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积极向上如我,也常靠这两点补足动力

即使是积极向上如我,也常靠这两点补足动力

来源:Aytekin Tank 博客

翻译:Eva

恰逢周中,脑中为目标前进的动力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吧,但我们不得不继续工作,维持日常的生活和作息。

一起来看这篇译文,抢救一下这要命的拖延症吧!


01 「不要打断任务链」


这几个简单的词语,让Jerry Seinfeld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喜剧演员之一。

他喜欢在日历上做记录。每天的事情如果完成了,就会画一个“X”。随着X越来越多,日历上就形成了一个任务链,他也会获得坚持下去的动力。

「你一定会想看到任务链一直延续下去,尤其是坚持了几个星期的时候。接下来你唯一的任务,就是让这条任务链延续下去。」 Seinfeld告诉一位向他咨询过成功的建议的年轻喜剧演员。

用这个方法,他登上了一些最新最火的节目。

所以:人,不是仅靠动力才能做事的。

就像滚雪球一样,我们总需要一个开始,才会逐渐拥有动力。

从本质上讲,我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不喜欢早起,不喜欢去健身房,也做不到一周读完两本书。

但是,我自己创业,推出了JotForm平台,并在过去的12年里慢慢发展成为拥有超过420万用户的社交网络。

人们工作,并不总是取决于动机。我们一定会完成一些超难的事,就算有时候真的不喜欢,真的没有想去做的欲望。

拖延症,恶性循环的开始

人,越是逃避做事,焦虑感就越严重。所以,我们无限制拖延。

为了打败拖延症,需要首先确定:你为什么会逃避?为什么不直面问题?

通常情况下,这是心里产生的两种自我保护机制:

预防机制和提升机制

预防机制,是我们为了防止失败或损失,逃避现实的手段。比如,你得在明天下午给领导和同事做一个ppt展示,汇报上个月的工作情况。但是你太担心会做不好,所以一直逃避,可能得等到明天上午,才被ddl逼着去做准备。

提升机制,是我们对任务的心里预期太高了,导致我们迟迟没有动力去面对。这就像是,你加入的跑步小队在早上6点训练,但每天你还是在6点的时候按下闹铃继续睡觉。

这两个机制由我们的情绪掌控着。拖延太爽了,也太难治了。但是,正如Melissa Dahl在她2016年的论文中所说的那样:

永远不要只靠兴趣去做事。


说起来简单,但往往很难做到。同样,如果你认为有些事情很无聊,没兴趣,你需要把你的感受,情绪从头脑中剔除,然后立刻去做计划——计划好什么时间做,在哪儿进行。

比如,每天早上7点,你不带一丝情绪地去健身房。剔除自己的情绪,然后继续完成时间表上的任务。

而不是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纠结要不要出门。


02 「不要破坏行动链」

动力,也可以用牛顿力学的概念来解释:

运动中的物体拥有惯性来保持运动。


任务开始后,我们更容易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从一些细微的行动开始。穿上跑鞋走出门,或打开网页搜集做ppt的资料,我们就会更加容易进行下去。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我们要学会逐渐剔除在脑海中思前想后的过程,去考虑当下该做什么,该怎样跨出第一步。

如果你想写篇博客,但迟迟没有动力开始。那就承诺自己,每天去写好一个段落,直到写完整篇为止。

还可以来点仪式感,做一些暗示自己开始的事情,比如泡一杯咖啡,练习几次腹式呼吸,然后开始行动起来。

许多牛掰的人都喜欢利用仪式感。 著名作家,励志演说家 Tony Robbins每天早晨都会先「打磨」自己的思绪。他会花十分钟来练习「腹式呼吸法」,做祷告,向上帝祈祷一整天的能量。当他的大脑准备就绪后,就去开始一天的工作。

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方法,仪式感都会帮你降低「逃避现实的概率」。仪式感会驱使我们向前看,就像回到家里换上自己的拖鞋一样舒服,踏实。

动力并不是行动的燃料。《The motivation myth》的作者 Jeff Harden说过:

动力只会在你开始行动之后才会形成。在做事的过程中,你越是看见自己的进步,动力就会越来越强。


很多时候,只有当我们开始朝着目标前进的时候,动力才会慢慢产生。秘诀就在于让自己迈出每个第一步。

如果仅仅因为没有动力就不去开始,那我们很可能永远逃避,永远一事无成。

弄清楚什么才是我们的障碍,用时间表,日历,或仪式感等方法,让自己迈出步伐,坚持下去。动力才会被训练出来。

制定好计划,迈出第一步,养成一些习惯。从现在开始吧,不要忘了 Seinfeld 的建议啊:

不要打断任务链。一旦你开始了,就不要停止。

即使是积极向上如我,也常靠这两点补足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