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教師實踐智慧生長的教研故事研修

現代教學 | 助力教師實踐智慧生長的教研故事研修

“教研故事研修”是指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對日常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作求解研究,以故事的形式記述發現問題和智慧解決的過程,並對問題解決作分析,梳理出智慧點,記錄有利於傳播實踐的智慧,從而養成問題意識、問題解決與智慧整理三個職業好習慣。崇明區對“教研故事研修”的探索實踐已有八年曆程,初步形成了關於校本研修中如何用教研故事助力教師自主研修的崇明經驗。

現代教學 | 助力教師實踐智慧生長的教研故事研修

一、基於教研故事助力自我生長的研修觀

第一,不斷創造教學實踐新形態的教師職業觀。

面對不同的校情和學情,教師要創設適合這所學校、這個班級、這名學生、這個時態的學習活動,使其獲得適性發展。從這層意義上說,教師是一個高專業性、高藝術性和高原創性(實踐研態)的職業。當教師眼中只有抽象的沒有具體的學生時,就會設計死板的同一的學習活動,導致學生難以滿足學習需求;當教師眼中只有靜態的沒有動態變化的學生時,就會死板地按照課前的設計推進教學過程,課堂就不會有互動生成的靈動;當教師眼中只有冷冰冰的沒有充滿溫度的學生時,課堂就難以關注對學生學習情感的培育;當教師眼中只有被動學習的沒有學習能動性的學生時,就不會太關注對學生學習潛能的激發。總之,教師只有眼中有具體的、動態的、溫情的、能動的學生時,才會去創設豐富、靈動、有趣與適合的學習活動,創造多元的教學實踐形態,避免教學的機械重複。

現代教學 | 助力教師實踐智慧生長的教研故事研修


第二,不斷獲得教育實踐智慧發展的教師生長觀。

教育實踐智慧是一種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真實問題時表現出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集教育科學、教育藝術與教育情感為一體的綜合能力。其中,教育科學是可以言說清楚的部分,容易寫成論文;教育藝術則難以說得清楚,只能意會,是一種智慧技能;教育情感則是與意願、意志、堅持度、興趣等關聯的部分,也較難講得清楚,三者是有機整合的一個功能體。一位對崗位問題充滿敏感性,並總是處在問題解決中的教師,一定會伴有對相關教育科學知識的專題學習、對實際問題解決的設計、在實踐求證中對預設行為的不斷調整、對問題處置藝術的領悟、對問題被解決後的積極情感體驗或被這一專題的深深吸引,從中獲得教育實踐智慧的持續生長。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的成長沒有捷徑可走,總是基於自己對問題持續解決而踏出的個性化之路。


現代教學 | 助力教師實踐智慧生長的教研故事研修


第三,樹立教研故事助力實踐智慧生長的教師研修觀。

一是教研故事有助於教師對教學實踐的清醒認識。每個真實問題得到解決都會留下一個蘊涵不同實踐智慧含量的故事。對絕大多數教師而言,對以下系列問題的答案是模糊不清的,甚至根本就沒思考過:自己究竟遇到了哪些真實問題?其中哪些問題得到了解決?在求解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蘊涵了什麼樣的實踐智慧?這些智慧處在哪個價值層級上?教研故事的神奇力量,就是能使教師思考這些問題,實現自主研修。二是教研故事有助於教師三個職業好習慣的養成:問題意識習慣,即捕捉日常教學活動中有價值問題的習慣;問題解決習慣,即通過文獻學習、專家諮詢、經驗遷移、實驗求證等綜合方式去探尋問題的答案;智慧整理習慣,即梳理問題解決的內在邏輯,找尋解決問題的智慧與經驗。

二、築鋪“教研故事研修”的行動策略


現代教學 | 助力教師實踐智慧生長的教研故事研修


第一,設置多元入口,讓每個教師都能講故事。

我們設置三個入口,讓教師自主選擇。一是傳講自己聽來的、書本上看來的故事;二是講自己現場觀摩到的、他人的,但由自己寫下來的故事;三是講自己的故事。這三個入口,就是講故事的三個境界。我們允許每個教師選擇適合自己的講故事境界,使其有一個自我發展的逐步成長過程。

第二,編制故事模板,讓每個教師都能相對容易地寫故事。

教研故事本質上是教師的一種敘事研究方式,其成果的表達呈現有其自身的特點。於是我們從一個好的教研故事評判標準著手,經過無數次修改完善,編制了一個故事寫作的參考模板供入門者參考。教師也可不拘於模塊,靈活表達。

第三,指向問題求解,讓每個教師都有意願去寫故事。

我們用寫故事的要求倒逼教師投身教改,積累故事素材。一是倒逼教師研究自己的問題,即降低對高智慧、高傳講的標準要求,寫對自己實踐智慧生長有用的故事。二是倒逼教師學習與比較研究,即積極鼓勵教師外出參與觀摩活動和學習相關理論與經驗,在對新參照系與自己原有做法的比較中發現問題並獲得問題求解的啟示。三是倒逼教師養成對日常教學的反思習慣,邊教邊發現問題邊修改。

三、構建區域教師走上“教研故事研修”之路的扳轉機制

第一,用剛性政策,把教研故事納入校本研修的自主研修板塊。


現代教學 | 助力教師實踐智慧生長的教研故事研修

根據上海市普教系統“十三五”教師發展對校本研修中加強自主研修的要求,結合崇明區提出的優化教師內生力持續發展的區域環境發展目標,在區教育學院對“教研故事研修”作四年探索所取得相關研究成果及其前期經驗積澱的基礎上,2015年,崇明區教育局編制的多個“十三五”教師培訓工作相關文件都明確把“人人講故事”作為崇明教師開展自主研修的重要形式,並特別編制了《崇明區“十三五”教師“人人講故事”行動方案》,對“十三五”期間此項工作進行詳細部署,要求崇明教師“人人創故事”“人人寫故事”“人人講故事”,制訂了行動路線圖,並納入學分系統。“人人講故事”成為崇明區教師培訓工作的一個品牌亮點,形成崇明經驗。在區教育局統一部署下,各校把“人人講故事”納入了校本研修體系,並開展了各具特色的創新活動。

第二,用精心宣傳,把教研故事的價值認知與學理播種到每個教師心田。

對教研故事,尤其是對其價值與學理的認識,是教師能否自覺投入其中的重要前提。為此,我們做了四項相關普及工作。一是區教育學院把前期開發的“教研故事及其寫作”教師教育課程,用於對全區學校與教師的專題培訓,組織宣講團隊利用暑期校本研修時間,深入學校義務講課。二是與《現代教學》雜誌合作,在該刊設立“教研故事”專欄,用一年半時間連載我區教師的教研故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力。三是連續編制了我區教師撰寫的五本教研故事集,讓教師們學習其中的實踐智慧與寫作方式。四是組織豐富多彩的各類教研故事會,教師們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實時的感悟與點評,還邀請專家結合故事演講作點撥指導。

第三,用多重激勵,把教研故事真正融入教師的職業生活之中。

一是有效輸入外推力。根據區教育局的統一部署,各校在人人寫教研故事的基礎上,每年至少舉辦一次教研故事會,遴選出優秀故事,並與年度績效工資掛鉤。區教育局根據學校推薦的優秀故事,每年組織一次優秀教研故事演講比賽,把遴選出的優秀故事結集出版,形成年度故事系列叢書,為全區教師作智慧傳遞;同時,根據各校年度形成的教研故事數、區級演講比賽獲獎數和日常對此項工作的組織與管理情況,評出年度優秀學校,對學校給予表彰激勵。二是重在開啟內驅力。我們引導教師體驗他人的成功故事,由榜樣力量開啟內驅力,還引導教師感悟教研故事對記載與傳遞實踐智慧的作用。“教研故事研修”順應了教師在職生長的規律,貼近了教師真實生活,是一種適宜教師的自主研修形式,我們將進一步深入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