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顧曉夢與李寧玉,黑暗年代裡猶存的一抹溫情

中國歷史當中最為沉痛和值得銘記反思的一段當屬近代抗戰史,外有強敵,內亂不息,山河淪陷,死傷無數。有親日走狗迫害同胞,有黨國高官腐敗專政,有無知百姓麻木不仁,但也有無數的孤膽英雄,拋頭顱,灑熱血,於混沌亂世誓死拯救家國於萬一。他們的慘烈犧牲換來了國家的生機與安定,那段歷史是由他們寫就的。

作為和平年代生長的後輩人,我們以種種方式重現和反思那段歷史以及屹立其間的一個個仁人志士,回望戰爭的殘酷與它所帶來的無法磨滅的創傷,電影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風聲》上映於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之際,這是一部有特殊意義的影片,是對那段傷痛的屈辱的歷史的提醒、回顧與反思,是對革命志士的崇敬與緬懷,也是對歷史車輪下的個人情感與命運的深切悲憫。

《風聲》:顧曉夢與李寧玉,黑暗年代裡猶存的一抹溫情

《風聲》講述的是1942年,汪偽政府與日本軍部多名高官接連遇刺,在對捕獲的一名女殺手的嚴刑拷打過程中,得到了剿匪司令部內藏有地下黨臥底的關鍵情報,為了抓獲這名代號為“老鬼”的臥底,日本皇軍特務機關長武田設下圈套,放出假情報將嫌疑人鎖定在軍機處長金生火、剿匪大隊長吳志國、司令侍從官白小年、譯電組組長李寧玉和電報收發員顧曉夢五人當中,通過囚禁、監聽、用刑等手段意圖逼迫老鬼現身,高壓之下,有人無辜慘死,有人精神被摧毀,有人遭受慘烈酷刑,絕境中,顧曉夢作為真正的臥底,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最終成功將情報送出。

當年電影的宣傳語是風聲之後,再無傳奇,一語成讖,此後十幾年,再無一部同類型的電影能達到《風聲》的高度,除了懸疑類型元素與主旋律的成功結合,豐富有感染力的電影文本,極具特色的鏡頭語言,精彩絕倫的群像表演,這部電影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通過李寧玉和顧曉夢這條線呈現了爾虞我詐,黑暗殘酷的年代裡流淌著的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風聲》:顧曉夢與李寧玉,黑暗年代裡猶存的一抹溫情

對立的身份

表面上,李寧玉是汪偽政府譯電組組長,顧曉夢是組員,兩人為上下級的關係,私底下,李寧玉溫婉沉靜,顧曉夢活潑俏皮,兩人性格互補,更是相互照應,親如姐妹;實際上,李寧玉效命於汪偽政府,顧曉夢的真實身份則是代號為“老鬼”的地下黨員。顧曉夢利用李寧玉隱藏身份,獲取和傳遞情報,兩人是敵對的關係。

《風聲》:顧曉夢與李寧玉,黑暗年代裡猶存的一抹溫情

糾結的情感

這種對立關係,前期李寧玉是被矇在鼓裡,毫不知情的,她對顧曉夢是純粹的姐妹情,在她醉酒之時,照顧她,把她當小妹妹一樣的寵著;跟她袒露自己男友失蹤的難過與驚惶;幫她擋著因為假意出賣吳志國而招來的怒火,怒斥袖手旁觀的眾人;一有危險,她第一反應就是衝在前邊護著她。

《風聲》:顧曉夢與李寧玉,黑暗年代裡猶存的一抹溫情

到最後知道曉夢的真實身份後,她對顧曉夢的情感衝突達到極致,這個自己真心以待的人是與己方陣營相對的地下黨,是個一直在利用她情感的騙子,是使她身處險境,失去尊嚴,甚至差點丟掉性命的罪魁禍首,於公於私,她都應該站出來揭發顧曉夢。但人畢竟不是毫無感情的機器,這麼多年默契相伴的情誼,並不是說棄就能棄的,而顧曉夢在自己身份暴露後對她的真情流露,讓她動容。愛與恨,敬與怨,在短短的對峙過程中,在她的內心循環往復,最終人性的溫情的一面佔了上風。她選擇原諒將她捲入這一切是非和傷害旋渦的顧曉夢,幫助她完成任務,這一刻她們的內心情感才真正達到了一致。

《風聲》:顧曉夢與李寧玉,黑暗年代裡猶存的一抹溫情

而顧曉夢對李寧玉的情感則相反,前期,她對李寧玉的情感是相當複雜的,她與李寧玉一見如故,情同姐妹,卻因為立場不同不得不隱瞞自己的身份,欺騙利用她的感情;在她們同時被確立為中共臥底的懷疑對象時,面對李寧玉因為她而遭受的身體和精神上的迫害,她又不得不因為大局犧牲李寧玉。她內心的痛苦糾結一直到李寧玉識破她身份的一刻才得以釋放。因為直到這一刻,她才能夠卸下長久以來的心理負擔,毫無保留地以真面目面對李寧玉。

《風聲》:顧曉夢與李寧玉,黑暗年代裡猶存的一抹溫情

關係的昇華

她們關係昇華的關鍵節點是顧曉夢身份的敗露,在那之前,她們是生活中的姐妹,工作中的上下級,但這層關係隔著政治立場的不同,隔著欺騙與利用,是脆弱的淺薄的;而在顧曉夢身份敗露之後,她才終於能夠將李寧玉當做純粹的朋友和家人,向她袒露自己的堅持,自己的信仰,尋求她的幫助、理解和支持。而直到這一刻,李寧玉也才真正瞭解了顧曉夢是個怎樣的人,才懂得她不顧生死為之奮鬥的是什麼,才真正被她感化,背叛自己的組織,與她站在了一起。

《風聲》:顧曉夢與李寧玉,黑暗年代裡猶存的一抹溫情

這是這部影片最為吸引我的地方,可以說是人性的力量、信仰的力量,但我更願意將這份不同身份、立場下的一段難得的情感關係稱之為動亂黑暗的大時代下仍然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只要這份溫情永存,光明便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