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顾晓梦与李宁玉,黑暗年代里犹存的一抹温情

中国历史当中最为沉痛和值得铭记反思的一段当属近代抗战史,外有强敌,内乱不息,山河沦陷,死伤无数。有亲日走狗迫害同胞,有党国高官腐败专政,有无知百姓麻木不仁,但也有无数的孤胆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于混沌乱世誓死拯救家国于万一。他们的惨烈牺牲换来了国家的生机与安定,那段历史是由他们写就的。

作为和平年代生长的后辈人,我们以种种方式重现和反思那段历史以及屹立其间的一个个仁人志士,回望战争的残酷与它所带来的无法磨灭的创伤,电影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风声》上映于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这是一部有特殊意义的影片,是对那段伤痛的屈辱的历史的提醒、回顾与反思,是对革命志士的崇敬与缅怀,也是对历史车轮下的个人情感与命运的深切悲悯。

《风声》:顾晓梦与李宁玉,黑暗年代里犹存的一抹温情

《风声》讲述的是1942年,汪伪政府与日本军部多名高官接连遇刺,在对捕获的一名女杀手的严刑拷打过程中,得到了剿匪司令部内藏有地下党卧底的关键情报,为了抓获这名代号为“老鬼”的卧底,日本皇军特务机关长武田设下圈套,放出假情报将嫌疑人锁定在军机处长金生火、剿匪大队长吴志国、司令侍从官白小年、译电组组长李宁玉和电报收发员顾晓梦五人当中,通过囚禁、监听、用刑等手段意图逼迫老鬼现身,高压之下,有人无辜惨死,有人精神被摧毁,有人遭受惨烈酷刑,绝境中,顾晓梦作为真正的卧底,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最终成功将情报送出。

当年电影的宣传语是风声之后,再无传奇,一语成谶,此后十几年,再无一部同类型的电影能达到《风声》的高度,除了悬疑类型元素与主旋律的成功结合,丰富有感染力的电影文本,极具特色的镜头语言,精彩绝伦的群像表演,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通过李宁玉和顾晓梦这条线呈现了尔虞我诈,黑暗残酷的年代里流淌着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风声》:顾晓梦与李宁玉,黑暗年代里犹存的一抹温情

对立的身份

表面上,李宁玉是汪伪政府译电组组长,顾晓梦是组员,两人为上下级的关系,私底下,李宁玉温婉沉静,顾晓梦活泼俏皮,两人性格互补,更是相互照应,亲如姐妹;实际上,李宁玉效命于汪伪政府,顾晓梦的真实身份则是代号为“老鬼”的地下党员。顾晓梦利用李宁玉隐藏身份,获取和传递情报,两人是敌对的关系。

《风声》:顾晓梦与李宁玉,黑暗年代里犹存的一抹温情

纠结的情感

这种对立关系,前期李宁玉是被蒙在鼓里,毫不知情的,她对顾晓梦是纯粹的姐妹情,在她醉酒之时,照顾她,把她当小妹妹一样的宠着;跟她袒露自己男友失踪的难过与惊惶;帮她挡着因为假意出卖吴志国而招来的怒火,怒斥袖手旁观的众人;一有危险,她第一反应就是冲在前边护着她。

《风声》:顾晓梦与李宁玉,黑暗年代里犹存的一抹温情

到最后知道晓梦的真实身份后,她对顾晓梦的情感冲突达到极致,这个自己真心以待的人是与己方阵营相对的地下党,是个一直在利用她情感的骗子,是使她身处险境,失去尊严,甚至差点丢掉性命的罪魁祸首,于公于私,她都应该站出来揭发顾晓梦。但人毕竟不是毫无感情的机器,这么多年默契相伴的情谊,并不是说弃就能弃的,而顾晓梦在自己身份暴露后对她的真情流露,让她动容。爱与恨,敬与怨,在短短的对峙过程中,在她的内心循环往复,最终人性的温情的一面占了上风。她选择原谅将她卷入这一切是非和伤害旋涡的顾晓梦,帮助她完成任务,这一刻她们的内心情感才真正达到了一致。

《风声》:顾晓梦与李宁玉,黑暗年代里犹存的一抹温情

而顾晓梦对李宁玉的情感则相反,前期,她对李宁玉的情感是相当复杂的,她与李宁玉一见如故,情同姐妹,却因为立场不同不得不隐瞒自己的身份,欺骗利用她的感情;在她们同时被确立为中共卧底的怀疑对象时,面对李宁玉因为她而遭受的身体和精神上的迫害,她又不得不因为大局牺牲李宁玉。她内心的痛苦纠结一直到李宁玉识破她身份的一刻才得以释放。因为直到这一刻,她才能够卸下长久以来的心理负担,毫无保留地以真面目面对李宁玉。

《风声》:顾晓梦与李宁玉,黑暗年代里犹存的一抹温情

关系的升华

她们关系升华的关键节点是顾晓梦身份的败露,在那之前,她们是生活中的姐妹,工作中的上下级,但这层关系隔着政治立场的不同,隔着欺骗与利用,是脆弱的浅薄的;而在顾晓梦身份败露之后,她才终于能够将李宁玉当做纯粹的朋友和家人,向她袒露自己的坚持,自己的信仰,寻求她的帮助、理解和支持。而直到这一刻,李宁玉也才真正了解了顾晓梦是个怎样的人,才懂得她不顾生死为之奋斗的是什么,才真正被她感化,背叛自己的组织,与她站在了一起。

《风声》:顾晓梦与李宁玉,黑暗年代里犹存的一抹温情

这是这部影片最为吸引我的地方,可以说是人性的力量、信仰的力量,但我更愿意将这份不同身份、立场下的一段难得的情感关系称之为动乱黑暗的大时代下仍然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只要这份温情永存,光明便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