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些被我们误传的神话你知多少?

大家好,这里是老白说,感谢大家的支持。

今天老白与大家聊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几位存在误会的大佬,希望大家喜欢。

一:消失的大帝:帝俊

看过老白以往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老白是特别喜欢这位大神的,但实际上这位大神在历史上所有史料中都没有记载过,唯一有记录的文献就是《山海经》。

很多长得帅的朋友就会跳出来说,没有史书记载老白你说个蛇皮?

那么接下来,老白将慢慢讲述这位大帝是如何“被消失的”。

关于山海经里的帝俊,出现次数极多。而根据山海经的描述,有几个大事件是跟帝俊有关系的。

1:大羿射日

根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羿出场的时间是在帝俊时期。而在史书《淮南子》中,则将大羿的出场时间定为了唐尧时期。

帝俊作为中国古代东方氏族首领之一,而唐尧根据记载定都于山西临汾市,这之间的差距太大,因此帝俊和唐尧并非是一人。

根据《山海经·大荒南经》的记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这也是关于十日的最早记载。

而大羿射日的传说,在老白看来更多的像是部落之中权力斗争的结果。而这种结果通过神话形式表现为后羿射日的传说。

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些被我们误传的神话你知多少?

后羿射日

这种情况在神话传说中并不少见,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述:帝鸿氏之不才子“混沌”、少皞氏之不才子“穷奇”,颛顼氏之不才子“梼杌”,加上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合称“四凶”。

其实所谓四凶,就是四个不争气的富二代官二代而已。

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些被我们误传的神话你知多少?

四凶

2:娥皇

根据《山海经·大荒南经》中记载: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

而我们现在对于娥皇认知最多的故事便是“湘妃竹”。

在后来的文史之中,娥皇女英被认定为是帝舜的妻子。当帝舜去世于九嶷山时,两人寻夫至湘江畔,得知帝舜去世的消息后,泪撒竹子,最终哭死于此。而一旁的竹子由于染泪,因此有些染上白斑,有些染上红斑,也被人成为湘妃竹。

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些被我们误传的神话你知多少?

湘妃竹用品

3:帝喾和帝俊

这里之所以要提帝喾,是因为在现在很多人看来帝喾和帝俊是一个人。

但是如果辩证的来看待这个问题,此中依然有蹊跷。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中记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

而又根据《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

从这一点上来看,山海经之中关于帝俊和黄帝有着明显的不同记载。两人的族谱根本就不是一 样的,两个人分属于不同的部落族谱。两个人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更不存在所谓的帝喾和帝俊是一人的问题。

----------------------------------------------------------------------------------------------

那么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帝俊是如何“被消失”的了?

根据山海经中的记载,帝俊部落是属于东方部落,但是他的子孙部落却遍布东西南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度。

这一点上来看,除开帝俊四处播种的原因之外,更大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帝俊部落发生了十分大的变动。

上文老白曾经提到过,帝俊生了十个太阳,也可以认为是十个儿子。但是大羿射日当中,死掉了九个。倘若这种行为是帝俊指使的,这对于帝俊部落都是一种极大的削弱,这或许也是帝俊部落权力斗争导致内乱的一个缩影。

而结合后世儒家的偷梁换柱,也明显可以看得出帝俊部落的实力在当时来说应该是远超黄帝部落的。或许是因为内乱导致的实力下降,从而导致帝俊部落在对于炎黄部落的战争中失败,最终化整为零,各据一方。

但由于帝俊本人的实力的确过于强大,其影响力也过于偏大,导致连儒家也无法抹除他的存在。因此后世的儒家采用了偷梁换柱的手法,将本属于帝俊的故事分割成多个部分,移花接木到黄帝文明体系之中。

最终,这个耀眼的大帝不但消失于神谱之中,连妻儿都成了别人家的。

二:西王母

关于西王母的传说,中国流传甚广。

而其最早的记载应该是《山海经》。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这也是关于昆仑山西王母的最早说法,也是最经典的说法。

而昆仑山和“虎齿,豹尾”的形象一直沿用至今。

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些被我们误传的神话你知多少?

关于西王母,神话中有几个地方是值得老白来澄清的。

1:西王母和东王公

其实西王母和东王公没有半点关系的。

东王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东皇太一。

东皇太一的故事最早流传于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东皇太阳神东君的故事。

而在秦汉时期,人们对于阴阳的重视性大幅度增加,人们都喜欢把自己所认知的神明进行配对,也就有了我们所认知的女娲伏羲东王公西王母的说法。

在汉代葛洪认为,西王母和东王公都是盘古和太元圣母所生,是

兄妹关系

这里注意一下,这里是兄妹关系!这也是最早把这两位大佬牵在一起的说法。

但是,后世的人不这么认为啊。你看东王公,西王母这样的名字光从名字上来看就很般配呀,更不要说西王母接引所有女仙,东王公接引所有男仙,连职务也是这么的般配。

于是,这个事情在后面就发展成了德国骨科

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些被我们误传的神话你知多少?

东王公与西王母

2:西王母和王母娘娘

关于西王母的来历我就不多说了,那么老白再仔细讲一下王母娘娘的这个说法。

王母娘娘的称呼最早出自元代的《全元曲杂剧》,而将这个称呼发扬光大的是明朝著名小说家吴承恩《西游记》。

而关于西游记中的西王母,有一个重点需要提一下:

西王母和玉帝没有夫妻关系!

在北宋《太平广记》中,依旧没有提到玉帝和西王母有半毛线关系。

实际上这个说法也是出自于《西游记》,大概是为了将皇帝和皇后配对的原因吧。

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些被我们误传的神话你知多少?

王母娘娘的蟠桃会

三:女娲

其实女娲的故事蛮多的,最著名的便是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和女娲与伏羲的那点事。

那么老白今天便说说关于女娲的一些误解。

1):女娲的出现时间

根据现在的历史传说,女娲出现最早的便是关于女娲造人的时候。

根据《说文解字》中描述: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这也说明了,女娲创造的不仅是人类,也包含万物。

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些被我们误传的神话你知多少?

女娲补天

而根据这一点来说,女娲的出现时间就远超伏羲氏,因此关于神话中将女娲和伏羲作为兄妹和夫妻的说法其实是很大的谬论。

在这里,老白需要提及神话中另外一个大神:盘古

盘古的故事老白就不多说了,他最大的功劳便是开天辟地,身体化为山河日月。

在这里,女娲和盘古的功能性便起了冲突,到底谁才是造化万物者了?

关于最早记载女娲化万物说法的《说文解字》是初步完本于东汉永元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00年。

而关于女娲化物的最早说法出自于《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有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最早出自于三国时期的《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些被我们误传的神话你知多少?

盘古开天辟地

这也是关于盘古最开始的介绍,也是现如今最被人接受的神话传说。

从时间上来看,盘古开天辟地的说法要远远晚于女娲的传说形成时期。

而关于这一论述,有一个最直接的论证,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经典名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也说明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盘古开天辟地一说。而在同时期的《楚辞·天问》中却有着关于女娲明确的记载:“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从以上几个角度来看,盘古开天辟地说并经不起推敲。在老白看来,这或许是和前文的帝俊一样,为了提高巩固封建时期男性的社会地位,降低女性的社会地位而进行的移花接木手法。

2)女娲造人说

根据神话传说,女娲以自身为模板,以黄土造人。

其实老白有一点是不明白的,女娲的形象自古都是人面蛇身,那么她是如何创造出双手双脚的人性生物的了?

如果要以合理性的话,老白上文说说的

“女娲之肠”的形象更符合女娲的本身形象吧,毕竟横道而处才能形象的表明是条蛇的形状吧。

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些被我们误传的神话你知多少?

女娲造人

四:夸父之死

关于夸父,现如今流传最广的神话便是夸父追日的故事。

根据《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描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因此,关于夸父的死因很多人认为是追日的时候因缺水而累死的。

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些被我们误传的神话你知多少?

夸父追日

但实际上,关于夸父,山海经中还有这么两段记叙,并不为人所知。

《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同样是《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

捋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其实从这几段文字当中,我们看出了一个很矛盾的问题,夸父到底是追日当中被渴死的还是被应龙所杀死的。

经过老白的琢磨,老白觉得我们可以这么看待这个问题。

《海外北经》当中关于夸父的描述,应该是夸父故事的最初版本。而由于夸父族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是支持蚩尤的,而我们都知道蚩尤的联盟最后基本上都被弄死了,比如蚩尤,刑天等等。那么夸父被应龙所杀,也是可以理解的。

《山海经》本身不是一个人完成的作品,准确来说是一批人来完成的。

可能之后的编著者觉得《山海经》里面关于夸父的说法有冲突,于是又在《大荒北经》中修改了这个故事,将两个故事合二为一。于是关于应龙所杀的夸父应该就是指的夸父族人,而并非追日的夸父。

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些被我们误传的神话你知多少?

小帅的夸父

关于夸父追日的故事,老白曾经看过一个版本的解释,让老白觉得很有道理。

夸父追日的故事原型应该是指的夸父族在迁徙过程中消亡的故事。

在远古时期,农耕文化还没有定型的时候,部落一般都是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

但是水草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因此部落也会不停的迁移。而从山海经之中可以看出,夸父族并非是土生土长的东方部落,而是来自东北的外来部落。

而在部落南迁的过程之中,夸父族遇到了一个决定自身存亡的事件:黄帝与蚩尤大战。

很显然在战场之中,并不存在墙头草的说法,因此夸父族选择了支持蚩尤一方。

但是结果大家都知道的,蚩尤被弄死了,至于为什么,可能都是那只坐骑的锅。

而作为蚩尤的同盟方,肯定下场不会太好,实力大损的情况下,被黄帝方的应龙部落一顿穷追猛打,这也就有了应龙杀夸父的说法。

而苟延残喘的夸父族并没有消亡,而是选择向河渭地区迁徙,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河渭地区无法支撑夸父族的生存,于是夸父族不得已向北方大泽方向继续迁徙。

这里老白考虑的是很有可能是河渭地区当时是属于黄帝部落的势力范围,并不允许夸父族生存,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因为黄河泛滥改道的原因,使河渭地区无法正常生存。

而夸父族的老弱病残们并没有抵达到大泽地区,很可能就因为自然原因族灭了。

这也就有了最开始的“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的这种说法。

---------------------------------------------------------------------------------------------

最后老白跟各位朋友唠嗑两句,因为这篇文章实在是燃烧了老白太多的脑细胞,这一片文章经过老白思考了三天,查阅了无数的历史典籍才完成。所以说这篇文章确实很长,但写的速度也确实太慢了。

在这里对所有支持老白的朋友说声抱歉,也希望本期的老白说能够让大家开心和解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