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男主重生明朝当皇帝,所有皇权路上的挡路石,都将成为齑粉

小说:男主重生明朝当皇帝,所有皇权路上的挡路石,都将成为齑粉

事实上,那几个朱由校躲避的人已经看见了他们两个,不过宫中奴婢宫女遇到大臣自行躲避是常理,他们几个人都没在意,唯有杨涟觉得那个小太监有些奇怪,身形还有些熟悉。

他觉得自己的猜想太过荒谬,定是被那李选侍气糊涂了,所以也就没放在心上,而是冲着其他人抱怨起来:

“众位今天为何不和我一起据理力争?那李选侍品级低微,不过是仗着陛下宠爱胡作非为而已,怎么能够觍颜赖在乾清宫中不走?”

其他几人有些汗颜,并不是人人都像杨涟这般没有私心的,刘一璟这个大学士都不例外。

偏偏杨涟说的是公义正理,刘一璟也没办法给他强行按下去,只好含糊的说道:

“毕竟有君臣名分在,多少给天家留些颜面吧。”

这种糊弄鬼的话更让杨涟不满,负气的说道:

“那就更应该将李选侍赶出乾清宫去,否则的话母子同居一殿,成何体统?”

说到这里,杨涟心里更是担忧不已,叹息着说道:

“不瞒众位,今天拜祭陛下的时候,太子曾经给我传信。”

这话一说,其他几人顿时一愣,不解的问道:

“不对啊,我们怎么没发现?而且太子要传信,那也应该是传给刘阁老才对啊。”

刘一璟神情有些不善,心里更是十分厌恶,不阴不阳的刺道:

“怎么,李选侍假传遗命,你杨文儒也跟着学样,要假传太子令旨了?”

杨涟差点给气的吐血,可是大事为重,他又只好耐心解释了一遍:

“诸位难道忘了么,给陛下哭灵的时候,我和太子最近。他就是那个时候以指代笔,在我背上给我传信的。可是诸位知道,太子写的是哪三个字吗?”

杨涟这么一解释,倒也说的通,其他人也不好继续抓着不放,刘一璟也好奇太子究竟说了什么,赶紧追问道:

“是哪三个字?”

“我未壮!”杨涟几乎是一字一顿的吐出这三个字,心中满是担忧。

刘一璟几人却面面相觑,随即哈哈大笑,不以为然的说道:

“太子果然年少,有这样杞人忧天的想法也不足为奇,朝中有我等正人君子在,怎么可能出现前汉那等局面?”

这些人哪个不是寒窗苦读几十年熬出来的仕宦,自然知道所谓“我未壮”,说的是西汉少帝刘恭的故事。

当年刘邦和刘盈相继驾崩,朝中权柄尽数掌握在吕雉手中,为了控制少帝刘恭,吕雉对外宣称刘恭是惠帝刘盈和皇后张嫣之子,实际上张嫣一直到死都是处女之身。

少帝刘恭真正的母亲只是一普通宫人,早就被吕雉所鸩杀,这事被少帝刘恭知道之后,具体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宣称:“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

啊,太后怎么可以杀我母亲然后把我当成皇后的儿子?我还没长大,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报仇!

七岁的刘恭不知道宫廷之中的黑暗险恶,没多久就被吕雉所害。

如今太子所面临的局面,的确和少帝刘恭有几分相似——皇祖和父皇相继驾崩,李选侍也的确是那个传说中害死了朱由校亲生母亲王氏的蛇蝎女子。

所以太子有这样的担忧,刘一璟等人觉得很正常,但又嘲笑太子未免太过多虑,“杞人忧天”了。

杨涟却不这样想,他见众人都不以为意,心中更是忧心忡忡:

“太子尚未登基,年仅十六就有此城府,若是放着堂堂正道不走,专一喜好玩弄权术,恐怕绝非天下之福啊。当年世宗不就是如此么?唉……”

刘一璟觉得杨涟想多了,哂笑着说道:

“世宗又如何,当年他还属意景王呢,最后还不是选了穆宗克继大统?”

边上的其他几人被说的热血沸腾,慷慨激昂的说道:

“不错。有我等东林正人在,不管是世宗还是神宗,都越不过礼法去,何况太子就算再怎么聪慧,也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小儿而已。”

“哈哈哈,说的有理。”

“莫非文儒兄居然会怕一个黄口小儿不成?”

“哈哈哈,这未免太荒唐了。”

……

几人都不把杨涟的警告放在心上,杨涟见状只好暂时作罢,转而说起眼前的事情来:

“就算此事是我多心,可是眼前李选侍的事情已经迫在眉睫,绝不可姑息,否则将来必定会酿成大祸。”

这事几人倒是赞同,不过刘一璟却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笑而不语。

旁边自然有人凑趣,吏部尚书周嘉谟捧哏似的问道:

“我是没什么办法了,莫非阁老已经有成算了不成?”

刘一璟赞许的冲周嘉谟点点头,这才得意洋洋的说道:

“李选侍所依仗的,无非是挟制了太子,让我等投鼠忌器而已。只要咱们出其不意,偷偷将太子从乾清宫抢出来,另寻别殿,让太子登基,那李选侍再有什么诡计也是徒劳。”

其他几人顿时拍手称赞,大笑着吹捧起来:

“妙极妙极!”

“阁老这一招釜底抽薪,果然精妙绝伦。”

“哈哈哈,我就知道阁老会有办法。”

……

几人吹捧的样子让杨涟心里作呕,同时他也不喜欢这样鸡鸣狗盗一般的办法,心里更是忿忿不平:“简直是荒谬,堂堂阁老,不思正道,居然想用这种卑鄙龌龊的手段,实在是我辈之耻!”

刘一璟也发现了杨涟的不满,不过他正沉浸在他人的吹捧之中,仿佛自己马上就要因为“救架”大功,赶走方从哲出任内阁首辅一般。

可有时候有些人就是这么讨厌,几人正吹捧的厉害,杨涟突然看到一个小太监急匆匆的往乾清宫那边走去,看到几个大臣也不知道让开,顿时不悦的将他喝止住:

“你是哪个衙门的,一点规矩都没有,不知道要给大人们让道的吗?”

那小太监吓的脸色发白,赶紧战战兢兢的磕头禀报:

“好叫几位大人知道,太妃娘娘凤体不虞,传下懿旨要李选侍去慈宁宫侍疾。”

刘一璟还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满脸红光,一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模样,浑不在意的挥挥袖子说道:

“既然是太妃娘娘的懿旨,你快点去吧,别耽误事。”

那小太监赶紧领命跑了,杨涟却突然脸色一变,跌足叫道:

“我还以为我看错了,还真的是他!”

“是谁啊?”刘一璟一头雾水的问道。

杨涟长叹一声,意味深长的看了刘一璟一眼说道:

“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啊!”

……

乾清宫中,李选侍听到郑太妃的旨意时,脸色煞白,强挤着笑脸问道:

“这位小公公,能不能换别人去给太妃娘娘侍疾?本宫这边不是太方便……”

那小太监唬了一跳,赶紧说道:

“这说的什么浑话,如今这宫中太妃娘娘辈分最高,后宫中的事情自然由她老人家说了算,选侍算起来也是她老人家的儿媳,去给她老人家侍疾不是分内应该的事吗?”

李选侍被噎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能目瞪口呆的看着那个小太监扬长而去。

她只觉自己辛辛苦苦的筹谋尽数化作流水,眼睁睁的看着天大的机缘从自己手中溜走,如何能够甘心?气急败坏的李选侍歇斯底里的吼叫起来:

“太子呢?快把那个不中用的东西给我叫来!”

“母亲是在叫我吗?”没用别人去叫,朱由校自己出现了。

他已经换回了自己的冕服,神情淡然的站在李选侍面前。

李选侍的目光却不在他身上,而是死死的盯着他身边的翠喜(杨喜儿),一瞬间全都明白了。她整个人气得浑身发抖,丧失理智开始冲着朱由校咆哮:

“是你,是你对不对?你这个该死的东西,不孝的混账,我要去太庙告祭,要废了你这个逆子的太子之位,明天就让信王来登基。”

朱由校神情淡然,眼中带着浓浓的讥讽,一言不发。

杨喜儿自觉自己是太子的人了,又在郑太妃身边久了,并不怎么害怕李选侍,马上就硬邦邦的顶了回去:

“太庙告祭?大明的太庙,什么时候轮到一个小小的选侍去告祭了?”

李选侍目瞪口呆,心中的怒火和绝望交织,憋闷在胸口的郁气也无法发散,如同死鱼一般艰难的喘着气,终于“哇”的一声吐出一口血来,两眼一闭,昏死过去。

李进忠只觉手脚瘫软,浑浑噩噩的看着死狗一样趴在地上的李选侍。

再看看昂然而立的太子,虽然身形有些瘦弱,脸庞也有些稚嫩,可那股凌然不可侵犯的威严已经有如实质一般,压的他喘不过气来。

“完了……”

李进忠跌坐在地上,目光呆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