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體焦慮(崩解焦慮)與死亡焦慮


如果父母不阻礙孩子的情緒發展,就能認為他們是近乎完美的嗎?當然不是,俄狄浦斯兒童的情感健康並非依賴於那些從不對下一代產生嫉妒,或是從不對孩子情感產生性慾式回應的父母,只有這些有瑕疵的反應只是對恰當的共情情感和自尊的偶然偏離,它們仍可以看做是恰到好處的失敗,就像分析師在治療中的類似失敗,將導致內化和結構的建立,如果俄狄浦斯期自體客體的失敗是長期的,如果不是來自父母偶發的情感失敗,而是來自嚴重的自體病狀,那麼處於這一階段的兒童將確實經歷過分的焦慮。

這種病理性焦慮以兩種方式呈現,原發的和次發的俄狄浦斯焦慮,原發焦慮是基本類型,他發生於兒童對來自雙親的缺陷性共情的回應,即對無法承載兒童的自體客體源泉的瑕疵的回應,次發焦慮雖然是派生的,但通常變現的更明顯,這是在兒童的富有情感的自信的健康俄狄浦斯自體解體之後,取而代之的碎片化自體,以色慾、破壞性的想象和衝動為特點。

而原發焦慮是人類經驗的更深層次的焦慮,是基本焦慮特定而具體的一種,解體焦慮。本質上解體焦慮與死亡焦慮不同,但是個體經驗到的強烈的思維焦慮與解體焦慮並非全無關係,解體焦慮指向並非身體的消失而是人性的失落,即心理死亡。

解體焦慮是在企圖描述一種無法描述的事物,因為是一種深刻的人類經驗。很多個案的解體焦慮與自體客體的喪失有關,沒有自體客體,自體會因為無法繼續存在而瓦解,或是被完全改變,改變後的狀態等同於瓦解,沒有自體客體的回應,我們無法在心理上存活。即使恨,只要能確立受害者的人性存在,也具有支持作用。

導致人類自體毀滅的是暴露於冷淡,非人性的漠然和不提供共情回應的世界。在這個意義上,解體焦慮較類似於人們的死亡焦慮。

我們害怕的不是身體的消失,而是非人性環境佔據支配地位,這種環境中人性終將消亡,無論多麼悲傷,人類的死亡可以是也應該是一種近乎圓滿的分離,應該沒有混合著明顯的解體焦慮,為了使將死之人維持一定程度的整合的堅固的和諧的自體,在意識停留在世界的最後一刻,一定不能從他的周圍撤走自體客體。

不僅對於失去愛或死亡的恐懼,對失去與現實世界的聯繫或對精神病的恐懼也可以與解體焦慮想比較,即像對失去愛的恐懼和對死亡的恐懼的關係。解體焦慮是一種特別的喪失,是維持自體的整合性的共情性自體客體回應的喪失,而非一般的與現實聯繫的喪失。


解體焦慮(崩解焦慮)與死亡焦慮

明哲,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諮詢AB段學習,持續學習心理學十年,精神分析取向,沙盤遊戲指導師,家庭教育指導師,跟隨精神科醫生及精神分析專業心理治療師學習,接受精神分析個人體驗二百小時,每週固定接受精神分析小組成長學習持續四年。堅持分享經典專業心理學知識,只為心理學愛好者能共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