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淮海经济区的“老大哥”

前文讲到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是淮海经济区崛起的关键,关于徐州我们就简略介绍下,只要读过历史都知道,这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徐州市古称“彭城”,东陇海线第一大城市,也是淮海经济区第一大城市,徐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要道、军事战略要地,享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和政治地位,是华东地区的门户城市;再说徐州和淮海经济区的联系,徐州在地理上位于淮海地区的核心部位,与其说是核心,不如说早期淮海地区的划分也是以徐州地区为中心开展而来,虽然经过多次改朝换代,但淮海地区各市也不过是换个名字而已,地域上还是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事实。

徐州——淮海经济区的“老大哥”

历史上徐州是地方政府首选的治所,所以在领导“小弟”方面,徐州骨子里不缺这样的政治“基因”。

作为中心城市的徐州,要想做好“大哥”必须要有过人的本事,接下来会从多个角度看看徐州的实力。首先就要从经济上考量,GDP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水平的直观体现,江苏省是仅次于广东的经济大省,经济发展非常出色,13个地级市全部入选全国百强市,可谓是发展最均衡的省份了,看下徐州交出的答卷,2019年徐州市GDP 7157亿元,增速5.86%,虽然排在江苏第六位,但实际上已经连续多年高于昆明、兰州等省会城市;从文化上徐州可能是最不像江苏的城市,中原文化和其他江苏淮扬,吴语文化有点不太一样,但是作为淮海区域的中心城市,强大的徐州对淮海各市发展至关重要。


徐州——淮海经济区的“老大哥”

2019年徐州GDP超过港口城市大连,位列大陆城市第27名,是淮海地区的“领头羊”。

关于徐州,不得不提的还有就是铁路,铁路运输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联系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重要纽带,地处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咽喉要冲的徐州,拥有欧亚大陆桥东部桥头堡的突出区域优势,是全国经济东西结合和南北交流的重要交通枢纽,在徐州通过铁路可以直达200多个城市,铁路通达度可以排进国内前八,这是许多省会城市都达不到的便捷;徐州的北站是集列车编组、到发、货物运输为一体的特大型路网性车站,途经客货列车对数和有调车辆位于全国铁路第一位,这担负着淮海经济区及周边地区整车、零担、各类集装箱和长大笨重货物的发送、到达和中转业务,对淮海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利的支持,所以“徐州通,则全国通”这种说法并非夸大其词。


徐州——淮海经济区的“老大哥”

铁路在当今社会不仅承担着运输作用,还具有强大的“变现”功能”,是徐州的最重要资本。

相比铁路的高度发达,市内交通“相形见绌”,对于辖区内拥有近千万,市区早已过百万人口的徐州来讲,早在2002年关于市内轨道交通建设已经着手线网规划,在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2013年终于开花结果,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徐州地铁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2019年9月28日,徐州地铁1号线开始试运营。

徐州——淮海经济区的“老大哥”

徐州在规划6条地铁线路的基础上,还计划4条通往附近区县的延伸线,此类规划完全是省会级别的。

看完徐州一些硬核实力,也要看些软实力,绿化、科教和医疗三方面绝对是一个地区发展潜力和综合水平的重要体现。

绿化方面,作为中国南北方交汇地带,徐州集北国之雄浑,南国之秀丽,是第一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16年获住建部命名,最近三年,徐州相继获得江苏人居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其中2018年联合国人居奖,从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官方推荐的城市或自行申报的项目中,徐州脱颖而出,是唯一的城市获奖者,提供宜居的环境,长远来讲会使城市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徐州——淮海经济区的“老大哥”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绝对是个不小的成就。

科教方面,在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名单中,徐州高校有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工程学院等8家本科院校和6家专科院校。无论从高校综合水平,还是高校数量来看,徐州的科教水平不仅在淮海区域首屈一指,在国内地级市里也名列前茅,这些将为淮海经济区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

徐州——淮海经济区的“老大哥”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 “211”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多年来为徐州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人才。

医疗方面,徐州挑头建“大综合与强专科”并重的医疗“航母”,该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02家,其中三甲医院10家、三级医院19家,拥有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1个省级妇幼重点学科,总数达111个,相当于淮海经济区另外9个城市之和, 病床总数5.8万张,卫生人员8.7万人,拥有雄厚的医疗卫生资源,如今的徐州,不光方便本地市民就医,外地人来到这里,下了高速10分钟之内也可以找到三甲医院,徐州医疗设施的建设,有能力肩负起淮海地区1.2亿人口医疗健康。

徐州——淮海经济区的“老大哥”

“去徐州看病”是淮海地区百姓经常提起的一句话。

有关徐州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总结一下,徐州之于淮海,如同上海之于长三角,徐州的腾飞,对淮海地区的崛起有重大的影响,当然淮海经济区,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像徐州本身也处于做完善,补短板阶段,经济区域内城市多数是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经济总量偏低、产业结构偏重、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突出问题,另外还有像济宁和临沂本身也是地区大市,经济发展上与徐州的差距并不是那么大,也可能面临步调不一致,方向上有偏差等等,这些都是存在的可能,所以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有机会再具体阐述下淮海经济区的优势和不足。

最后想起一些有识之士谈到淮海地区,说这一地区本应该发达,但由于历史上的兵荒战乱、黄河改道等原因,造成淮海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外流相当严重;但进入新时代,这些自古屡次出现的不利因素已经成为历史,新时期一切有利因素正准备就绪,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给淮海经济区一点时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