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的來歷

打小我們就知道“龍”,更知道我們都是“龍的傳人”,各種龍的形象和故事在我們的文化裡傳承。老先人給我們取名時都喜歡用個“龍”字,希望後輩能像龍一樣“翻雲覆雨”。考古發現最早的龍的形象,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年以前。而最近的關於龍的記載發生在營口,距今不過百年。“龍”在我們的文化中深入人心,從古至今流傳著無數個關於“龍”的傳說……

黑龍江的來歷

很早很早以前,黑龍江的名字並不叫黑龍江;當時江裡也沒有黑龍而是住著一條自龍。據說這條白龍,是在大禹治水的時候逃到這裡來的。它常使江水氾濫,沖毀房屋,淹沒五穀和牲畜。當時東西幾千裡,兩岸少人煙,只有從山東來的一些伐木工人和船伕們,沿江搭著幾座小窩棚,臨時居住著。這條江後來怎麼叫成黑龍江了呢?這話說起來可長了。

那時候在山東膠州灣一帶,有家姓李的,只兄妹二人過日子。這天哥哥出了遠門,妹妹李姐到海邊去洗衣裳,因為天氣炎熱,她洗完衣裳便倒在沙灘上睡了一覺,醒來以後,感到腹中有些疼痛,便急忙收拾起衣服,回家去了。不料從這以後,李姐的肚子一天天地凸起來,既不敢對外人去講,又不能再出家門,只好整天呆在家裡。轉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這夜,天上鳥雲滾滾,窗外大雨如潑,李姐分娩了。可是她生下來的不是個娃兒,而是條小黑龍。起初李姐很害怕,但天下的母親,沒有不愛親生的孩子的,李姐想試著給小黑龍喂口奶吃,不料小黑龍的嘴非常有勁,還沒吃幾口就吮得母親暈了過去。當李姐甦醒過來時,小黑龍已經不見了。

黑龍江的來歷

後來小黑龍每天晚間都回來吃奶,飽了便出去;李姐雖然在餵奶時疼痛難忍,但仍是堅持每夜都給小黑龍一頓飽奶吃。

一晃幾個月過去了。李姐的哥哥出門回來,李姐便把生下小黑龍的事情告訴了哥哥。哥哥聽完,一聲沒吭,走出房去找塊磨石,便蹲在後院偷偷地磨開了菜刀。天黑了,小黑龍又回來找娘吃奶,他娘又被吮得暈了過去。就在這時,李姐的哥哥猛地闖進屋來,掀開被子照著小黑龍就是一菜刀。菜刀落下,屋裡忽然閃出了一道火光,“咔嚓”打了ー個響雷,等李姐的哥哥提刀追出門外時,小黑龍早就沒影了。李姐受驚甦醒之後,點起燈來一看,只見炕沿底下有一條被砍斷了的龍尾巴,不由得心酸地哭起來。

事情傳到了外面,因為小黑龍沒有父親,便隨著母親姓了李;又因為沒有名字,被舅舅砍斷了尾巴,所以鄉里人都管他叫“禿尾巴老李”。

“禿尾巴老李”自從被舅舅砍了一刀後,再也沒回家來,好久好久也沒有消息。

黑龍江的來歷

又是一年的春天,在現在的黑龍江邊住著個老船伕。他眼看天快黑了,正蹲在窩棚前做飯,忽聽身後有人問:“老大爺,討個麻煩,我在你這借個宿行不?”

老船伕回頭一看,是個上下穿著一身青的小夥子。胖達達的身腰,密茸茸的頭髮,黑黝黝的臉膛,厚敦敦的嘴唇,濃眉大眼,怪招人愛的。

“住下吧。這裡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先到窩棚裡歇歇腳,等會飯好了一塊吃點。”老船伕說著就把黑小夥留下了。

這夜兩個人談得挺投緣。第二天清早,黑小夥要出去辦點事,老船伕約他晚間還到窩棚來住。小夥答應一聲,順著江沿向東大崖子走去了。說也奇怪,本來還是個晴朗朗的天,小夥子走後不多時,只見東大崖子頂上陰雲滾滾,霹靂閃電接連不停。老船伕沒去行船,站在窩棚前,不時地觀望天象。可是日頭偏西了,那團陰雲還是原地不動地翻滾著,滾著滾著,忽然一股白雲降落水面,漸漸地黑雲也散去了。

黑龍江的來歷

日近黃昏,老船伕忙點起火來,一邊做著飯一邊想這黑小夥真能吃呀,昨天我準備了三天的飯,叫他一頓給吃光了,今天他去的地方雨又大,回來不得飽飯吃怎能行?掂量掂量口袋裡的米,足有昨天的兩倍,索性一下都倒在鍋裡。

天快黑了,那黑小夥回到窩棚來,老船伕一見便問:“叫雨淋了吧?”小夥說:“沒有,走路急點,出了身汗水。”老船伕把飯菜端上來,兩個人開始用飯。

沒曾想,足夠五六天吃的飯,叫小夥一頓又給吃光了。晚間倒在炕上,老船伕聽小夥長長地吸了口氣,便問:“你是不是愁沒吃的啦?不要緊,明天我擺船到下邊去買,別為吃兩頓飯就見外了,誰出門也不能揹著米口袋呀!”

小夥說:“可是一飢容易解,百飽最難求哇!”

“那也用不著發愁,這江沿住的多是山東老鄉,求到哪個,也不能叫咱們兩個餓著。”

小夥一聽這話,略略地笑了。笑得窩棚的椽木都顫顫有聲。過了一會,老船伕似睡非睡的,就聽小夥和他說:

“我是一條黑龍,家住在山東。因為被舅舅砍掉尾巴,鄉里人管我叫禿尾巴老李。從離開娘懷,再也沒有回過家,一直住在東海。因為常常聽到北方有哭聲,今年便尋著哭聲找來,原來是江裡的白龍作怪,年年發水鬧災。我想把白龍趕走,今天在東大崖子上打了一仗,白龍被我打敗,潛入水中,約我明日正晌午時,在江裡再戰。可是白龍家在這裡,打餓了有吃的,我是從遠方來的,打餓了沒吃的,餓著肚子怕打不過它。可嘆我走之後,這沿江兩岸又要連年受災……”

“這可怎麼辦才好呢?"老船伕問。

“得求你來幫助我了。”黑小夥說,“等明天正晌午,我跟白龍交戰時,你站在東大崖子頂上,見江裡黑水翻上來,那是我在上邊,你就往江裡扔吃的;若是白水翻上來,那是白龍在上面,你就往江裡扔石頭,這樣我就可以把白龍趕走了。”

黑龍江的來歷

老船伕聽到這裡忽地坐起來,剛想說:“好吧,你儘管放心!”猛一抬頭,紅日上窗,轉身再看看小夥,不知什麼時候不見了。老船伕遲遲疑疑地走出窩棚,只見鄰近一些伐木工人,三個一群,五個夥,有的蹲在窩棚跟前,有的站在江邊,都紛紛地訴說著昨晚上大家都做了個象老船伕一樣的夢。互相對證起來,一點都不差。於是大家集合在一起說:“禿尾巴老李給咱們除害來了,他有仁德之心,咱們怎能不見義勇為?再說又是老鄉求助,更要刻不容緩。”人們便把所有的白麵都做成了慢頭,又弄了許多石頭和石灰,整治齊備,也快到午時了。

大家背的背,扛的扛,挑的挑,齊呼拉地奔東大崖子頂上跑去。東大崖子是江邊最高的一個山頭,靠水的那面是象刀劈的一般立陡深崖,直下江底。這兒的水最深,深得摸不到底,水流又急,急得扔下根鵝毛都能被漩渦卷下去。不管是行船或放本排,誰都不敢靠近崖邊,一靠近崖邊,便會被水捲入水中。

天上一朵雲彩也沒有,人們到了東大崖子頂上,正好日頭當午。就見江面從西向東來了一股黑水,又見從東向西起了一股白水,兩股水到一起就打起漩來。漩呀,漩呀,越漩越急,猛聽“轟隆”一聲,江面突起一座水柱,甭提有多麼高了,發出的響聲,把崖上的石頭都震得滾到了水裡。接著江水翻滾起來,惡浪拍打著兩岸,水珠時不時飛到崖上。

大家看著看著,忽然江面黑水翻上來,人們急忙把成筐的饅頭撒下去,高呼:“禿尾巴老李,我們早就來了!”一股勁兒地助威助戰。一會兒,又見白水翻上來,人們便把一筐筐的石頭和白灰投進水去,並高聲罵道:“兇惡的白龍,快滾蛋!”這樣反覆好多次,水上忽然勝起一股白色雲煙,散著一些濛濛霧氣,向五大蓮池方向飄去子。再望望江面,惡浪不起,黑湛湛的江水,平平靜靜地向東流著。

日影偏西,人們興高采烈地回到窩棚,收拾收拾斧鋸,準備第二天到山上去幹活。可是這夜,那小夥並沒到老船伕的窩棚來。清早,老船伕扛把鎬頭想去創塊菜地,一出窩棚,見黑小夥在門口站著,沒等老頭開口,便笑著間:

“想到哪去呀?”

“噢,到南山刨塊菜地去…”沒等老頭把話說完。黑小夥忙把老船伕推進窩概說:“你歇歇吧,我去刨,一會兒就完。”

老頭坐在窩棚裡剛裝了袋煙,一想,不行,他沒拿鎬頭怎麼刨地呀?他急忙扛著鎬頭奔了南山。離著老遠的,就見那土雨紛飛,一摟多粗的大樹,一根接一根地往下倒。老頭納悶:這是怎麼啦?等慢慢走近一看,原來有條黑龍用犄角把大樹一棵棵連根掀掉,再仔細一看,這條黑龍果然沒有尾巴,不用說就知是他了。老頭並沒有驚動他就回來了。

不一會,那小夥也回來了。對老頭說

“菜地刨出來了。”

“哎,我怎麼能種得了那麼大一片呀?”

“怎麼,我刨地你看見了?"

“可不,我剛從那兒回來。”

“好吧,既然你已經知道我了,我就不再來啦。那塊地你種點菜,剩下的留給大夥種莊稼。告訴鄉親們,儘管放心,我來管轄這條江水,永遠不會再氾濫成災了。日後大家有什麼為難的地方,只要說一聲,我就能來幫助。”黑小夥說完就不見了。

從此,人們便給這條江取名叫黑龍江。多少年來,黑龍江上一直留有一種鄉規:每當開船的時候,艄公總要開口先問:“船上有山東人嗎?”坐船的不論哪個,只要應一聲“有!”,艄公才起纜開船。據說這樣,不管遇到什麼風浪,也會保得平安無事的。

黑龍江的來歷

清朝袁枚所著的《子不語》:山東文登縣畢氏婦,三月間漚衣池上,見樹上有李,大如雞卵,心異之,以為暮春時不應有李,採而食焉,甘美異常。自此腹中拳然,遂有孕。十四月,產一小龍,長二尺許,墜地即飛去。到清晨,必來飲其母之乳。父惡而持刀逐之,斷其尾,小龍從此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