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传媒内参导读: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特别报道中,医疗纪实节目如何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作为?《生命缘》给出的答案是,在专业与理性之间彰显温暖与平实,在人与人之间架起表达、交流、互动的桥梁,让生命之光绽放在每一张鲜活的面容之上。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这个冬春之交,注定被人们记住,无数舍弃了生死的“抗疫战士”成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这其中包括白衣天使、医学科研工作者、人民子弟兵,也包括了广大志愿者以及来自各行业奔赴抗疫前线的人们,当然,也包括奋战在一线拍摄采访的电视人,而在各路媒体形态中,医疗纪实类节目凭借真实的镜头和鲜活的故事讲述,自热成为战疫“强抗体”。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作为北京地区第一家进入隔离区的媒体,也是唯一一个坚持日播的医疗纪实节目,北京卫视《生命缘》在疫情爆发之时,尽锐出击,火速推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特别报道,深入疫情“风暴之眼”,我们不仅看到了医护人员在重症病房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的感人场景,也有很多闪闪发亮普通人的故事,这些珍贵的纪实画面触动着我们的心弦。

而仅有6人的摄制团队在武汉持续拍摄30多天,也见证了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蔓延,到最后有效控制的全过程,他们身上涌现的专业、敬业、用心、用情的精神也深深体现在每期节目之中,镜头里,一个个鲜活的细节被放大,让观众真实感受抗击疫情的最新进展和医务人员的全力奉献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消除着人们对疫情的恐慌焦虑。

无论是ICU里的奇迹还是72小时的坚守,无论是“来自武汉的报道”还是“回家”时的喜悦,无论是出生不到一个小时的膈疝宝宝求生记还是患者姜爷爷的一句:“就是想家,家里还有一个老伴”…….在笔者看来,《生命缘》每一期的节目里,我们看到的不单单是感动,更有人性的光辉,特别是,作为时代的瞭望者,电视人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了这段历史,传达着抗疫精神和中国力量。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第一时间,赶赴一线

关键时刻显身手,有速度!

从1月23日武汉“封城”,到如今的“春回大地”,回顾一路走来的战疫历程与暖心时刻,电视人义无反顾、勇敢逆行,为白衣天使留影、为战“疫”存像。疫情爆发以来,北京卫视《生命缘》节目组立即切换到紧张高效的应急工作模式,全力投入疫情节目的摄制中,《生命缘》也成为全国最早整体投入、快速响应的媒体之一。

时间定格在腊月二十九,《生命缘》节目组一行四人开始进驻北京地坛医院,作为北京地区第一支进驻医院隔离区内采访的战队,他们与医护人员们共同战斗在疫情一线,这既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光荣使命,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艰巨挑战,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据了解,首批进入隔离区拍摄的四人,都为80后,其中三位都已为人父母,家里都有年幼的孩子,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冲上一线。大年三十,原本是全家团圆的时刻,他们在北京地坛医院坚守,只为抓拍特殊时间节点里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

疫情肆虐,几乎每一个逆行前往风暴中心的人,都会被问及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自告奋勇前去?总导演李晓东的这句话说出了他们的心声:“疫情当前,作为记者要发挥职业担当,让更多人看到医生的无私奉献和他们的超常付出,也为社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不管是采访,还是近距离拍摄,他们一方面不能影响正常的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和诊疗;另一方面也不能影响医护人员的安全和正常休息。同时,还要注意拍摄机器设备的正常使用以及个人的防护,如果不严格遵照医院的防护规定,也是非常危险的,这无不考验着《生命缘》团队的意志力和战斗力。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医患深情触动人心,影像的力量也来自精神与信仰。多天下来,他们身上的衣服被消毒液腐蚀得深一块浅一块,所有人的手也因频繁消毒变得干裂、粗糙,他们早已习以为常,这个细节让笔者由衷的敬佩。他们只为抓住影像细节、表达画面情感,于是,我们在镜头中看到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重症病房专注工作时的样子,也看到他们累倒在椅子上睡着的样子,他们也会在现场为自己加油打气。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生命缘》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特别报道推出的《来自武汉的报道》 更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风暴之眼”的真实状况。《生命缘》武汉摄制组兵分两路,仅有6人,他们在武汉持续拍摄30多天,没有一个人退缩,其中的坚持与辛苦可想而知,他们的用心、用情、用功体现在每期的节目之中,他们的身心显然经受住了种种考验。

到一线去,给未来留下珍贵影像。《生命缘》团队发挥多年积累的专业优势,用行动诉说着纪录片人不缺席社会前进的进程,用真情描摹着英雄的医护工作者的奉献,也用影像记录着特殊时期一个个生动的面孔。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叙事风格彰显生活化

以人文视角捕捉细节,有角度!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内容扎实、口碑优异的纪录片作品,如《中国医生》《手术两百年》《人间世》《生门》等,都在互联网平台上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故事角度看,国产医疗纪实节目既有全景式展现,也有特写式描写。

比如《中国医生》集中于医护人员形象的呈现,将镜头对准六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妇产科、急诊科、手术室、ICU等科室。《人间世》聚焦医生与患者双方,叙事场所延展到医院的各个角落,《生门》则以生育题材为主线,没有旁白,全靠镜头语言来诉说故事本身。

作为中国最长寿的医疗纪实节目,迄今已播出九季的《生命缘》,以现实质感体悟生命,以细腻手法刻画人性之光,以极具人文力量的视角纪录“医院”这一特殊空间下的社会百态,且叙事风格彰显生活化、更注重人物的细节刻画与心理描述,同时也有一定的社会共鸣感。

特殊时期的特殊陪伴,《生命缘》以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特别报道中,在这条闯关之路上,医疗纪实节目如何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作为?《生命缘》给出的答案是,在专业与理性之间彰显温暖与平实,在人与人之间架起表达、交流、互动的桥梁,让生命之光绽放在每一张鲜活的面容之上。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疫情期间,医患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也深深打动着我们,比如在亲人无法陪伴在身边的时候,医护人员成为患者们的“家人”。在节目中,当病情好转,撤掉所有仪器后,患者杨先生让护士帮忙剪发的那一刻让我们感受到新的希望。还有医生帮助患者姜爷爷与他的老伴取得联系,两人分离40多天后第一次通话的画面可以说温暖而动人。此外,还有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薛硕与郑茜子,这对抗“疫”医生夫妇的故事也充满着甜蜜的味道。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在笔者看来,在疫情防控一线捕捉细节,娓娓道来那些打动人心的故事,那些令人泪目的瞬间,《生命缘》捕捉到了这些人性之光,这正是《生命缘》团队多年以来一贯的风格与笔法,以人文视角,纪实画面中以可感可知的、具体的人来讲故事,有人情味,彰显人性。《生命缘》推出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特别报道,没有气势磅礴的宏大叙事,而是关注一个个“战士”的工作日常,一个个患者的故事,捕捉到了战“疫”最前线的感动。

聚焦感人故事

抚慰社会情感,有温度!

这次疫情报道中,许多普通人的故事出现在《生命缘》的镜头里,给人以温暖和感动,也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和信心。在笔者看来,每一期北京卫视《生命缘》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特别报道,不是简单的几个新闻纪实特写的叠加,而是凸显医护人员、患者、家属故事的延展以及由此而展现的重大疫情中人性的闪光,每一个画面都格外具有温度感。同时,传递出一种生命的力量。

正如北京地坛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宇在节目中所言:“时间对于病人来说就是生命,我们牺牲时间无非就是少休息点,少吃一顿饭,跟生命比起来这都不是问题。”还有患者杨先生在病情好转、撤掉所有仪器时说:“仪器没了,心情上是一种解脱,神情舒坦,压力也减轻了。”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内心并不缺少爱,缺少的是对爱的表达,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媒体应该帮助公众,不要让人们的爱被病毒吓住。当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患者,这种互动非常让我们感动,当医护人员表达他们与患者之间真情实感时,可以说,《生命缘》镜头里的爱,有亲情、爱情、友情也有医患之间的携手并肩,更有万千家庭的期盼。

不仅要治疗患者身体的病痛,还要缓解心理上的焦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的住院医师郭辅政医生,于2月7日来到武汉,在武汉工作有40多天,在他看来,战胜病毒更需要坚强的信心和良好的心态。

比如患者尹先生,父亲患病离世,母亲也同样罹患新冠肺炎住院,如此的压力使得尹先生情绪低落。为此,郭医生多次鼓励与沟通,让母子二人通过视频通话相互鼓劲,给予彼此力量。在郭医生看来,作为医生不仅需要冷静,也要满怀一颗悲悯之心,因为在每个数据背后,都跳动着一家人的牵挂。在这场战役中,《生命缘》摄制团队除了追求纪实本身的速度和角度,更珍视的,是镜头下那一份传递冷暖的温度,是不负历史的记忆、时代的体温。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找准受众“共情点”

将陈情和说理结合,有力度!

一方面,疫情期间,各种治疗方案和药物层出不穷。一不留神,每个人都可能迷失在繁杂的信息之中。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循证医学,为我们拨开信息迷雾。在《生命缘》的节目中,我们也对很多医学知识有了直观的了解,比如ECMO、干细胞辅助综合治疗方案、核算检验工作、中西医结合疗法等。

另一方面,漫长的隔离,使我们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如果不是这场紧急的“战事”,或许我们未曾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如此密切,或许也未曾意料到,那些很平常的日子,某一天会突然变得不再平常。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如今,《生命缘》镜头里纪实的新冠肺炎感染者,他们有的已经从危重症转为轻症,有的治愈出院进入隔离观察期,有的已经完全康复回到家中,他们是这场疫情的亲历者、见证者,而节目里看似平实的画面,笔者相信每一帧影像背后都传递着一种精神的力量,也许过了很多年之后,无论是医护工作者,还是患者,亦或者参与其中的每一位人,回想起来,当国家有需要的时候,他们曾经做了这么一件有担当的事儿,在他们的一生中,这一抹亮色会永远存在。

同时,《生命缘》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特别报道的实践再次表明,感人的细节、新颖的角度、独家的选题,都是纪实采写中的战术技巧,而在这之上,扛起媒体的社会责任,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呈现媒体的思想态度,才是赢得观众和社会信任的法宝,也是在电视荧屏竞争中胜出的王道。春暖花开,《生命缘》的故事仍在继续……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