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龍,粉絲是我的觀眾——青年人對待粉絲和觀眾的區別

朱一龍在巴塞爾蕭邦直播中曾提到:粉絲是他的觀眾。

朱一龍,粉絲是我的觀眾——青年人對待粉絲和觀眾的區別


其實,在大數據的網絡時代,比起“觀眾”二字,出現頻率更高的是“粉絲”一詞,常常提及的是粉絲和愛豆的關係,尤其是在青年人中,觀眾兩個字似乎太陌生了。

那麼在年輕人的世界中是如何看待演員和觀眾之間的關係的呢?

朱一龍,粉絲是我的觀眾——青年人對待粉絲和觀眾的區別


我向我的同學們發起了一個問卷調查,總計三個問題(個別涉及加問)

朱一龍,粉絲是我的觀眾——青年人對待粉絲和觀眾的區別


朱一龍,粉絲是我的觀眾——青年人對待粉絲和觀眾的區別


朱一龍,粉絲是我的觀眾——青年人對待粉絲和觀眾的區別

這是我身邊的三種演員粉絲的代表,在我看來,在年輕人中比較典型。

第一種:“我為顏值而粉,只為顏值而粉” 在我身邊的同齡人中,這也是佔比較大的群體,他們今天喜歡一個明天喜歡一個,可是當我問他們你認為你是粉絲還是觀眾的時,卻又不約而同的回答是粉絲。在他們心裡,觀眾會看其他東西,例如演技和劇情,而他們自己只為眼癮,還會去網上收集這個演員的其他美圖,關注他們的動向。

朱一龍,粉絲是我的觀眾——青年人對待粉絲和觀眾的區別


第二種:“我先是觀眾再是粉絲” 持這一態度的年輕人,會去思考,這值不值得粉,或者說作為一名觀眾,我會不會去當他粉絲。這種想法很理性,但是,這也同樣把觀眾和粉絲的概念區分開來。

朱一龍,粉絲是我的觀眾——青年人對待粉絲和觀眾的區別


第三種:“我是粉絲,觀眾只是路人” 區別於第一種,他們是屬於真愛粉類型,他們對於觀眾都會用“客觀”二字,而自己覺得更具有粉絲濾鏡。

朱一龍,粉絲是我的觀眾——青年人對待粉絲和觀眾的區別


三種年輕人粉絲群體通常會不自覺的把觀眾作為最客觀的人群,認為演員最終要服務的對象就是這群人。其實,在我看來,粉絲也是觀眾的一種,他們能夠最快的速度捕捉到演員想表達的細節,比起其他觀眾,粉絲觀眾就像是天生樂意去挖掘演員。 因而,不要覺得自己是粉絲就無法客觀看待演員,粉絲濾鏡是存在的,它是鼓勵你繼續去挖掘演員的閃光點和變化的,甚至是不足之處。同時,粉絲亦不能不依據客觀事實來評判演員。

朱一龍,粉絲是我的觀眾——青年人對待粉絲和觀眾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