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台州亂彈與浦江亂彈,都有什麼特色和魅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台州亂彈與浦江亂彈,都有什麼特色和魅力?

台州亂彈又名黃岩亂彈,在浙江省台州、溫州、寧波、紹興、金華、麗水等地區廣泛傳播,台州亂彈出現的日期是明末清初,由民間小調發展而來,在與其他地方劇種相結合而逐漸形成了以亂彈為主的唱腔形式,台州亂彈因為其獨特的說唱方式和劇目貼近百姓生活,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因此深受百姓歡迎。2006年,亂彈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台州亂彈與浦江亂彈,都有什麼特色和魅力?

在發展中,台州亂彈逐漸形成了以亂彈為主,兼唱崑曲、高腔、徽調、詞調、灘簧等種類繁多的唱腔體系,是全國少有的多聲腔劇種之一。在表演中,演員多是用台州本地的方言,因而具有濃厚的鄉村氣息,劇目也儘量通俗易懂,據說創作家創作劇本後,總是把劇本念給當地的鄉民聽,如果聽不懂,就改。直到能聽懂為止,所以很受百姓的歡迎。在實踐中,台州亂彈也借鑑其他劇種的表演藝術,伴奏樂器也有文武之分,受崑曲的影響,文場分絲竹管絃樂曲和噴吶曲兩類,武場分鬧臺鑼鼓和表演鑼鼓兩類。

非物質文化遺產,台州亂彈與浦江亂彈,都有什麼特色和魅力?

並且從崑曲的行當表演中得到啟發,為了區別崑曲,台州亂彈的角色行當分“上四腳”“下四腳”“上四腳”包括生、旦、淨、醜,“下四腳”包括外、貼、副、末。隨著徽調、詞調、灘簧等曲藝種類傳播到台州,台州的角色行當的分工越來越細。在表演上,也借鑑其他劇種表演方式而進行創新,形成了“耍牙”、“雙騎馬”、“鋼又穿肚”、“甩火球”、“雨傘吊毛”等獨特的絕技,“耍牙”就是借鑑寧海平調中的“寧海耍牙”而進行創新改編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台州亂彈與浦江亂彈,都有什麼特色和魅力?

台州亂彈的劇目有三百多出,關於台州亂彈的劇目,老百姓是這麼記的:“七閣八帶九記十三圖”,其中七閣就是指《回龍閣》、《蘭香閣》等劇目,八帶則是指《鴛鴦帶》、《掛玉帶》等劇目,九記包括《拜月記》、《白兔記》等,十三圖包括《百壽圖》、《雙獅圖》等。在此之外,還經常進行演出的劇目有《連環記》、《單刀會》、《錦羅衫》、《三星爐》、《紫金鐲》、《紫陽觀》、《陽河摘印》、《漢宮秋》、《五虎平西》、《長生殿》等。其中《漢宮秋》更是元雜劇中的經典曲目,經過台州亂彈的創新和改編,變得更有韻味。

非物質文化遺產,台州亂彈與浦江亂彈,都有什麼特色和魅力?

浦江亂彈又名金華亂彈,在浙江省浦江、臨安、建德、桐廬一帶和江西、福建等地廣為流傳,起源於南宋,粗具規模則是在明代中葉,因為發源於浙江中部的浦江縣,所以百姓把這種亂彈稱為“浦江亂彈”。南宋時期,浦江地區流行一種菜籃曲的當地民歌,在其他曲藝劇種和南戲的影響下,逐漸形成了一種新型的說唱方式,直到明朝中葉,這種說唱形式才真正登上舞臺進行演出。明代中葉以後,亂彈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唱腔體系,腔調主要有亂彈三尖、二凡、三五七、蘆花調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台州亂彈與浦江亂彈,都有什麼特色和魅力?

伴奏樂器和台州亂彈一樣分為文場和武場,文場樂器主要有笛子、板胡、科胡、噴吶等,武場則以大小鑼和板鼓為主要樂器。曲調不僅流暢、明快,同時具有高昂、悲壯的特點。角色行當有十三門之多,包括花旦、正旦、貼旦、老旦、小旦、大花、二花、小花、四花、老生、老外、副末、小生等,表演具有文武顛倒的特點,極具有鄉村氣息。浦江亂彈的劇目也是很豐富的,據資料記載有二百多出,比較經典和具有影響力的劇目有《醉打山門》、《玉麒麟》、《壽紅袍》、《百花臺》、《賣胭脂》、《鳳凰山》、《全家福》、《瞎子拿奸》、《碧桃花》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台州亂彈與浦江亂彈,都有什麼特色和魅力?

台州亂彈和浦江亂彈都是民族文化中的珍貴寶藏,是研究戲曲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研究價值,然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亂彈劇團的數量開始急驟減少,因為娛樂方式的多樣化,人們對亂彈的興趣也降低了,演員收入低轉而投入他行。亂彈面臨著困難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相信這些問題不久的將來就會得到完善的處理,這一傳統戲劇項目也會得到相關部門的扶植和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