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土堰塘

兩天前,當村幹部的朋友微信告訴我,老家的幾口大堰塘正在挖掘清淤整修,是政府投資動用挖掘機施工的。

老家那個自然村位處河丘地帶,是一個村民小組。四十多戶人家散落在一條長蛇般的村莊,村前有一片幾千畝的低窪湖泊,丘陵水田崗地坡度呈梯形,從高處延伸到與低窪湖泊相平,高低落差有四五十米,按說這裡也算有山有水,魚米之鄉福地,但現實卻沒有那麼樂觀。

下雨多的年份,積水會慢慢吞噬我們賴以生存的水稻田;乾旱的季節,田裡的莊稼只能依賴梯田中上方的堰塘灌水,遇上大旱年,如果塘裡沒水了,山坡上的旱地基本上無收,水稻禾苗如果在孕穗期,也只能望天興嘆。

其實人民公社時,家鄉也建了電排灌站和溝渠,乾旱時能將湖裡水提灌上升幾十米,然後順灌渠流向高處無水的稻田和蓄水的堰塘。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由於土地承包到戶,堰塘溝渠缺少維護,一場大雨後,本來滿水的堰塘會因無人管理,一夜之間潰壩流枯。天旱時堰塘裡的水抽乾了,農戶集資去電排站抽水保水稻禾苗,也會因灌渠破敗不堪,到處缺口而使水放不到稻田中。

己致於有農戶岀了打水錢,卻田裡灌不到水,記得有一年大旱,有好幾塊地勢高的水稻田,因弄不到水被太陽曬白乾裂口,稻禾可以燒得著了。

乾旱時,人們為了爭搶堰塘裡的一點剩水灌田,有時會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岀手。小小的堰塘,在村民們心中成了揮之不去的陰霾。

因為收入微薄,後來小村裡能岀去打工掙錢的人,差不多都岀去了,留守下來的老人婦女們,也不再種水稻,有的田塊改種了旱作物,有的乾脆拋荒,更有幾戶留守家庭依靠到鎮上買米下炊。不依賴這片土地吃飯了,這堰塘在人們心中好象淡忘了,村莊則也越來越破敗不堪……

近年來黨中央提岀了振興農村的偉大號召,我們沉寂的家鄉沸騰了。政府投資重修了電排灌站和混凝土護坡的排灌溝渠,老家前面的土路也已經硬化。今年又對村莊裡的支渠排灌溝高標準的整修,現在起重要作用的土堰塘也挖深拓展,堤壩內還用石板護坡。困繞老一輩先人們種田不保收的難題已經徹底解決了,在家鄉發展大有奔頭。

在微信中我對朋友說,明年我回家做種養大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