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有機會成為越王勾踐的一等聰明君主,反而被誤解千年的笨蛋

文丨曹鏡明

三國時有機會成為越王勾踐的一等聰明君主,反而被誤解千年的笨蛋


說起三國印象,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不如說是《三國演義》的印象;作者羅貫中依據三國曆史,進行藝術化處理,創造出這部經典名著作品;可《三國演義》畢竟是本演義小說,不能當做正史來看,來理解,尤其是裡面人物的一些塑造,極度摻雜作者的主觀情緒,既不具備歷史的客觀性,又不具備文藝作品裡的真實性;完全就是神人,或就是個笨蛋,兩極分化嚴重,當然這也正常,龍套配角就應該為主角服務,主角也應該為綱要思想服務,不然也成不了作品;

以諸葛亮為例,羅貫中就是他的鐵粉;故《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幾乎無所不能,無所不會,即便是失敗了,也非戰之罪,例如:“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空城計”、“智取漢中”等等;首先,絲毫不用懷疑,諸葛亮真的很厲害,但絕不至於如此誇張;引用陳壽《三國志丶蜀書丶諸葛亮傳》中評價:“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裴松之注《三國志丶蜀書丶劉備傳》中說道:“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類似的評價還有很多,

不外乎政治才能出色,軍事才能一般

三國時有機會成為越王勾踐的一等聰明君主,反而被誤解千年的笨蛋


如若說諸葛亮是羅貫中的捧出來的“國民偶像”,那原本有機會成為“越王勾踐”的一等聰明君主“劉阿斗”,就是犧牲品,為更好的襯托出“諸葛亮”的優秀而存在,更可怕的是,這一“文學形象”逐漸佔領主流民眾認知,成為“歷史形象”

劉禪(阿斗),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劉備之子;繼位為帝,拜諸葛亮為相父;後投降魏司馬昭。蜀漢滅亡後,受封為安樂公,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諡號思公。

在末代皇帝中,劉阿斗是為數不多得以善終的前朝之帝;不要否認,這就是智慧,所謂“樂不思蜀”何嘗不是“越王勾踐”?只是時機一直未到!

三國時有機會成為越王勾踐的一等聰明君主,反而被誤解千年的笨蛋


劉阿斗為啥扶不上牆

劉阿斗的人物形象,主要得益於《三國演義》的塑造;在《三國演義》中,劉阿斗是工具,任人擺佈,毫無主見;小的時候,是劉備用來“摔孩子”收買人心的;繼位初期是諸葛亮的傀儡,來滿足自身的權利慾望;

毫無疑問,諸葛亮是能臣,更是一個權臣,即便是沒有做皇帝的心思,但也絕不能容忍

自己所管轄的事物被別人插手;在劉備還活著的時候,尚能壓得住他,將他的權力關在皇權的籠子裡,可是當劉備死後,何嘗不就是放虎歸山,你讓一個16歲青春期的孩子怎麼辦?“白帝城託孤”,何嘗不是一種試探,將枷鎖套在諸葛亮的脖子上?

三國時有機會成為越王勾踐的一等聰明君主,反而被誤解千年的笨蛋


《三國志丶蜀書丶諸葛亮傳》記: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相當精彩的一段對話,劉備先是十倍、百倍的肯定諸葛亮的才能,然後告訴他,如若劉阿斗不可教,就取而代之;或許諸葛亮在當時也有這種心思,但一經點破之後,便也就只能絕了這種心思,一心的輔助劉阿斗,這就是劉備的智慧,中國政治的智慧。

三國時有機會成為越王勾踐的一等聰明君主,反而被誤解千年的笨蛋


兩虎相鬥,必有一傷;而如若是:石頭雞蛋相碰撞呢?唯有以卵擊石爾!當劉阿斗繼位之後,必然是傀儡的命運,他也只能做好這個傀儡,不然即彼此面上不好看,又嚴重內耗鍋裡,況且還是必輸的命運!

故而,在此階段的劉阿斗形象就跟《西遊記》裡的沙和尚沒啥區別,一個是有啥事就喊“大師兄”,一個有啥事就問“諸葛亮”,與其說是“扶不起”,不如說是“偽裝”。

三國時有機會成為越王勾踐的一等聰明君主,反而被誤解千年的笨蛋


劉阿斗的忍將心比心

本著“精英教育”的原則,劉阿斗的受教育經歷也是陣營強大;劉備督促學習《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諸葛亮輔之;又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等書,還令其學武,在《寰宇記》記載:“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於此。”

諸葛亮就不用再提了,昭文將軍伊籍也是不凡,在《三國志丶孫乾傳》中:“麋竺、孫乾、簡雍、伊籍,皆雍容風議,見禮於世。”看看與他相媲美的都是何等人物,就知道他的才能拉,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同編制《蜀科》治理蜀漢民眾。

三國時有機會成為越王勾踐的一等聰明君主,反而被誤解千年的笨蛋


諸葛亮掌權期間,劉阿斗也真應了諸葛亮的那句“事無鉅細,躬必親行”話術,將所有的事都交由諸葛亮來辦,自己就當個“扶不起”的劉阿斗,故而相處的也都很融洽;而諸葛亮也不負劉備所託,劉阿斗的期望,挽救國家於危亡之際。

當然這並不能證明,劉阿斗完全贊同諸葛亮的政治決定,尤其是在對待“北伐”這項國策上,兩人的分歧很大,但劉阿斗一直都“忍住”沒說,全力的支持諸葛亮;因為當諸葛亮死後,劉阿斗第一時間就停止了“北伐”這一國策,如此不算,還不再設立丞相一職,並且冠冕的在《悼諸葛亮詔》中寫道:“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什麼意思?就是說今後就讓“丞相”這個官職,隨“諸葛亮”諸葛亮一起入土吧!一方面鞏固地位,加強集權,對朝政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還玩命冊封諸葛亮的十幾歲的兒子,來招顯對於諸葛亮的懷念之情和對諸葛家的寵愛之心,養一個庸人,賺一個好名聲,多好的買賣?

三國時有機會成為越王勾踐的一等聰明君主,反而被誤解千年的笨蛋


劉阿斗掌權二十多年期間,選賢重能,和平發展,以費禕為尚書令,主持政務,以蔣琬為大將軍,主持軍務,將權力一分為二,已達到權利之間的制衡作用,使得國家逐漸緩過氣來,著重發展內部經濟,積蓄國力,緩和社會矛盾,既沒有出現過什麼較大的社會動盪和戰爭,又沒有出現什麼大奸大惡的貪官鉅富,頗受朝臣的擁護,民眾的愛戴;

與其說蜀漢的滅亡是扶不起的劉阿斗所致,倒不如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已經被掏空,充滿各種隱患的國家,如何叫劉阿斗叱吒風雲?

三國時有機會成為越王勾踐的一等聰明君主,反而被誤解千年的笨蛋


劉阿斗的恨觸目驚心

做個明君要比做個庸君難,做個主動放棄皇位的明君,即是聰明人,又是狠人。當劉阿斗繼位的時候是千瘡百孔的蜀漢,當費盡心血的修修補補後是轉手送人的江山,命運何曾垂簾過劉阿斗?當魏司馬昭來襲時,劉嬋面對北地王劉諶的死諫——背城一戰,可是在當劉阿斗仔細權衡之後,還是選擇了投降;

作為亡國之君,劉阿斗寄人籬下的當個“安樂公”;同樣是亡國之君,南唐後主李煜被俘送到京師,獲封隴西公,揮筆寫下《虞美人》迎來一杯毒酒。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三國時有機會成為越王勾踐的一等聰明君主,反而被誤解千年的笨蛋


人死了什麼就沒有了,只要還活著就有翻盤的可能。即便機會渺茫又如何?木心在《文學回憶錄》中提到:“不死而殉道,遠要比以死殉道難得多”,而劉阿斗的“樂不思蜀”就是以“不死而殉道”的典型,另一個就是“越王勾踐”;

《三國志丶蜀書丶後主傳》記載:

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左右皆笑。

司馬昭故意在宴請劉阿斗的時候用蜀國的節目,企圖使其難堪;而劉阿斗呢?醉眼朦朧的說道:“此間樂,不思蜀”,也就是“樂不思蜀”的出處;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相信當劉阿斗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一定是清醒的,是裝醉的,心是流血的,牙是咬碎的;

三國時有機會成為越王勾踐的一等聰明君主,反而被誤解千年的笨蛋


西漢丶司馬遷《史記丶越王勾踐世家》記載:

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越國被吳國打敗,勾踐被夫差所擒,後逃回越國,勾踐在坐臥的地方吊了個苦膽,每天吃飯時都嚐嚐苦膽,自問:“你忘了會稽大敗之辱嗎?”如此,勾踐知恥而後勇,潛心發展,一方面選賢重能,一方面訓練士兵,終於滅掉吳國。

三國時有機會成為越王勾踐的一等聰明君主,反而被誤解千年的笨蛋


“樂不思蜀”與“臥薪嚐膽”本無差別,只是勾踐成功了,“臥薪嚐膽”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勵志故事;而劉阿斗失敗了,“樂不思蜀”成為了茶餘飯後的笑談,親手將自己釘在民眾口中的恥辱柱上;因為敗者沒有話語權,就這麼簡單而已!

可惜劉阿斗一個在和平年代,完全有機會成為中興之主的一等聰明君主,在亂世之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淪為“越王勾踐”的拼多多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