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獲可謂是別開生面,但歷史上的七擒孟獲卻令人難以置信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大家公認的“偶像”,不僅長的帥氣,才華還非常出眾

(和演員也有很大的關係)。在諸葛亮身上發生過很多讓人津津樂道和帶有傳奇色彩的情節。在《三國演義》中最具傳奇色彩的莫過於諸葛亮“七擒孟獲”這段故事了。可是這件事情真的是“七擒七縱”嗎?史書都給了我們什麼樣的提示呢?

我們先簡單的介紹下”七擒孟獲“的歷史背景吧!《三國演義》中是這樣寫的,劉備被孫權打敗後,病故在白帝城,這時候蠻王孟獲召集了南方各郡的首領起兵對蜀國邊境進行擾攘,蜀國邊境不得安,這讓蜀國很頭痛。於是諸葛亮為了鞏固蜀國的大後方,親自率五十萬大軍南征,諸葛亮此舉是為了能更好的於魏國抗衡。他這次出征以“攻心為上”,對孟獲“七擒七縱”。不過沒有辜負諸葛亮的用心,他的“七擒七縱”讓南方從此安定。

七擒孟獲可謂是別開生面,但歷史上的七擒孟獲卻令人難以置信

七擒孟獲的會畫圖

大家要知道這是《三國演義》中記述的諸葛亮南征。當然在歷史上諸葛亮南征的事情是確實存在過的。但是對於孟獲的“七擒七縱”這件事情上,還是有待考究的。

我們先看一下《三國志·後主傳》中對這段歷史的記載,在說《三國志》記載之前,我們先說一下蜀國的南方到底是什麼地方,當時對於這個地方稱之為南中地區,這些地區是現今的四川西南、雲南、貴州的北部等地。《三國志》中記載這些地方叛亂的人有益州郡的雍闓、牂牁太守朱褒、越嶲夷王高定,給蜀國的政權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不過諸葛亮並沒有立即出兵,而是休養生息了兩年。在蜀漢後主建興三年,也就是公元225年春季發兵南征。諸葛亮對南中的策略是以安撫為主,這也和諸葛亮與劉備在《隆中對》中所說的“南撫夷越”的策略聯繫在一起了。

七擒孟獲可謂是別開生面,但歷史上的七擒孟獲卻令人難以置信

關帝廟“隆中對”繪畫

不過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我們可以看到事情的經過,不過很疑惑的是沒有提到孟獲的名字。那麼孟獲的名字在哪裡出現了?在裴松之的《三國志·諸葛亮傳》、習鑿齒的《漢晉春秋》和常璩的《華陽國志》這三部史書中出現了孟獲的名字,我們可以看看這三部著作都出自於東晉時期。而陳壽是三國時期和西晉時期的蜀國人,作為一個三國時期的蜀國人來說,他的著作有很大的代表性。而且我們之前的文章中說到,東晉時期社會是“尊劉貶曹”的,再加上《三國演義》的藝術加工,就將諸葛亮“七擒孟獲”這段故事用藝術的形式展現在了讀者的眼前。

七擒孟獲可謂是別開生面,但歷史上的七擒孟獲卻令人難以置信

南陽武侯祠諸葛亮雕像

我們也可以從歷史時間來分析一下,諸葛亮是在後主建興三年,公元225年春季從成都發兵南征的,當年的秋天到達了現今的雲南昆明平定了叛亂,前後加起來大概在半年左右的時間。大家如果對時間認可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打開地圖,用尺子去量一下從成都到昆明的距離是多少,這裡的距離是要建立在我國的交通設施很發達的情況下。三國時期沒有高速公路,都是步行,而且大家知道一句古話叫作“蜀道難”。

在時間上諸葛亮是沒有時間和孟獲玩什麼“七擒七縱”的,當時的南中叛亂你要知道所涉及的地方很廣,前面我們就介紹過了。諸葛亮就再厲害,他也解決不了平定各地叛亂這路途上所需要花的時間吧!最起碼也要三個月左右。這樣一來在平亂的時間上就有了限制,那諸葛亮會有和孟獲展開七次戰役的時間嗎?《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遇到了瘴氣和毒泉的威脅,還有刀槍不入的藤甲兵,最後加上能御獸的木鹿大王,這些都被諸葛亮一一的解決了。我感覺時間上是不允許的。

七擒孟獲可謂是別開生面,但歷史上的七擒孟獲卻令人難以置信

諸葛亮擒孟獲與祝融夫人繪圖

還有一個就是蜀國的形勢不允許,蜀國因和吳國大戰導致自己的元氣大傷,雖然這時候和吳國已經再度修好,不過兩國之間畢竟還是有隔閡了,對於一國的丞相諸葛亮來說,在呂蒙殺了關羽之後,他還會再相信這位盟友不會倒戈嗎?不過曹魏的眼睛不是瞎的,他知道你諸葛亮去南征了,還帶上了五十萬大軍,那蜀國剩下的兵力是不可能和魏國抗衡的,雖然有蜀道的天險最為屏障,不過漢中之地就另當別論了。我們也可以從諸葛亮的一句話中看出形勢不容樂觀,那就是諸葛亮對阿斗說

”當務之急就是儘快平定南方的叛亂,而後立即揮師北上。“

我們從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到,儘快平定南方,而後立即北上,這說明形勢的緊張,這也就是形勢上不允許諸葛亮“七擒孟獲”了。不過我們不得不承認諸葛亮有“七擒孟獲”的能力,但是諸葛亮一生謹慎小心,事事都要以全局為主,他雖然是以安撫南方為主,不過七擒七縱在當時的情況下他是不會幹的。

七擒孟獲可謂是別開生面,但歷史上的七擒孟獲卻令人難以置信

孟獲歸降

所以在當時與諸葛亮同一時代的蜀國史學家陳壽,在他著作《三國志》時就沒有“七擒孟獲”的傳說,就連孟獲的名字都沒有提到,那就可以間接的說明“七擒孟獲”這件事情不一定存在,至少陳壽作為蜀國的史學家他不知道這件事情。不管歷史上有沒有“七擒孟獲”這段故事,我們都不得不誇一下編寫這段故事的作者,讓大家看到了一段很有意味的故事。

·《三國演義》

·《三國志》

·《漢晉春秋》

·《華陽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