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获可谓是别开生面,但历史上的七擒孟获却令人难以置信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大家公认的“偶像”,不仅长的帅气,才华还非常出众

(和演员也有很大的关系)。在诸葛亮身上发生过很多让人津津乐道和带有传奇色彩的情节。在《三国演义》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莫过于诸葛亮“七擒孟获”这段故事了。可是这件事情真的是“七擒七纵”吗?史书都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提示呢?

我们先简单的介绍下”七擒孟获“的历史背景吧!《三国演义》中是这样写的,刘备被孙权打败后,病故在白帝城,这时候蛮王孟获召集了南方各郡的首领起兵对蜀国边境进行扰攘,蜀国边境不得安,这让蜀国很头痛。于是诸葛亮为了巩固蜀国的大后方,亲自率五十万大军南征,诸葛亮此举是为了能更好的于魏国抗衡。他这次出征以“攻心为上”,对孟获“七擒七纵”。不过没有辜负诸葛亮的用心,他的“七擒七纵”让南方从此安定。

七擒孟获可谓是别开生面,但历史上的七擒孟获却令人难以置信

七擒孟获的会画图

大家要知道这是《三国演义》中记述的诸葛亮南征。当然在历史上诸葛亮南征的事情是确实存在过的。但是对于孟获的“七擒七纵”这件事情上,还是有待考究的。

我们先看一下《三国志·后主传》中对这段历史的记载,在说《三国志》记载之前,我们先说一下蜀国的南方到底是什么地方,当时对于这个地方称之为南中地区,这些地区是现今的四川西南、云南、贵州的北部等地。《三国志》中记载这些地方叛乱的人有益州郡的雍闿、牂牁太守朱褒、越嶲夷王高定,给蜀国的政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不过诸葛亮并没有立即出兵,而是休养生息了两年。在蜀汉后主建兴三年,也就是公元225年春季发兵南征。诸葛亮对南中的策略是以安抚为主,这也和诸葛亮与刘备在《隆中对》中所说的“南抚夷越”的策略联系在一起了。

七擒孟获可谓是别开生面,但历史上的七擒孟获却令人难以置信

关帝庙“隆中对”绘画

不过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我们可以看到事情的经过,不过很疑惑的是没有提到孟获的名字。那么孟获的名字在哪里出现了?在裴松之的《三国志·诸葛亮传》、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和常璩的《华阳国志》这三部史书中出现了孟获的名字,我们可以看看这三部著作都出自于东晋时期。而陈寿是三国时期和西晋时期的蜀国人,作为一个三国时期的蜀国人来说,他的著作有很大的代表性。而且我们之前的文章中说到,东晋时期社会是“尊刘贬曹”的,再加上《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就将诸葛亮“七擒孟获”这段故事用艺术的形式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七擒孟获可谓是别开生面,但历史上的七擒孟获却令人难以置信

南阳武侯祠诸葛亮雕像

我们也可以从历史时间来分析一下,诸葛亮是在后主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季从成都发兵南征的,当年的秋天到达了现今的云南昆明平定了叛乱,前后加起来大概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大家如果对时间认可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打开地图,用尺子去量一下从成都到昆明的距离是多少,这里的距离是要建立在我国的交通设施很发达的情况下。三国时期没有高速公路,都是步行,而且大家知道一句古话叫作“蜀道难”。

在时间上诸葛亮是没有时间和孟获玩什么“七擒七纵”的,当时的南中叛乱你要知道所涉及的地方很广,前面我们就介绍过了。诸葛亮就再厉害,他也解决不了平定各地叛乱这路途上所需要花的时间吧!最起码也要三个月左右。这样一来在平乱的时间上就有了限制,那诸葛亮会有和孟获展开七次战役的时间吗?《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遇到了瘴气和毒泉的威胁,还有刀枪不入的藤甲兵,最后加上能御兽的木鹿大王,这些都被诸葛亮一一的解决了。我感觉时间上是不允许的。

七擒孟获可谓是别开生面,但历史上的七擒孟获却令人难以置信

诸葛亮擒孟获与祝融夫人绘图

还有一个就是蜀国的形势不允许,蜀国因和吴国大战导致自己的元气大伤,虽然这时候和吴国已经再度修好,不过两国之间毕竟还是有隔阂了,对于一国的丞相诸葛亮来说,在吕蒙杀了关羽之后,他还会再相信这位盟友不会倒戈吗?不过曹魏的眼睛不是瞎的,他知道你诸葛亮去南征了,还带上了五十万大军,那蜀国剩下的兵力是不可能和魏国抗衡的,虽然有蜀道的天险最为屏障,不过汉中之地就另当别论了。我们也可以从诸葛亮的一句话中看出形势不容乐观,那就是诸葛亮对阿斗说

”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平定南方的叛乱,而后立即挥师北上。“

我们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到,尽快平定南方,而后立即北上,这说明形势的紧张,这也就是形势上不允许诸葛亮“七擒孟获”了。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诸葛亮有“七擒孟获”的能力,但是诸葛亮一生谨慎小心,事事都要以全局为主,他虽然是以安抚南方为主,不过七擒七纵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是不会干的。

七擒孟获可谓是别开生面,但历史上的七擒孟获却令人难以置信

孟获归降

所以在当时与诸葛亮同一时代的蜀国史学家陈寿,在他著作《三国志》时就没有“七擒孟获”的传说,就连孟获的名字都没有提到,那就可以间接的说明“七擒孟获”这件事情不一定存在,至少陈寿作为蜀国的史学家他不知道这件事情。不管历史上有没有“七擒孟获”这段故事,我们都不得不夸一下编写这段故事的作者,让大家看到了一段很有意味的故事。

·《三国演义》

·《三国志》

·《汉晋春秋》

·《华阳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