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雕網友的花式消費:我,誇誇群,打錢。

最近,大批的網友在“誇誇群”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在誇誇群裡面,加班了是對工作充滿熱忱,起來晚了,被贊節約糧食;甚至是洗澡斷水,都是節約水資源,為環保做貢獻。

沙雕網友的花式消費:我,誇誇群,打錢。

群裡面充斥著“彩虹屁”、“商業互吹”、“心靈雞湯”。沙雕感十足的誇誇群迅速火爆網絡。甚至有些人看到了誇誇群背後的商機,把誇誇群搬上了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

一、“花式消費”的誇誇群

打開淘寶順手一搜,就可以看到許多誇誇群的廣告,定價從幾塊到幾百不等。

沙雕網友的花式消費:我,誇誇群,打錢。

一些熱門店鋪的業績可謂之火爆。單價50塊,成單量就達到了500多單,單單這一項業務的流水就已經達到了2萬多。

有的誇誇群主都有一套堵門夸人的流程和秘訣了,還根據用戶反饋,總結出了連續夸人5分鐘時間為宜的標準。更甚有的職場和社交APP都開出高薪招聘誇誇師。有的網友戲言:現在就連拍馬屁都成了賺錢的技能之一了。

沙雕網友的花式消費:我,誇誇群,打錢。

不過,誇誇群作為一個社交類的產物,甚至連產品都算不上,根本沒有合理的內容規範和評判標準了。更無法說什麼用戶粘性、存留之類的。

投資界《一場社交界的狂歡:500塊一小時,拿命誇!》中也提到了誇誇群的用戶都屬於自發性的淺社交,這種無法量化的行為,能夠持續多久,沒人可以估計。

二、社交需求

黑格爾說過:存在即是合理。誇誇群的存在,也反應出了時下年輕人的社交屬性。

誇誇群最早起源於豆瓣的表揚小組,後由西安交通大學四名大三男生創建首個誇誇群,之後在各大高校興起,並陸續火爆職場圈。

沙雕網友的花式消費:我,誇誇群,打錢。

“誇誇群”在屬性上是青年群體通過參與社交的方式來贏得激勵與認同,是一種無償的社會交換;夸人者鍛鍊了表達能力,被誇者得到了積極的心理暗示,何樂而不為?

“誇誇群”在本質上是虛擬空間和網絡社群裡的一種“抱團取暖”,“誇誇群”裡的每個成員既有被誇的權利,也有誇別人的義務。

通俗的說,就是誇誇群滿足的是新生代群體的社交屬性和社交需求。

三、社交經濟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提出過馬斯諾需求論,把人的需求分為5層。

沙雕網友的花式消費:我,誇誇群,打錢。

從馬斯諾的需求論來看,社交需求是人的五大需求之一,在中國新生代的年輕人群體中,社交需求屬於剛性需求。需求即意味著市場。

以往的社交經濟代表是社群電商,以開放式交流互換為主。比如朋友圈曬圖、代購等。

然而這屆年輕人,更多是從自我向外延伸的、追求一種自我表達的滿足和個體的邏輯自洽。通俗的說:就是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會主動與外界交流,不在乎外界的看法。

沙雕網友的花式消費:我,誇誇群,打錢。

意味著,年輕人群體的社交需求,還有大量的垂直領域和市場空間可以發掘。而時下的年輕人也願意為之買單。

總而言之,誇誇群未來如何不去評論,但誇誇群所代表的社交需求和社交經濟,值得我們去好好地思考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