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父母的影子,人无法改变出生,却能改变归宿

我们都是父母的影子,人无法改变出生,却能改变归宿

我们都是父母的影子,我们的感情过往,在父母身上也有迹可循。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过,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01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身上藏有孩子的人生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借《情人》一书,向世人展示了原生家庭如何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爱情婚恋观,甚至成为人生悲剧的源头。

《情人》中的主人公修子,作为一位长相清秀,经济独立的高级女白领,却是个不拘于结婚形式的自由派。三十二岁还没结婚,与一个有妻儿、经营一家两百多人公司的社长远野秘密在一起,这样的关系已有四五年了。

修子不图钱,不图上位,甚至不想结婚。她从来不认为自己这样的存在,会给原野的妻子带来什么威胁和伤害。

修子婚恋观的形成,与她母亲的遭遇有很大关系。修子的母亲住在乡下,父亲经营一家海产品批发公司。经济实力决定一个人的家庭地位,父亲强势,母亲在父亲面前卑微隐忍,关系极度不对等。

在修子上高中时,父亲喜欢上了别的女人,干脆弃家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了。父亲虽然也会按时给家里提供生活费,母亲的生活倒是能将就过下去。但母亲很难再见上父亲一面,母亲在漫长的一生里,无时无刻饱受失落与寂寞的折磨。

看到母亲的遭遇,修子害怕婚姻,害怕重蹈母亲的悲剧。如其在婚姻里受伤,还不如干脆做个围城外的旁观者,游离于爱的边缘。

我们都是父母的影子,人无法改变出生,却能改变归宿

弗洛伊德曾说,人的创伤经历,尤其是童年创伤,会影响人的一生。

有个网友,说起自己的经历,让人心疼不已。白天看上去很阳光很正常的一个女孩,晚上却常常泪流满面,苦熬挣扎。26岁的青春年华,却没谈过一次恋爱,害怕异性,害怕婚姻,甚至患上了轻度抑郁。

在她上初中时,无意中撞见父亲与邻居阿姨的秘密,而这位阿姨与她妈妈往来密切,形同姐妹。那一刻她的世界轰然崩塌。

这个世上没有永远的秘密,妈妈随后发现端倪。父母从此争吵不休,家中再无安宁,气氛压抑到她一心想要逃离。多年来,她从未向人提及这一切过往,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的人生已彻底改写。

伊坂幸太郎说过一句经典名言:"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结婚容易,育人却是一门艰深的学问。

父母的行为处事,价值观念,就像空气和水,无时不在滋养和影响着孩子。只有和睦有爱的家庭关系,才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

我们都是父母的影子,人无法改变出生,却能改变归宿

02

人无法改变出生,却能改变归宿

美貌、优雅与善良并存的一代女神奥黛丽.赫本,宛如天使落入凡尘。她的美超越了世间所有的漂亮。即使是这样一位美在高处的人间天使,命运也没有对她手下留情。

赫本6岁时经历了父亲离家出走。一面是父亲的突然离开,一面是母亲对父亲的极度抱怨和指责,幼小的赫本承受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随着二战来袭,童年的赫本见证过太多的战乱和生死,饥饿如影随形。有时饿到不行,就躺在床上靠喝水度日。在战争和饥饿的纠缠中,赫本渐渐长大了。

我们都是父母的影子,人无法改变出生,却能改变归宿

一次偶然的机会,赫本走上了演艺之路。25岁那年,凭借电影《罗马假日》一举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以为赫本的人生从此一帆风顺,殊不知,在感情上赫本迎来新的考验。

因为幼年父亲的离开,赫本对家庭格外看重。她曾说,如果结婚,自己一定要深处婚姻之中。

1954年赫本邂逅了第一任丈夫梅尔.费勒,13个年头之后,俩人婚姻走到尽头。39岁那年,赫本与心理医生安德烈.多蒂相爱结婚。尽管安德烈比赫本小9岁,赫本依然爱的简单纯粹,爱的义无反顾。

为了这段婚姻,赫本放下如日中天的事业,毅然宣布息影,专心在家相夫教子。事实证明婚姻并不是仅靠一个人的努力便可成功。赫本在这两段婚姻中,遭遇背叛,流产和伤害。

我们都是父母的影子,人无法改变出生,却能改变归宿

用赫本的儿子西恩的话说;"母亲的两次失败婚姻,与童年家庭不幸有莫大关系。"

生活给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遭受生活暴击的赫本,没有抱怨生活,也没有抱怨他人,而是进行自我省视,重建和救赎。赫本依然愿意相信这个世界,相信爱。

睿智的赫本曾这样与自己达成和解,"如果世界明天就毁灭,我会回顾那些有幸经历的快乐和惊喜,而不是为悲伤、流产或父亲的出走而喟叹,回忆开心时刻就足够了。"

爱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心中有爱的人最终都会得到上天的眷顾。1980年51岁的赫本终于遇到了她一生的灵魂伴侣罗伯特。此后的十余年俩人相濡以沫,幸福终老。

我们都是父母的影子,人无法改变出生,却能改变归宿

这个世界没有不带伤的人,人比事物更需要重建。只要愿意同过去"剥离",正确面对原生家庭的痛点,然后规避它,不断修正自己,我们的归宿最终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03

每个灵魂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过错

我们无需对原生家庭太多的苛责,应从多角度去看待,有痛苦也有欢乐。为人父母自有他们的难和痛,也自有他们的美德与过错。

上一辈父母也许没有情感心理这方面的觉知,不像现在各种心理知识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他们让孩子不冻着,不饿着,身体好,成绩好就是最大的成功,对孩子的情感需求考虑的自然少些,纵然心里有千般的爱,也不善于及时向孩子表达。

一些来自童年的伤害也许是无心之举,我们不必放大它。如果一直沉浸在过去的伤痛里无法自拔,不愿去面对和改变,这种情绪就会被复制,可以轻易地毁掉一生。

只有试着去体谅父母,理解那个时代的局限,父母也是在为人父母中一步步成长和觉悟的。回头看看日益衰老的父母,看到他们缓缓老去的身影,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

我们都是父母的影子,人无法改变出生,却能改变归宿

只有学会了理解和体谅,与曾经的伤痛达成和解,既是放过他人也是放过自己。拍拍身上的尘土,轻松走好未来的人生路。

生命在轮回,我们又是我们孩子的原生家庭。

有些人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才选择不离婚,与另一半将就过下去。其实问题的核心并不是在不在一起,而是家中是否温馨有爱。

如果让孩子过早介入夫妻矛盾,孩子便成了最无辜的受害者。很多孩子被动地成了妈妈的"树洞",殊不知孩子的承受能力,小小年纪为父母的不和,背负太多的心里重负。

我们都是父母的影子,人无法改变出生,却能改变归宿

好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情感心理方面的觉知。

夫妻有爱,彼此尊重,彼此温暖。孩子只有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才能学会怎样去爱人和享受被爱,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有人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我们要努力让孩子成为那个幸运的人,让爱在孩子心中传递,这才是爱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们都是父母的影子,人无法改变出生,却能改变归宿

结语

我们的人生都有父母的影子,父母带给我们的有美德,也有缺憾。我们决定不了风朝哪儿吹,但我们可以改变风帆的航向。

心理学家荣格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就已形成的性格。"

我们不妨试着用包容之心去体谅父母,与过去握手言和,然后回观自己,像奥黛丽.赫本一样,去自我整合,自我重塑,不断成长,让曾经缺失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回来。

我们的成长,始与父母,终于自己。我们无法决定出生,却能改变归宿。

我是 ,一个坚持运动和码字的酷妈。感恩幸而遇见,重拾文字之美,坚信人生因为热爱,生命方显精彩,一路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