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红利殆尽,如何玩转「私域流量」?

现如今市场获客越来越难、流量越来越贵,是所有通过线上渠道获取流量的企业,都面临到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企业、乃至营销从业者都已经意识到:

数字信息时代下,用户的购买行为越来越复杂,消费心理越来越难以揣摩,营销策略必须跟上时代节奏。

流量红利殆尽,如何玩转「私域流量」?

于是,私域流量的概念运营而生,尽管当下仍然是以电商模式为主导的“共域流量“时代,但不可避免的,未来一定是私域流量为主导。

私域流量没有那么简单

那什么是私域流量呢?

用专业的话术表达,就是“品牌或者个人拥有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流量”。

通俗点说,就是可以自由反复利用,无需付费,又能够随时触达的流量。

在没有微信等社交媒体之前,私域流量就是,通讯录里的客户;通过电话推销或者寄送样品等方式,让他们购买商品。

可随着推销人员增多,人们越来越反感此类的推销电话,因此电话推销落幕,朋友圈微商崛起。

很多人以为一味地添加好友,疯狂养号就是在建设自己的私域流量;殊不知,这种简单粗暴刷流量的方式,把社交圈当流量洼地,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践踏。

微信是你的社交圈,而不是你贩卖物品的商场。

对于私域流量,不要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做好私域流量,不是养号那么简单。

流量红利殆尽,如何玩转「私域流量」?

为什么私域流量今年突然火了?

尽管之前没有“私域流量”这个词语,但是“私域流量”的概念其实一直都存在。

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有人在QQ群做起生意了。

直到2016年,随着微信、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的诞生和流量爆发,不少公号带着他们的粉丝开始从“情绪共鸣”转向“带货消费”,很快成为了私域流量的受益者。

以至于,这种不用付费,可以任意时间、任意频次,直接触达到用户的渠道,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追捧,越来越多的企业跟风效仿,也逐步发展为今天的“私域流量”。

流量红利殆尽,如何玩转「私域流量」?

那么,为什么如今就突然走红了呢?

有人说,是因为品牌方没钱了,因此花点小钱在朋友圈、社群、APP投点广告;也有人说,随着媒体的变化,品牌的传播路径也发生了改变。

尤其以完美日记的崛起为代表,短短8个月就获得了近50倍销量的增长,更让人相信“私域流量”背后的巨大价值。

私域流量就是为了实现低成本获客,搭建属于自己的流量池,再针对不同的客户运用不同的方法,将生意彻底盘活,实现粉丝的二次利用!

私域流量怎么玩?

首先要确定沉淀“私域流量”的核心载体,微信号、app、服务号、小程序…

而后选择高客单价性、高复购性、高话题性的产品。

而“私域流量”的运营环节,大概经历这样几个步骤:

引流->裂变->转化->成交->复购。

接下来我们以个人微信号为例,简述这几个环节可以执行的运营动作。

(1)引流环节

首先设计引流产品制造某种不对称,引发需求,然后再用投放向“公域流量池”进行采集,其次是打磨文案逻辑,包括视频脚本等等。

(2)裂变环节

最关键就两件事,一个是梳理裂变路径,一个是邀请双方的激励方案设计,前者的核心是形成闭环,避免流量链条断裂,最好由个人号做闭环的首尾端,后者则注意激励是否有吸引力,以稀缺和超值为主要原则,避免影响指数增长效果。

(3)转化环节

为保证最大化释放个人号好友的购买潜力,需要进行社群搭建,集中运营这些“私域流量”,而在社群搭建完毕后,需设计一系列以激活为目的的活动,比如直播、打卡、接龙、秒杀、发券等,引发高潮,为成交环节做铺垫。

(4)成交及复购环节

激活后的”私域流量“在社群内会完成一部分转化,更多的需要以私聊、朋友圈剧本等形式实现成交和复购,比如对所有好友进行标签化管理,通过交流精准定位需求,以及提供反馈、答疑等个性化价值服务,建立信任,创造变现的可能。私域流量经营,一定要尽可能的做到用户可控。

私域流量的核心是用户关系,只有深度服务用户,与用户建立联系,才能将流量变成留量。

私域流量的逻辑本质,不是“货”,而是“人”。

说白了,你是谁,比你卖什么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