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走向衰败的几个主要原因

据统计,中国的企业寿命周期大约是2—3年左右,而国外的企业生命周期要远远高于中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企业走向衰败的几个主要原因

1.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丧失理性

“上帝要他灭亡,必先使之疯狂”。成功后,头脑发热,意气用事,没有方向、目标,丧失理性,陷于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冲动中,负效增大,无序和盲动。

2.不能发现隐患,盲目乐观

眼高手低,盲目乐观。虽一向业绩良好,然而不知何时开始变得莫名其妙,问题丛生,而组织运转也似乎突然失去了机动灵活,企业对周遭的变化漠然视之,并碌碌无为与黔驴技穷。

3.下属不敢直言,是非不分

不报告或报喜不报忧,不敢管或不自信,推责任或爱拍、逢、迎,不传达或“录音机”式照本宣科,甚至误传。

4.过度冒险,多元化经营

胸怀理想,缺乏理性。

5.收购欲旺盛,不是量体裁衣

总想“蛇吞象”或“小鱼吃大鱼”。关键是你得有一副好牙口!

6.对“投资资本”唯命是从

仅是靠金融或投资来维持虚拟的运营,迟早会“望眼欲空”。

7.策略多变,跟风追逐

方向、目标不定,人云亦云,跟风驶舵,如同“瞎子掰苞米”。

8.危险的企业文化,总想照搬

没有理念,缺乏向心力、凝聚力,人际关系混乱,少创新,无激励。

9.新经济的死亡怪圈,人云亦云

这并不是诋毁新经济,但那个新经济的发展身后不是累累白骨,尸横遍野。

格林斯潘说过:靠概念实现增值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要小于实际生产的工厂。

10.不健全的董事会,家长制,一言堂

一言堂,强势股东,不公平,不客观,缺乏协调性,缺乏追踪等。

总之,失败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上述所讲的弊端。

就如吴晓波在所著《大败局》总结的,失败的企业家有着共同的“失败基因”: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普遍缺乏对法律和秩序的尊重;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这不失为非常中肯的见解。

企业走向衰败的几个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