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在前、軍事在後,伊朗使館正解《左傳》

4月4日,伊朗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發文稱: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中國以國之名祭奠新冠肺炎遇難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對個體尊嚴與生命的尊重與敬畏,也讀懂了14億中國人集體情感釋放背後的團結和力量。江河凝滯,天地失色。此刻,我們同中國人站在一起,我們降下半旗,向所有沒有等來春天的生命致哀,向所有用生命守護蒼生的英雄致敬。​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在前、軍事在後,伊朗使館正解《左傳》

該條博文引用《左傳》“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恰到好處。這充分體現了伊朗大使館工作人員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兩國文化雖有明顯的差異,但在世界舞臺上始終並肩同行,完全是建立在兩國的互信互助之上的!

引文出處與釋義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是《左傳》裡的話,見於魯成公十三年,出自劉康公的一段說辭。

魯成公與晉侯朝拜周簡王,會同劉康公、成肅公準備一起伐秦的時候,成肅公在社廟接受祭品,發生了失禮不敬的行為,這引起了劉康公的強烈不滿,批評了他:

​吾聞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能者養以之福,不能者敗以取禍。是故君子勤禮,小人盡力,勤禮莫如致敬,盡力莫如敦篤。敬在養神,篤在守業。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也。今成子惰,棄其命矣,其不反乎。​

“祀”即祭祀活動,在傳統社會是為祭禮,儀式莊嚴而隆重。“戎”則是軍事行動,對一國而言,是不得已而採取的戰略舉措。兩者同為“國之大事”,當慎之又慎!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在前、軍事在後,伊朗使館正解《左傳》

祭祀個體是為大愛

4月4日正值清明節,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

中國以國之名祭奠新冠肺炎遇難者,是對個體尊嚴與生命的尊重與敬畏。而“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段,祭祀在前、軍事在後,更體現出中國對逝者的緬懷和尊重,他們和保家衛國犧牲的戰士一樣,都是祖國光榮的烈士。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在前、軍事在後,伊朗使館正解《左傳》

《孫子兵法·始計篇》:“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聖孫子也是唯物主義者,將軍事視為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國之大事,必須高度重視、保持警惕、審慎觀察。​

同樣,無論和平年代還是戰爭年代,通過祭祀哀悼的方式緬懷為國犧牲的英烈也是國之大事。這能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認同感,將全國人民緊緊團結在黨的懷抱,擰成一股強大的民族國家力量,戰勝一切敵人。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在前、軍事在後,伊朗使館正解《左傳》

小結

2020年的清明節,從疫情爆發開始的武漢,到祖國各地的山川河畔,共和國大地上無不哀思。通過祭祀、舉國哀悼,一是告慰逝者的英靈,二是表達戰勝疫情的決心,三是堅定必勝的信念!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我們要永遠銘記這段歷史,記住那些為祖國人民負重先行的英烈。活著的人擦乾眼淚,活在當下,建設好強大的祖國,不要讓英烈們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