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996”,我們從中到底能得到哪些“福報”呢?

最近網上比較熱鬧,馬雲的一句“996是福報”,可謂功不可沒。大家議論紛紛,批駁之聲不絕於耳,馬雲也不甘示弱,為自己的主張數度辯解。所謂“996”,從早晨九點工作到晚上九點,一個星期工作六天,如此繁忙的工作,如果不出現“過勞死”就不錯了,哪來的什麼“福報”呢?

馬雲的“996”,我們從中到底能得到哪些“福報”呢?

不過小貝君還真是好事者,仔細斟酌一番後,試圖測算下“996”到底帶給了我們那些“福報”?不測算不打緊,一測算,結論讓人嚇一跳。

01、“996”的福報之一:降低我們的勞動工資

以前一天工作8小時,假如現在“996”了,一天工作12個小時,所以工資應該增加為原來的1.5倍。是嗎?天真了,真實答案卻是否定的。也就是“996”制後你的勞動工資反而可能比8小時工作制的時候少了。

為什麼呢?這要從馬雲很早說的一句話開始。

馬雲早在2014年年度總結的時候就提到:三個人幹五個人的活,拿四個人的工資(可見這傢伙說“996”是福報,早就有了思想基礎)。這句話說明馬雲只想用四個人的工資去獲得五個人的工作,但是你們看到三個人加班加點完成五個人工作後,三個人分享了四個人的工資。那麼三個人的工資還是增加了呀?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三個人的工資不但不增加,反而可能降低,這就是“穀賤傷農”原理。為了簡單,我們假設二個8小時工作制的人實行“996”制,也就是二個人完成了實際三個人的工作量。那麼馬雲就會解僱第三個人,第三個人失業後,為了找到新工作,養活家人,還房貸,還車貸,就不得不降低自身工資或者增加勞動時間,然後對馬雲大吼一聲:你不要解僱我,我願意996制,而且只要原來的工資。這樣又會反向影響前二個人,前二個人中必須要解僱掉一人,同樣為了還房貸,還車貸,前二個人也必須降低工資來競爭,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會導致三個人的工資不但沒有因為勞動時間增加而增加工資,反而降低了。

馬雲的“996”,我們從中到底能得到哪些“福報”呢?

這就是為什麼古語說“穀賤傷農”的原因,農民打的糧食多了,因為糧食價格降低導致收入反而不如糧食打的少的時候多,糧食多了,價格就賤了。同樣,996制後,勞動多了,價格也就賤了,焉有勞動工資不降低之理?

02、“996”的福報之二:增加我們的失業風險

在現代社會,特別對於80後,房貸、車貸、更是上有老、下有小,一旦失業,不折不扣是個性命攸關的大問題。而“996”無非是12小時工作制代替了以前的8小時工作制,本質是二個人做了三個人的工作,那麼這意味著無論在工廠,還是在企業,三個人中就會有一人有失業的風險,增加了我們生活的不安全度。與之相反,如果從“996”制返回到8小時工作制,增加了很多未完成的勞動工作,馬雲們勢必會多僱用一些求職者,從而增加社會就業。

馬雲的“996”,我們從中到底能得到哪些“福報”呢?

03、“996”的福報之三:讓我們的“生活”變成了“生”

什麼是生活?生,不過謀生,也就是工作。而活,就是和我們的家人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喝茶、種花、享受自己的精神生活等等。如果一天工作12個小時,那麼我們必然失去了“活”的時間,只剩下了一個謀生。

“生”是“活”的基礎,但是“活”也會反作用於“生”。沒有“活”,“生”就會沒有意義,甚至會掐死“生”。這些年,“過勞死”現象越來越嚴重,26歲的浙江醫生陳德靈連續通宵加班猝死、34歲天涯論壇主編金波猝死在地鐵站、36歲華為工程師齊智勇在和客戶開完會後腦出血而死,舉不勝舉。沒有和家人的天倫,沒有自己的精神愛好的“活”,最終也早早結束了自己的“生”。

馬雲的“996”,我們從中到底能得到哪些“福報”呢?

04、“996”的福報之四:增大了我們社會的貧富分化

“996”的12小時工作制,增加了勞動供給量,物以眾為賤,會讓勞動價格降低。雖然創造了更多的財富,但“穀賤傷農”,卻讓我們的收入並未增加甚至減少。而與之相反,資本方卻獲得了大量的剩餘價值。這就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社會財富的分配向資本方不斷積聚,導致社會貧富分化水平越來越大,繼而引發更大的社會問題。

馬雲的“996”,我們從中到底能得到哪些“福報”呢?

1886年5月1日,以美國芝加哥為中心,美國舉行了約35萬人參加的大規模罷工和示威遊行,勞動者要求改善勞動條件,實行 “八小時工作制”。5月3日芝加哥政府出動警察進行鎮壓,開槍打死兩人。經過工人們艱苦卓絕的流血犧牲鬥爭後,終於換回來了“八小時工作制”。

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八小時工作制是前人用血的代價為我們栽的一棵乘涼大樹,也寫進了我國的法律,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它,愛護它,保護好這棵來之不易的大樹,不能因為馬雲之流而要砍掉它,甚至我們可以在前人的基礎上,爭取七小時五天工作制也未嘗不可。

馬雲的“996”,我們從中到底能得到哪些“福報”呢?

​科技的發展,技術的效率,本是上帝讓我們用來降低生產物質的時間,從而增加享受美好精神生活,增進人與自然靈魂接觸的時間。然而科技的發展,效率的提升,不但沒增加人們的精神休閒時間,反而讓人們勞動時間更加急促,“過勞死”更是家常便飯,科技沒能讓人類擺脫像動物一樣為“生”而存在,反而讓人更加像動物一樣追求生存的物質,這是馬雲之流給這個世界帶來的悲劇,也不會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