,以未來農業為主題,探討整個農業產業發展思路與理念、方向與路徑的論壇,不僅僅是臺上講得有意義,臺下還要聽得有意思;不僅僅談農資和糧、棉、果、菜、茶及農業科技,還要談政策、模式、品牌和金融;不僅僅有先進的、前瞻性的理論,還要有可落地的實操性,讓每一位參會者都能感受和體驗到論壇輪值主席、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劉成果親自確定的論壇要實現的價值——得到信息、受到啟發、鏈接資源、達成交易、宣傳品牌。

“重新定義農業”的辦會思路

關於辦會思路,徐子凌秘書長向記者介紹:

目前我國農業面臨嚴峻挑戰——小農經濟格局沒有根本變化,農業整體科技水平落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尚不完善,農業國際化程度比較低,同時缺乏領軍型農業企業;

農業企業家也面臨迷茫與困惑——國家政策是什麼走向?產業發展方向和模式有什麼趨勢?農業技術有什麼突破?產品更新迭代有什麼創新?員工忠誠度和執行力的提高有什麼妙招?“農二代”接班人問題有什麼辦法?如何提高農業企業家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這些挑戰與困惑都是中國農業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如何解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如果以農業看農業、就農業說農業,想解決農業根本問題不容易。

基於此,論壇組委會整合了政界、學界、商界等多方力量,讓參會人員和政府領導、科學家、優秀企業家面對面交流,聆聽他們對這些問題和困惑的剖析和見解,用碧桂園農業控股公司總裁梅永紅2018年在第三屆中國農業博鰲論壇上的演講題目來說就是——重新定義農業。

擁抱5G浪潮,藉助流媒體科技創新的傳播形式

徐子凌秘書長說,往屆論壇一直面臨著三大挑戰,並引發了論壇組委會對如何破局的思考:

一、如何克服現場接待能力侷限,更廣泛地滿足每年呈量級增長的各界農業同仁參會的需求?

二、如何超越語言及時空侷限,更有效地滿足與日俱增的與國際農業同行交流互通及合作的需求?

三、如何讓傳統的論壇擁抱現代科技,讓論壇中的高品質內容即時呈現在每一個涉農夥伴的面前?

在組委會專家顧問團的建議下,產生了本屆論壇的解決方案:

針對上述挑戰,本屆論壇與國內外各領先大數據、人工智能及流媒體平臺強強聯手,推出全新e論壇模式,並確立本屆論壇名稱為:“2019第四屆中國農業博鰲論壇暨首屆農業產業e論壇”。

本屆論壇將以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為直播現場,論壇各版塊高質量內容將覆蓋多個國家與地區,即時傳遞、無損送達。

本屆論壇定向邀請參會嘉賓及紫荊農業大家庭的夥伴們親臨論壇直播現場,共同見證博鰲農業論壇這一歷史性變革與創新性躍遷。

重新定義農業—2019第四屆中國農業博鰲論壇暨首屆農業產業e論壇

智能化、高效化、國際化的辦會亮點

徐子凌秘書長向記者介紹了本屆論壇有三大亮點與首創:

一、智能化、強體驗:首先,本屆論壇將承擔起中國農業論壇科技化、數字化與智能化的倡導者、引領者與踐行者的責任。

二、高品效、廣受益:其次,本屆論壇的覆蓋面不但包括涉農產業、行業、企業、政府職能部門、院所機構,而且將首次面向戰鬥在在農業一線的經營管理者、勞作于田間地頭的農業生產者以及廣大關心農業、熱愛農業及有志於投身於農業事業的朋友及合作伙伴。

三、無障礙、國際化:最後,本屆論壇將成為中國首家突破時間邊界、地理侷限與語言障礙的覆蓋全國、走向世界的農業論壇。

“五位一體”的辦會形式

徐子凌秘書長介紹說,本屆論壇將由主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主題報告、專題論壇、“神農杯”品牌評選)、平行分論壇、項目對接會、雞尾酒會、主題晚宴五種形式構成。

此次論壇根據參會人員的五大群體(行業百強企業、市縣書記縣長、農業投資人、院士專家、農業領軍企業家),分成了五大版塊(名企引領、政策配套、資金推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匯成五位一體(政策、科技、金融、產業、人才)。

依託以上五部分參會人員,利用企業五大資本(產業資本、金融資本、商業資本、社會資本、智慧資本),發揮企業五大優勢(先發優勢、規模優勢、產品優勢、技術優勢、能力優勢),建立五大產業生態中心(雲大數據中心、資源整合中心、戰略投資中心、人才密集中心、文化輸出中心),達到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文化流“五流共演”的戰略目標,從而來構建農業產業生態系統,實現互助互幫、資源共享的目的。

踐行國家戰略的辦會意義

經徐子凌秘書長介紹,記者瞭解到本屆論壇所蘊含的三個踐行國家戰略的辦會意義:

一、本屆論壇力求借助科技賦能,通過更快、更深的與更遠的覆蓋與傳播,以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品質服務於中國農業、農村與農民,為建設與完善中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做出實際貢獻。

二、本屆論壇內容不但服務於農業頭部企業及權威機構院所,更是首次將先進的理念、前沿的科技與優質的資源傳播與發送到各級縣鄉鎮村,讓廣大的農村和基層的農業勞動者實際受益。為踐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本屆論壇將用實際行動響應與貫徹國家提出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本屆論壇舉辦的形式、內容、環節與推廣層面擁抱科技、勇於創新。這一步雖然只是一小步,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本屆論壇真心希望能通過這一小步為推動中國的農業論壇、涉農產業乃至中國農業的科技化、數據化與智能化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讓更多人受益的辦會目標

最後,徐子凌秘書長與記者談到了論壇的目標:

政策致富和產業致富的時代已經過去,科技致富與科技興農的時代已經到來。所以今年論壇的主題是“未來農業——科技創新 產業互聯”,意在和科學家、企業家一道,探討如何以科技創新為原動力、以產業互聯為突破口,農業企業現在做什麼才有未來的話題。

論壇緊緊圍繞北京紫荊創新農業研究院多年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兩大主營業務——“紫荊涉農人才終身學習系統”與“紫荊專業化論壇操盤系統”來作為資源入口進行資源整合,通過論壇的形式進行全面呈現,實現讓參會者及收看者 “洞見未來、明晰方向、共創價值、共享資源、弘揚品牌”的辦會目標,讓更多人受益。

2019.12.23,讓我們在這一天一起攜手,讓中國創新農業的風采,讓中國新農人的聲音,從博鰲傳向世界!

2019.12.23,讓我們在這一天,用智慧與科技,共同在中華大地上譜寫中國農業2020的恢弘序篇!

重新定義農業—2019第四屆中國農業博鰲論壇暨首屆農業產業e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