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的小豆豆》: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孩子如何成為聯合國親善大使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清上大使-黑柳徹子女士於1981年出版的一本關於成長、教育和愛的書。

該書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故事,因為淘氣,作者被原學校退學,來到了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中“奇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接受、喜歡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從一個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孩子到被讚譽為日本最偉大的女性,這就是教育的力量。我想,世界上還有很多像小豆豆一樣、在普通人眼中“奇奇怪怪”的孩子,但也許換一種方式對待他們,每個孩子都可以是能創造奇蹟的天使。

《窗邊的小豆豆》: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孩子如何成為聯合國親善大使


一、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需要的是父母的細心保護而不是責怪辱罵

小豆豆是一個好奇好動的孩子,因為學校的桌子和家裡的不一樣,上課時她會把書桌的蓋子開了關,關了開;當有街頭藝人出現時,她會跑到窗戶邊邀請他們表演;還會大聲地和窗戶邊的燕子說話......也正是因為她的淘氣嚴重擾亂了課堂秩序,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小豆豆就被退學了。

小豆豆的媽媽的確焦頭爛額,可是即使這樣,她也沒有責怪,沒有辱罵,甚至沒有跟小豆豆說出她被退學的實情,只是說了一句:“我們要換個學校啦!”

在書的後記中,有讀者給徹子寫信,也是相同的情況,她寫到,要是自己也有這樣的母親該多好......

是啊,那麼小的孩子因為太淘氣被退學,其實家長的心裡都是急切、為難而煩惱的。

但是,遇到這樣的事情,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卻可能決定孩子的一生。

孩子們雖然年紀小,所瞭解知道的事情並不多,但是其實依然能夠感覺到自己被排斥、被厭惡,當發生不好的事情時,如果告訴他們實情,甚至責怪辱罵他們,我想無論多麼樂觀的孩子,在以後的日子裡,心中都會帶著這片陰影。

《窗邊的小豆豆》: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孩子如何成為聯合國親善大使

二、以對待成年人的尊重態度對待孩子,也許會得到意料之外的收穫

小林宗作先生是小豆豆的第二所小學-巴學園的校長,當小豆豆和校長先生第一次見面時,校長先生並沒有問什麼問題,而是告訴小豆豆:“你跟老師說說話吧,說什麼都行,把想說的話全部說給老師聽聽。”

就這樣,激動不已的小豆豆整整說了四個小時的話,而在這麼長的時間裡,校長先生一次也沒有打哈欠,一次也沒有露出不耐煩的樣子,他向前探著身體,專注地聽。無論是這之前還是以後,再也沒有一個大人這麼認真地聽小豆豆說話了。

當小豆豆第一次見到校長先生,她的感受是“能永遠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好了。”

其實大人與孩子間的信任也是由此而來,孩子們都有渴望長大的情結,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也希望能夠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如果真正深入地瞭解他們的想法,也許甚至會發現孩子並不像自己想象得那麼幼稚。

如果在面對成年人時,我們會想到要尊重他人,那麼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多一些對孩子的尊重呢?

當長輩以尊重成年人的態度去尊重孩子的時候,其實這不僅拉近了與孩子的聯繫、培養了自己與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而且給予了孩子自尊、自信、獨立的信心與勇氣。

《窗邊的小豆豆》: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孩子如何成為聯合國親善大使


三、想要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最重要的是長輩的言傳身教

從小豆豆家到車站的路上,有一個朝鮮人住的雜院,當然小豆豆並不知道國家的差異,有一天小豆豆回家,一個朝鮮男孩正南用充滿憎恨的語氣,衝小豆豆大聲喊:“朝-鮮-人!”小豆豆害怕極了,回家告訴了媽媽。

聽了小豆豆的話,媽媽流淚了,之後媽媽緩緩地告訴小豆豆她和正南國家的不同,但是絕對不可以區分“日本人”、“朝鮮人”,要友好地對待可憐的正南。

孩子們都是純潔的,乾淨得像一張白紙,而最初的日子中要在白紙上留下什麼圖案,取決於長輩的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都被孩子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如果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長輩就應該自己先做到。

就像如果長輩教育孩子少玩手機,多接觸大自然,而自己卻整天盯著手機,足不出戶,這樣的教育真的會起作用嗎?即使想要批評孩子都沒有資格了,因為自己就是那個反例。

不是每個孩子都那麼幸運能夠遇見自己的小林校長,那麼,至少讓他們擁有能被自己視為“很棒的人”的父母吧。

《窗邊的小豆豆》: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孩子如何成為聯合國親善大使

孩子是每個家庭裡的寶貝,是祖國的花朵,但他們的未來,很大程度上由撫養他們長大的人決定。

最初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都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最好的教育來源於愛。即使再調皮的孩子也能感受愛,在愛和陪伴中成長,是比金山銀山更好的禮物。


我是顏墨思考,立志做一個有思想、有溫度的人,希望能帶給大家正能量和對日常生活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