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反身性”原理角度看星巴克财务造假事件的影响——读书笔记


以“反身性”原理角度看星巴克财务造假事件的影响——读书笔记


最近重读《金融炼金术》,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这个“更进一步”仅仅是对于我个人而言,对于“反身性”理论,仍然仅仅是皮毛。而正是这一点认识,让我们重新审视近期的两个事件,试图用“反身性”对这第一件大事件“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的进一步持续发酵的走向进行一些概括性的推演。

一、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

站在财务分析的角度而言,所做的第一步是选择相信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相信第三方的独立性,然后根据产业、公司的发展情况推算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的财务体现,亦或者是用辩证的思维在财务报告内部寻找其相关数据可能存在的瑕疵或者矛盾,从而对企业经营管理层的诚信提出质疑,对于前者而言是持续评估企业股票价格涨跌在财务层面表现的基本分析,而对于后者而言更多的是避免“踩雷”,例如比例过高的股权质押,过高的“商誉”规模,“存贷双高”,关联交易虚增收入等等。

对于“瑞幸”来说,从其上市至今我们都未深入研究过其财务报表和营业数据,至于原因,我们内部更倾向于其“上市目的”的“资本性”推动。瑞幸从品牌的建立到登陆纳斯达克,其进程之快可以说是创纪录的,而为其保驾护航的众多金融机构更可以说是个中翘楚、光彩耀目。但其诞生的宏观背景却是风险资本在一级市场上盛宴的高潮阶段,投资机构退出通道可以安排在二级市场上减持套现、可以通过股权质押变现亦或是寄期望于被“全球行业领军者”溢价并购,具体的退出方式选择及安排,目前我们暂时不得而知。但从其烧钱式扩张,补贴式获客,低价格竞争而言,我们伊始便认为其商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在我国咖啡饮品并未形成明显的消费习惯,其采用的营销策略对应的消费群体是“价格敏感”群体,而一旦价格优势不在,对于这部分消费者而言,其竞争力也就会显著下降,也就是说盈利与消费目标群体之间是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客单量、客单价、用户流量、获客成本等等在当时的环境下概念泛滥,造假成本低微,数据造假甚至存在一套完整的产业链,2018年马蜂窝就曾深陷数据造假丑闻。那么,拨开这些迷雾性的数据概念,客户需求、收入、成本才是商业模式持续的本质。

那么,为什么在浑水做空的时候没有承认财务造假,承认虚增营收和成本费用?而是选择在现在这个阶段来披露?

20年初,为了控制疫情快速扩散,我国采取了适当的严格的管控措施,消费领域受疫情影响严重,营收规模势必难以维持高速增长,甚至维持经营的压力都会十分巨大,而随着疫情的全球发展,叠加石油价格危机,美国股市受到极大冲击,连续发生可以载入金融史的4次熔断,在这两方面的双重影响下,市场投资者对于其股价的预期显著是负面的,而其基本趋势向下也是十分明朗的,在投资预期、基本趋势的作用下反转扭转了股价,随着疫情的发展和相关情况得到不断确认,得到“反身性”加强,其股票价格经历了两轮下跌,从最高点51.38美元下跌到最低22.03美元,并且1、2季度经营、财务数据会十分难看也已经在所难免,当季报公布,投资者预期和基本趋势会再次得到“反身性”加强,下跌趋势将进一步得到强化,也就是说,无论财务造假这个雷引爆或者不引爆,股价进一步下跌的趋势都会得到逐步确认强化且在所难免,因此,股票价格的大幅下跌“反身性”作用于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决定将财务造假的情况予以公布,正所谓“利空出尽”,这也是在股市或宏观环境不甚乐观的情况下,A股大量的上市公司会大量计提减值,确认亏损,进行财务大洗澡一次亏透的原因。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在疫情全球扩散,各种国际舆论争端频繁发生,金融市场全球共振下跌的宏观背景下,这个事件就不再仅仅是一起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孤立事件,在全球投资者情绪高度亢奋、紧张,负面预期极端的情况下,并且根据“人的不确定性”原则投资者对“中概股”的认知是不可能“完备的”,那么在投资者消极情绪下很可能会对中概股的预期、基本趋势都会得到“反身性”加强,而事件和股价的反应又会“反身性”加强美国证券监管部门对中概股的监管甚至是调查,而全球金融市场联动的情况下,甚至会影响港股和A股市场,同时也为中资企业的海外融资增加了极大的阻力。毕竟,商业的基本原则是“信用”,没有信用就不可能建立起商业流通。因此,我们悲观的认为,这件事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

二、巴菲特航空股割肉事件

杰西利弗莫尔,索罗斯、巴菲特三位是我们极为崇敬的大师,我们也在一直钻研学习他们的投资/投机理念,虽然我们现阶段的认识依然处于皮毛阶段,但是我们依然会不断前行并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形成一套符合我们自身的投资/投机框架。

虽然近期出现了巴菲特先生割肉航空股的事情,更多的投资者在讨论“宝刀已老”或是“神话不在”等等,但我们的解读并不是其简单的短期操作止损策略,虽然我们并不了解先生具体的投资手段和交易策略,但从我们以往的认知来看,先生一直倡导价值投资,当股价明显低估的时候买进,并坚持长期持有,先生管理的不是基金,不需要承担基金收益率的压力,具有面对股价波动并坚持长期持有的条件,只要持股公司能够带来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那么先生减持该公司是不是由于该公司的实际情况比表面呈现出来的要糟糕甚至出现某些方面的恶化?众所周知,老先生在投资公司之前都会对公司、公司管理层进行极为严谨的研究和调查,而在买进该公司之时也并不是首次买进,而是进行增持,那么,老先生对于该公司应该已经具有了相当的了解,因此大概率并不是公司的内在因素所导致,很可能是市场或国内国际形势引起的企业的基本趋势的变化,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们暂时不得而知,但是近期美国大使馆连续催促美国公民立即回国,美国“罗斯福”号航母撤换舰长,美俄征兵,欧佩克+会议即将召开等事件的集中出现亦可能是大国博弈的局部体现。

无论结果如何,我们认为这件事不能孤立的看,很可能会成为标志性事件。

最后我们想总结几句最近的读书感言权当日志。

1. 利弗莫尔先生坚持在趋势确立时买入,并在不断确认正确的途中加仓。索罗斯先生认为当“反身性”加强后,股价的变动将会更难被撼动,而这两者的共通点是:趋势确立之后的投资时点是投资最稳妥的时机,“反身性”原理则更有希望在趋势扭转的阶段提供提前布局的良机;看似矛盾的两个观点:利弗莫尔先生认为“市场永远正确,不要与大盘争对错。”索罗斯先生认为“市场价格永远是错误的。”其实这两个观点不矛盾,甚至相辅相成,前者表达的是结果,它涵盖了市场价格,基本趋势以及反身性反应出来的市场结果,结果验证投资策略的正确与否,后者表达的是市场价格永远不会被正确定价,否则永远不会存在超额收益。

2. 无论投资亦或是投机,基本分析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3. 墨菲定律和“反身性”具有相容性,事件在向消极方向发展的时候,人的预期会得到反身性加强从而继续作用于事件,而不断加强的过程和结果会大概率导致预期的极端事件的发生。就比如现在人们会预期发生银行业危机,那么人们就会减少存款、借贷审慎进而减少市场流动性,避免投资于银行股会使得质押融资受限抑或是融资盘面临爆仓或补交保证金的风险进一步收缩流动性,不良率较高的银行在同业生存中更加艰难等等,而在反身性加强的过程中,一旦形成风吹草动,民众更可能会去挤兑银行。可以对应近期美国知名银行进行窗口贴现、美国某银行倒闭事件。

4. 近期石油股、军工股可能存在局部机会。



以上仅代表个人意见和观点,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白陪你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