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咬指甲是正常現象?別被誤導了,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很多家長髮現,隨著孩子的長大慢慢會有一些不太好的習慣,比如:老是眨眼睛,動不動咳嗽兩聲,喜歡咬指甲等等。有些孩子過段時間可能不再有這些習慣,家長也不用擔心,而有些孩子一直改不過來的話就需要家長們注意了。這些看似沒多大問題的習慣,可能釀成大禍。

這不,周媽媽的女兒就因為喜歡啃指甲差點讓手毀了容。周媽媽在女兒小時候就發現了她很喜歡咬手指甲,但是朋友告訴他,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會這樣,長大一些懂事了,家長再告訴孩子咬指甲的壞處,孩子也就會慢慢改善的。

孩子咬指甲是正常現象?別被誤導了,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朋友都如此說了,周媽媽也就沒有再在意了,可是如今女兒如今已經六年級了,周媽媽也多次勸誡孩子不要咬指甲了,但是不僅咬指甲的毛病沒改,而且指甲出現出血的情況,甚至都有指甲蓋整個脫落的跡象。周媽媽發現了事情的嚴重性,於是趕緊去找了醫生,幸虧及時就醫,才阻止了壞事的發生。

相信很多孩子都會有咬指甲的行為,那麼聽聽醫生是怎麼解釋這種行為的吧。

醫生認為:咬指甲這個行為一旦出現,就需要告訴孩子這個行為是不正確的,並且加以制止。不能等孩子長大了讓他自己去改,那時候多半已經難以改正。而且孩子咬指甲,也是缺少安全感的心理狀態的外在表現。

尤其是孩子進入陌生的環境比如初進幼兒園時,咬指甲成為孩子一種心理上的自我保護。如果家長沒有能夠及時發現多加關注,調整孩子的心理狀態,那麼孩子缺少安全感的問題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從而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疾病。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多加陪護孩子,給她更多心靈上的慰藉。

孩子咬指甲是正常現象?別被誤導了,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一、 正確的引導

當孩子剛剛出現咬指甲的現象的時候,就需要家長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告訴孩子這個事情的錯誤性。如果孩子能夠聽懂,就可告訴他指甲裡有細菌會導致生病等,如果孩子年齡小無法正常溝通,那家長就需要經常給孩子修剪指甲,減少孩子咬指甲的可能性。

孩子咬指甲是正常現象?別被誤導了,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二、 溝通交流

孩子尚小對很多事情都不能有正確的認識和解決方法,那麼家長就需要為孩子的煩心事出謀劃策,多與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近況以及遇到的難處,從而加以解決。

比如:孩子剛上幼兒園時,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不能一下子完全融入,那家長完全可以在孩子回家後瞭解一下孩子在學校裡一天做了什麼學了什麼,來了解情況,注意孩子的心理狀況。

孩子咬指甲是正常現象?別被誤導了,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三、 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雖然有的孩子咬指甲並沒有達到十分嚴重的地步,但是也是孩子注意力分散的一種表現。咬指甲這種分散注意力的舉動,也是減少孩子做事專注力的行為之一,將來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學習專注能力。

所以,家長可以利用一些小遊戲,從小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減少孩子未來學習中出現咬指甲、轉筆等分散注意力的不良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