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雕网友的花式消费:我,夸夸群,打钱。

最近,大批的网友在“夸夸群”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在夸夸群里面,加班了是对工作充满热忱,起来晚了,被赞节约粮食;甚至是洗澡断水,都是节约水资源,为环保做贡献。

沙雕网友的花式消费:我,夸夸群,打钱。

群里面充斥着“彩虹屁”、“商业互吹”、“心灵鸡汤”。沙雕感十足的夸夸群迅速火爆网络。甚至有些人看到了夸夸群背后的商机,把夸夸群搬上了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

一、“花式消费”的夸夸群

打开淘宝顺手一搜,就可以看到许多夸夸群的广告,定价从几块到几百不等。

沙雕网友的花式消费:我,夸夸群,打钱。

一些热门店铺的业绩可谓之火爆。单价50块,成单量就达到了500多单,单单这一项业务的流水就已经达到了2万多。

有的夸夸群主都有一套堵门夸人的流程和秘诀了,还根据用户反馈,总结出了连续夸人5分钟时间为宜的标准。更甚有的职场和社交APP都开出高薪招聘夸夸师。有的网友戏言:现在就连拍马屁都成了赚钱的技能之一了。

沙雕网友的花式消费:我,夸夸群,打钱。

不过,夸夸群作为一个社交类的产物,甚至连产品都算不上,根本没有合理的内容规范和评判标准了。更无法说什么用户粘性、存留之类的。

投资界《一场社交界的狂欢:500块一小时,拿命夸!》中也提到了夸夸群的用户都属于自发性的浅社交,这种无法量化的行为,能够持续多久,没人可以估计。

二、社交需求

黑格尔说过:存在即是合理。夸夸群的存在,也反应出了时下年轻人的社交属性。

夸夸群最早起源于豆瓣的表扬小组,后由西安交通大学四名大三男生创建首个夸夸群,之后在各大高校兴起,并陆续火爆职场圈。

沙雕网友的花式消费:我,夸夸群,打钱。

“夸夸群”在属性上是青年群体通过参与社交的方式来赢得激励与认同,是一种无偿的社会交换;夸人者锻炼了表达能力,被夸者得到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何乐而不为?

“夸夸群”在本质上是虚拟空间和网络社群里的一种“抱团取暖”,“夸夸群”里的每个成员既有被夸的权利,也有夸别人的义务。

通俗的说,就是夸夸群满足的是新生代群体的社交属性和社交需求。

三、社交经济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过马斯诺需求论,把人的需求分为5层。

沙雕网友的花式消费:我,夸夸群,打钱。

从马斯诺的需求论来看,社交需求是人的五大需求之一,在中国新生代的年轻人群体中,社交需求属于刚性需求。需求即意味着市场。

以往的社交经济代表是社群电商,以开放式交流互换为主。比如朋友圈晒图、代购等。

然而这届年轻人,更多是从自我向外延伸的、追求一种自我表达的满足和个体的逻辑自洽。通俗的说:就是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主动与外界交流,不在乎外界的看法。

沙雕网友的花式消费:我,夸夸群,打钱。

意味着,年轻人群体的社交需求,还有大量的垂直领域和市场空间可以发掘。而时下的年轻人也愿意为之买单。

总而言之,夸夸群未来如何不去评论,但夸夸群所代表的社交需求和社交经济,值得我们去好好地思考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