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反身性”原理角度看星巴克財務造假事件的影響——讀書筆記


以“反身性”原理角度看星巴克財務造假事件的影響——讀書筆記


最近重讀《金融鍊金術》,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但這個“更進一步”僅僅是對於我個人而言,對於“反身性”理論,仍然僅僅是皮毛。而正是這一點認識,讓我們重新審視近期的兩個事件,試圖用“反身性”對這第一件大事件“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的進一步持續發酵的走向進行一些概括性的推演。

一、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

站在財務分析的角度而言,所做的第一步是選擇相信上市公司的審計報告,相信第三方的獨立性,然後根據產業、公司的發展情況推算其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的財務體現,亦或者是用辯證的思維在財務報告內部尋找其相關數據可能存在的瑕疵或者矛盾,從而對企業經營管理層的誠信提出質疑,對於前者而言是持續評估企業股票價格漲跌在財務層面表現的基本分析,而對於後者而言更多的是避免“踩雷”,例如比例過高的股權質押,過高的“商譽”規模,“存貸雙高”,關聯交易虛增收入等等。

對於“瑞幸”來說,從其上市至今我們都未深入研究過其財務報表和營業數據,至於原因,我們內部更傾向於其“上市目的”的“資本性”推動。瑞幸從品牌的建立到登陸納斯達克,其進程之快可以說是創紀錄的,而為其保駕護航的眾多金融機構更可以說是個中翹楚、光彩耀目。但其誕生的宏觀背景卻是風險資本在一級市場上盛宴的高潮階段,投資機構退出通道可以安排在二級市場上減持套現、可以通過股權質押變現亦或是寄期望於被“全球行業領軍者”溢價併購,具體的退出方式選擇及安排,目前我們暫時不得而知。但從其燒錢式擴張,補貼式獲客,低價格競爭而言,我們伊始便認為其商業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在我國咖啡飲品並未形成明顯的消費習慣,其採用的營銷策略對應的消費群體是“價格敏感”群體,而一旦價格優勢不在,對於這部分消費者而言,其競爭力也就會顯著下降,也就是說盈利與消費目標群體之間是具有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客單量、客單價、用戶流量、獲客成本等等在當時的環境下概念氾濫,造假成本低微,數據造假甚至存在一套完整的產業鏈,2018年馬蜂窩就曾深陷數據造假醜聞。那麼,撥開這些迷霧性的數據概念,客戶需求、收入、成本才是商業模式持續的本質。

那麼,為什麼在渾水做空的時候沒有承認財務造假,承認虛增營收和成本費用?而是選擇在現在這個階段來披露?

20年初,為了控制疫情快速擴散,我國採取了適當的嚴格的管控措施,消費領域受疫情影響嚴重,營收規模勢必難以維持高速增長,甚至維持經營的壓力都會十分巨大,而隨著疫情的全球發展,疊加石油價格危機,美國股市受到極大衝擊,連續發生可以載入金融史的4次熔斷,在這兩方面的雙重影響下,市場投資者對於其股價的預期顯著是負面的,而其基本趨勢向下也是十分明朗的,在投資預期、基本趨勢的作用下反轉扭轉了股價,隨著疫情的發展和相關情況得到不斷確認,得到“反身性”加強,其股票價格經歷了兩輪下跌,從最高點51.38美元下跌到最低22.03美元,並且1、2季度經營、財務數據會十分難看也已經在所難免,當季報公佈,投資者預期和基本趨勢會再次得到“反身性”加強,下跌趨勢將進一步得到強化,也就是說,無論財務造假這個雷引爆或者不引爆,股價進一步下跌的趨勢都會得到逐步確認強化且在所難免,因此,股票價格的大幅下跌“反身性”作用於企業管理層和決策層,決定將財務造假的情況予以公佈,正所謂“利空出盡”,這也是在股市或宏觀環境不甚樂觀的情況下,A股大量的上市公司會大量計提減值,確認虧損,進行財務大洗澡一次虧透的原因。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在疫情全球擴散,各種國際輿論爭端頻繁發生,金融市場全球共振下跌的宏觀背景下,這個事件就不再僅僅是一起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孤立事件,在全球投資者情緒高度亢奮、緊張,負面預期極端的情況下,並且根據“人的不確定性”原則投資者對“中概股”的認知是不可能“完備的”,那麼在投資者消極情緒下很可能會對中概股的預期、基本趨勢都會得到“反身性”加強,而事件和股價的反應又會“反身性”加強美國證券監管部門對中概股的監管甚至是調查,而全球金融市場聯動的情況下,甚至會影響港股和A股市場,同時也為中資企業的海外融資增加了極大的阻力。畢竟,商業的基本原則是“信用”,沒有信用就不可能建立起商業流通。因此,我們悲觀的認為,這件事的影響是巨大且深遠的。

二、巴菲特航空股割肉事件

傑西利弗莫爾,索羅斯、巴菲特三位是我們極為崇敬的大師,我們也在一直鑽研學習他們的投資/投機理念,雖然我們現階段的認識依然處於皮毛階段,但是我們依然會不斷前行並進行總結,希望能夠形成一套符合我們自身的投資/投機框架。

雖然近期出現了巴菲特先生割肉航空股的事情,更多的投資者在討論“寶刀已老”或是“神話不在”等等,但我們的解讀並不是其簡單的短期操作止損策略,雖然我們並不瞭解先生具體的投資手段和交易策略,但從我們以往的認知來看,先生一直倡導價值投資,當股價明顯低估的時候買進,並堅持長期持有,先生管理的不是基金,不需要承擔基金收益率的壓力,具有面對股價波動並堅持長期持有的條件,只要持股公司能夠帶來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那麼先生減持該公司是不是由於該公司的實際情況比表面呈現出來的要糟糕甚至出現某些方面的惡化?眾所周知,老先生在投資公司之前都會對公司、公司管理層進行極為嚴謹的研究和調查,而在買進該公司之時也並不是首次買進,而是進行增持,那麼,老先生對於該公司應該已經具有了相當的瞭解,因此大概率並不是公司的內在因素所導致,很可能是市場或國內國際形勢引起的企業的基本趨勢的變化,具體是什麼原因我們暫時不得而知,但是近期美國大使館連續催促美國公民立即回國,美國“羅斯福”號航母撤換艦長,美俄徵兵,歐佩克+會議即將召開等事件的集中出現亦可能是大國博弈的局部體現。

無論結果如何,我們認為這件事不能孤立的看,很可能會成為標誌性事件。

最後我們想總結幾句最近的讀書感言權當日志。

1. 利弗莫爾先生堅持在趨勢確立時買入,並在不斷確認正確的途中加倉。索羅斯先生認為當“反身性”加強後,股價的變動將會更難被撼動,而這兩者的共通點是:趨勢確立之後的投資時點是投資最穩妥的時機,“反身性”原理則更有希望在趨勢扭轉的階段提供提前佈局的良機;看似矛盾的兩個觀點:利弗莫爾先生認為“市場永遠正確,不要與大盤爭對錯。”索羅斯先生認為“市場價格永遠是錯誤的。”其實這兩個觀點不矛盾,甚至相輔相成,前者表達的是結果,它涵蓋了市場價格,基本趨勢以及反身性反應出來的市場結果,結果驗證投資策略的正確與否,後者表達的是市場價格永遠不會被正確定價,否則永遠不會存在超額收益。

2. 無論投資亦或是投機,基本分析都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3. 墨菲定律和“反身性”具有相容性,事件在向消極方向發展的時候,人的預期會得到反身性加強從而繼續作用於事件,而不斷加強的過程和結果會大概率導致預期的極端事件的發生。就比如現在人們會預期發生銀行業危機,那麼人們就會減少存款、借貸審慎進而減少市場流動性,避免投資於銀行股會使得質押融資受限抑或是融資盤面臨爆倉或補交保證金的風險進一步收縮流動性,不良率較高的銀行在同業生存中更加艱難等等,而在反身性加強的過程中,一旦形成風吹草動,民眾更可能會去擠兌銀行。可以對應近期美國知名銀行進行窗口貼現、美國某銀行倒閉事件。

4. 近期石油股、軍工股可能存在局部機會。



以上僅代表個人意見和觀點,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


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小白陪你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