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实心的吗?——重新认识地球之一

地球的质量约为5.965×10??kg,这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测定的。

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可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约为5.52g/㎝?,而地球表层密度仅为2.5g/㎝?——3g/㎝?,这样我们就可以推算出地球中心的密度达7~8g/㎝?,远比地球表层为大,由此推测地心可能由铁、镍等重物质组成。

后来有两个科学家在地球内部发现地震波在两个不同的深度发生明显变化,就把这两个地球深度所形成的球面分别以他们个人的名字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根据这两个球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再后来又有人进一步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地球的结构由内到外:地核-外核(地核)-地幔-地壳。由外向内:地壳-地幔-外核(地核)-内核固体地球结构表。


地球是实心的吗?——重新认识地球之一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地球的内部结构)

对于这张表格,巴德认为它来自于几个方面数据资料的合成:

一是地球总的质量;

二是地球的平均密度;

三是地球表层密度;

四是地球中心部分的物质密度;

五是地表下平均33千米左右深度处的莫霍界面;

六是在地下深度约为2885千米左右处的古登堡界面;以及另外两个地震纵波发生明显变化的界面这几个因素。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分析后可以发现,存在几个与客观现实发生矛盾的地方。

1)这个表格中地幔的物质状态和有些大学教科书中对地幔物质状态的描述不同,这个表格中的地幔物质,有液态状,熔融状,也有固态状,但在有的教科书中,把地幔的物质描述成全是固态状,这表明地质科学界对地幔中物质的状态认识不统一。

2)海底扩张理论和火山爆发的事实,两方面都明确表明,有内在动力把地球内部的大量熔岩带到了地面,结果就是地球的表面积增加了,也就是地球的体积增大了,根据物质守恒定律,物质是不会消失也不会产生的,既然大量的物质从地球内部转移到了地球表面,那么地球内部一定会留下许多空腔,上面这个表格掩盖了地球内部应该存在大量空腔的事实。

3)上面这个表格只在追求满足地球总的质量和几个界面的数字要求,而忽略了地质科学最应该解决的属于本学科内的自然现象问题,例如地球为什么会有磁场、两极为什么会有极光、地球的磁场为什么在减弱中、地球内部的热源来自哪里?这些地质科学分内的问题,在上面的表格中不能被反映出来?

在《行星公转和自转的原理》一书中,作者除了给出地球为什么会公转和自转的原理,也指出,物体本身拥有的热量,也是形成该物体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地球目前拥有的吸引力,就不是全部由地球的质量来提供,而是其中有一部分是由地球本身内部的热量所产生。

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之上,就可以解释宇宙中根本不存在暗物质这种臆想的东西,目前科学界找不到的吸引力所对应的暗物质,实际是由物体自身的热量所提供。地球对外显示出的吸引力是一个定值,过去这个定值,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下,要对应一个很大的质量数值,约为5.965×10??kg;若按照物体的质量和热量共同产生了5.965×10??kg,那么地球的质量必然会大大的减小,把这个缩小了数量的地球质量值套在现在地球的体积上,结果就是,地球内部会出现巨大的空腔容积,也就是说现在教科书上描述的地球有一个质量巨大的实心内核根本不存在。这样在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之谜就可以立即破解,读者若要问为什么地震波中的横波在古登堡界面完全消失了?这里照搬这本书上的回答就是,在古登堡界面以内的地心周围,是没有任何可见物质的,横波只在固体介质中传播,没有传播介质,横波超出古登堡界面自然就会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