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民間故事雜談之千年銀杏和烏將軍

“唐代銀杏宛在,昭明書室依稀。”這是文學巨匠茅盾在《西江月》中的詞句。矗立在烏鎮市河北花橋西側城老隍廟院落中的唐代銀杏,至今已有1000餘年了。城隍老廟早已不在,而作為烏鎮歷史的見證者,這棵千年古樹雖然歷經滄桑鉅變,卻始終洋溢著生命的激情。

烏鎮民間故事雜談之千年銀杏和烏將軍

千年銀杏

據鎮上老人所講,解放前夕,一些國民黨敗兵住在城隍廟裡,他們經常去附近農村鋸倒農家的樹通過變賣後買香菸抽。後來,這些人竟想鋸掉這棵銀杏樹變賣。他們弄來了幾架長梯,用草繩連接起來,然後兩個人拿了大鋸子爬上樹,蹲坐在粗大的枝椏上擺開架勢你推我拉鋸了起來,不料推拉沒幾下,天空突然烏雲密佈,狂風頓起,隨之響雷陣陣,兩個鋸樹的國民黨敗兵被雷電擊落樹下,在場的人見狀慌忙逃竄。待風雨雷電過後,大家跑過去一看,只見兩個國民黨敗兵的脖子上竟有一道道似鋸子鋸過的紅印,於是覺得這是一棵神樹,是萬萬碰不得的。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敢打銀杏樹的主意了。老人還一本正經地說,如果你在月明星稀的半夜子時去望這棵銀杏樹的樹頂,就會看到那裡冒出縷縷白煙,這是這棵神樹呼出的氣……

烏鎮民間故事雜談之千年銀杏和烏將軍

而說起這個銀杏,就不得不提到唐代的一位將軍。據傳,唐憲宗年間,有位驍勇善戰的將軍,姓烏名贊,人們都稱呼他為烏將軍。將軍愛國愛民,本領高強。唐代自安史之亂之後,國力日漸衰弱,地方官吏囂張跋扈,有的甚至割據一方。當時鎮海將軍節度使李琦舉兵叛亂,憲宗皇帝命湖州鎮將烏贊將軍和其副將吳起率討伐。當烏贊將軍趕到烏鎮車溪河畔時,李琦突然高掛免戰牌,提出了休戰。烏將軍就地紮營,伺機再戰。誰知當天深夜,叛軍突襲營地,烏將軍奮起迎戰,李琦退卻向後,一路退到了車溪河邊,並躍過一座石橋迅速逃竄。烏將軍乘勝追擊,不料剛過石橋,馬蹄陷落,烏將軍從馬上跌落。原來這都是李琦的設下的陷阱,隨著周圍叛軍蜂擁而上,一陣亂箭射死了烏將軍和他的戰馬青龍駒。

烏鎮民間故事雜談之千年銀杏和烏將軍

烏將軍

副將吳起趕來之後,殺退叛軍,而後把烏將軍和其戰馬一起埋在了車溪河西,為他堆墳立碑,說來也十分奇怪,就在當天夜裡,人們看到烏將軍的新墳上發出點閃亮的紅光,傳出陣陣戰馬嘶鳴。第二天,在墳上長出了一株青枝綠葉的銀杏,很快長了成了參天大樹。大家都說,銀杏樹是烏將軍的化身。由於烏將軍平定李琦叛亂,使得百姓免收戰亂之苦,人們為了紀念烏將軍,在銀杏樹旁建立了一座“烏將軍廟”,把烏將軍奉為土地城隍。

烏鎮民間故事雜談之千年銀杏和烏將軍

烏將軍廟

民間雜談千年銀杏邊的老城隍廟大概就是原先的烏將軍廟,而如今的新烏將軍廟早已經搬遷至西柵景區內,剩下千年銀杏依然矗立在烏鎮車溪河畔,似乎正如千百年來一樣,守護著這片大地。

烏鎮民間故事雜談之千年銀杏和烏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