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教研故事研修

现代教学 | 助力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教研故事研修

“教研故事研修”是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求解研究,以故事的形式记述发现问题和智慧解决的过程,并对问题解决作分析,梳理出智慧点,记录有利于传播实践的智慧,从而养成问题意识、问题解决与智慧整理三个职业好习惯。崇明区对“教研故事研修”的探索实践已有八年历程,初步形成了关于校本研修中如何用教研故事助力教师自主研修的崇明经验。

现代教学 | 助力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教研故事研修

一、基于教研故事助力自我生长的研修观

第一,不断创造教学实践新形态的教师职业观。

面对不同的校情和学情,教师要创设适合这所学校、这个班级、这名学生、这个时态的学习活动,使其获得适性发展。从这层意义上说,教师是一个高专业性、高艺术性和高原创性(实践研态)的职业。当教师眼中只有抽象的没有具体的学生时,就会设计死板的同一的学习活动,导致学生难以满足学习需求;当教师眼中只有静态的没有动态变化的学生时,就会死板地按照课前的设计推进教学过程,课堂就不会有互动生成的灵动;当教师眼中只有冷冰冰的没有充满温度的学生时,课堂就难以关注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培育;当教师眼中只有被动学习的没有学习能动性的学生时,就不会太关注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激发。总之,教师只有眼中有具体的、动态的、温情的、能动的学生时,才会去创设丰富、灵动、有趣与适合的学习活动,创造多元的教学实践形态,避免教学的机械重复。

现代教学 | 助力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教研故事研修


第二,不断获得教育实践智慧发展的教师生长观。

教育实践智慧是一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真实问题时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集教育科学、教育艺术与教育情感为一体的综合能力。其中,教育科学是可以言说清楚的部分,容易写成论文;教育艺术则难以说得清楚,只能意会,是一种智慧技能;教育情感则是与意愿、意志、坚持度、兴趣等关联的部分,也较难讲得清楚,三者是有机整合的一个功能体。一位对岗位问题充满敏感性,并总是处在问题解决中的教师,一定会伴有对相关教育科学知识的专题学习、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设计、在实践求证中对预设行为的不断调整、对问题处置艺术的领悟、对问题被解决后的积极情感体验或被这一专题的深深吸引,从中获得教育实践智慧的持续生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成长没有捷径可走,总是基于自己对问题持续解决而踏出的个性化之路。


现代教学 | 助力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教研故事研修


第三,树立教研故事助力实践智慧生长的教师研修观。

一是教研故事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清醒认识。每个真实问题得到解决都会留下一个蕴涵不同实践智慧含量的故事。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对以下系列问题的答案是模糊不清的,甚至根本就没思考过:自己究竟遇到了哪些真实问题?其中哪些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求解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蕴涵了什么样的实践智慧?这些智慧处在哪个价值层级上?教研故事的神奇力量,就是能使教师思考这些问题,实现自主研修。二是教研故事有助于教师三个职业好习惯的养成:问题意识习惯,即捕捉日常教学活动中有价值问题的习惯;问题解决习惯,即通过文献学习、专家咨询、经验迁移、实验求证等综合方式去探寻问题的答案;智慧整理习惯,即梳理问题解决的内在逻辑,找寻解决问题的智慧与经验。

二、筑铺“教研故事研修”的行动策略


现代教学 | 助力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教研故事研修


第一,设置多元入口,让每个教师都能讲故事。

我们设置三个入口,让教师自主选择。一是传讲自己听来的、书本上看来的故事;二是讲自己现场观摩到的、他人的,但由自己写下来的故事;三是讲自己的故事。这三个入口,就是讲故事的三个境界。我们允许每个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讲故事境界,使其有一个自我发展的逐步成长过程。

第二,编制故事模板,让每个教师都能相对容易地写故事。

教研故事本质上是教师的一种叙事研究方式,其成果的表达呈现有其自身的特点。于是我们从一个好的教研故事评判标准着手,经过无数次修改完善,编制了一个故事写作的参考模板供入门者参考。教师也可不拘于模块,灵活表达。

第三,指向问题求解,让每个教师都有意愿去写故事。

我们用写故事的要求倒逼教师投身教改,积累故事素材。一是倒逼教师研究自己的问题,即降低对高智慧、高传讲的标准要求,写对自己实践智慧生长有用的故事。二是倒逼教师学习与比较研究,即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参与观摩活动和学习相关理论与经验,在对新参照系与自己原有做法的比较中发现问题并获得问题求解的启示。三是倒逼教师养成对日常教学的反思习惯,边教边发现问题边修改。

三、构建区域教师走上“教研故事研修”之路的扳转机制

第一,用刚性政策,把教研故事纳入校本研修的自主研修板块。


现代教学 | 助力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教研故事研修

根据上海市普教系统“十三五”教师发展对校本研修中加强自主研修的要求,结合崇明区提出的优化教师内生力持续发展的区域环境发展目标,在区教育学院对“教研故事研修”作四年探索所取得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前期经验积淀的基础上,2015年,崇明区教育局编制的多个“十三五”教师培训工作相关文件都明确把“人人讲故事”作为崇明教师开展自主研修的重要形式,并特别编制了《崇明区“十三五”教师“人人讲故事”行动方案》,对“十三五”期间此项工作进行详细部署,要求崇明教师“人人创故事”“人人写故事”“人人讲故事”,制订了行动路线图,并纳入学分系统。“人人讲故事”成为崇明区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品牌亮点,形成崇明经验。在区教育局统一部署下,各校把“人人讲故事”纳入了校本研修体系,并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新活动。

第二,用精心宣传,把教研故事的价值认知与学理播种到每个教师心田。

对教研故事,尤其是对其价值与学理的认识,是教师能否自觉投入其中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做了四项相关普及工作。一是区教育学院把前期开发的“教研故事及其写作”教师教育课程,用于对全区学校与教师的专题培训,组织宣讲团队利用暑期校本研修时间,深入学校义务讲课。二是与《现代教学》杂志合作,在该刊设立“教研故事”专栏,用一年半时间连载我区教师的教研故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三是连续编制了我区教师撰写的五本教研故事集,让教师们学习其中的实践智慧与写作方式。四是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类教研故事会,教师们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的感悟与点评,还邀请专家结合故事演讲作点拨指导。

第三,用多重激励,把教研故事真正融入教师的职业生活之中。

一是有效输入外推力。根据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各校在人人写教研故事的基础上,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教研故事会,遴选出优秀故事,并与年度绩效工资挂钩。区教育局根据学校推荐的优秀故事,每年组织一次优秀教研故事演讲比赛,把遴选出的优秀故事结集出版,形成年度故事系列丛书,为全区教师作智慧传递;同时,根据各校年度形成的教研故事数、区级演讲比赛获奖数和日常对此项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情况,评出年度优秀学校,对学校给予表彰激励。二是重在开启内驱力。我们引导教师体验他人的成功故事,由榜样力量开启内驱力,还引导教师感悟教研故事对记载与传递实践智慧的作用。“教研故事研修”顺应了教师在职生长的规律,贴近了教师真实生活,是一种适宜教师的自主研修形式,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