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能保持健康?别人喝的是养生,你喝的可能是病

记得小时候,常常有长辈叮嘱我们,平时要多喝水,免得上火;生病了也要多喝水,这样才能好得快。

无论你得了什么病,似乎对于不懂医的他们来说,多喝水就是灵丹妙药,甚至生病的原因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没有多喝水。还有人建议一天要喝到八壶水。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合理不合理呢?

多喝水能保持健康?别人喝的是养生,你喝的可能是病

水谷入胃,消于脾阳,水之消化,较难于谷。

——《四圣心源》

看来,水虽然是液体形态,然而黄元御却认为它比固态食物更难消化,同时黄元御也给出了他的理由:

胃腑负责食物的储存,脾阳负责食物的消化。脾阳健旺,才能快速运化水谷。脾阳在五行属土,火为土之母,可以生土,火旺则土燥,土燥则能克水。脾阳燔蒸水谷,水谷化为精华雾气,氤氲游溢,上归于肺;肺金收敛,雾气凉降,又化而为人体之水。其道理就好比炉火煮水沸腾,水蒸而为雾气,雾气遇凉则再凝为水。

多喝水能保持健康?别人喝的是养生,你喝的可能是病

肺金肃降之水,有精者和粗者两种:精者滋养脏腑,称之为津液;粗者储于膀胱,称之为溲溺。溲溺通利则胃中无停水,而糟粕后传于肠道,水液不多故便干。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灵枢·营卫生会》

气水之变化在于中焦,“沤”字之意,为气水变化之始,还未至旺盛。气水变化完成,则气蒸腾而上,盛满于胸膈,而如雾露,故曰“上焦如雾”。水顺流而下,盛载于膀胱,而如川渎,故曰“下焦如渎”。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

可见,川渎之决,正在于三焦。三焦主相火,三焦之火秘藏,则脾胃温暖而水道通利;三焦之火泄陷,则下陷于膀胱而水窍闭塞。水道、水窍,可简单理解为溲溺的运输通道。


三焦者……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灵枢·本输》

五行之理,水主蛰藏。

太阳寒水能藏,三焦相火封藏于肾脏,则五脏温暖而六腑清通。膀胱储存溲溺而为水府,水府清通,则上窍常开,肺金气化之水渗利于膀胱,故而小便通利。“上窍”之意,个人理解可能是指:肺金气化之水,其粗者入于膀胱的途径,大概相当于尿液的形成过程,简而名之曰“上窍”。水之粗者由上窍内入于膀胱则为溲溺,再由下窍外出于体。

若太阳寒水不能蛰藏,三焦相火泄陷于膀胱,则膀胱热郁,郁而癃闭,“水窍不开”个人理解应为上窍不开,上窍不开则溲溺无源。相火泄则脏寒,中土寒则无力制水,肠腑传导而下,故但能消谷,不能消水。水不能化气上腾,故停于胃间,而与谷滓一起传入于肠道,则为泄利。泄利之人,水入于肠道而不入于膀胱,故而小便不利。

实则闭癃者,三焦之火泄于膀胱也。

——《四圣心源》


后人将先贤治泄利之法称为“利小便以实大便”,中焦水去则土燥阳回,水府窍开则溲溺与渣滓各归其道,故而便干。


其实简单来说,人体机能全赖阳气的维持,而水属阴,阴阳平调则阳不亢而阴不凝;阴盛于阳则火灭而水泛,水能胜火,自然之理,饮水并非多多益善,还是适量为好,不渴为度即可。

多喝水能保持健康?别人喝的是养生,你喝的可能是病

在实际生活中,平素渴而饮水不解者大有人在,若真是缺水,何以饮而无功?非缺水也,而是相火失位而上炎作渴,中焦阳败无力化水,停水不为人用,故失于濡润也。饮水愈多脾阳愈败,及致腹内水声辘辘,而焦渴不减,寒热虚实错综复杂,非神医恐难为也。消渴难治,正在于此。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以上仅为个人见解,欢迎有识之士批评斧正。如果你对中医养生感兴趣,记得关注我。我是小郎中,我们下期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