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世上最微妙的关系就是姻缘。是你的,不请自来,不是你的,抓住也会溜走。有一见钟情的姻缘,就有一见嫌弃的分离。人人之间似乎存在着磁场,有的人相吸,而有的人注定相斥。对于活泼善言的姑娘,相斥之间,尚能保持一种隔心而不离距的关系,但对于老实文静的姑娘来说,相斥意味着,即使缘分在眼前,终归天涯陌路人。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民国一对夫妻

晚清时期,京师有著名的十大财主。这些财主有的是外籍人在京师做生意积累了万贯家财,当然也有京师本地人。他们分别是山东孟家,在京师前门开设绸缎庄瑞蚨祥。过去京师百姓评价一个人时髦又有钱,常说““头戴马聚源,身披瑞蚨祥,脚踏内联升,腰缠四大恒。”可见,瑞蚨祥在当时京师百姓心中的知名度,所以,山东孟家也成为京师十大财主之一。第二家就是山西亢家,亢家本是大盐商发家,后来在京师开始干货店和粮店。当年,京师前门资本最多、规模最大的粮店,就是山西亢家所开设的。第三家,河南康家——康百万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后来的瑞蚨祥

更是名闻四海。康家足足富裕了12代400多年。1900年,慈禧携光绪西逃西安,一年后启銮回京,路过河南巩义康店镇时,康家掌柜康鸿猷慷慨解囊捐资一百万银两,因此,慈禧太后赐给他“康百万”的封号。康家的生意经营范围广,遍布当时京师的各行各业。除了上面三家外,其他的七家分别是:京师东单麻线胡同的侯沈家、当铺孟家和当铺孔家、银行胡家、金店刘家、彭彩家、同仁堂乐家。现在,我们没有时间讲十大财主的发迹史和经营特点,而要讲的是发生在十大财主中金店刘家和彭彩家的一段爱恨情仇。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康百万庄园

金店刘家,顾名思义专卖黄金,在当时京师廊房头条西口,一出大栅栏向北,有一个天宝金店。此店就是金店刘家的总店。刘家最拿手的就是鉴别黄金的色泽,纯度,在国际上都很有名。很多在京师的名人和外国人纷纷前来光顾。因此,金店刘家积累了万贯家财,名列京师十大财主之列。彭彩家,现在的人乍听此名,可能会一脸迷茫。但现在这种行业一直存在,只不过换了名字而已。过去的京师有一宗人会糊,因为有手艺,所以开了铺子,名为冥衣铺。在冥衣铺中工作的伙计被称为裱糊匠。当时的裱糊匠有三样活:黄活、白活、烧活。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晚清民初金锭

黄活,即给庙里的神佛庆贺圣诞,或有人向庙里还愿,要用到纸糊的幢幡、宝盖和轿子、仪仗、执事、马匹,因为这些都是黄颜色的,所以称为黄活,而这样的黄活需要找冥衣铺中的裱糊匠做。有人会问这样的黄活应该不多吗?如果有此问,那是你不知道以前京师有多少寺庙、道观、尼姑庵。民国时期,曾统计过当时的京师有2600多座。可见以前的黄活养活了多少裱糊匠。白活相对简单,就是糊棚和裱糊屋子。而烧活相对繁琐,手艺要求既高又多样。京师老人常说“红白事,无休止”。即家中有人去世,活人不惜花大价钱要请裱糊匠给死人糊楼库、柜箱、车、马、桥、船、金山、银山、金银元宝、文房四宝、古玩陈设等一切的冥器。这样的活在当时被称为“烧活”。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冥衣铺裱糊的开路神

彭彩家不仅经营着冥衣铺,担当着裱糊匠的角色,人家还开了“棚铺”,充当着棚匠的角色。当时京师经营棚铺的人会买些杉篙、竹子、芦席预备给人搭棚。上至皇宫内院,中到衙门官所,下到普通住户、店铺,一到四月起就要搭棚,直到八月才撤下。这些搭棚的活就由棚铺中的棚匠负责。过去京师百姓评价富裕之家,经常会说一句“天棚鱼缸石榴树,黄狗胖丫头”。其中的天棚就是富户的标配。彭彩家既经营着冥衣铺又负责棚铺,生意相当火爆,当时皇宫中的红白喜事都要请彭彩家负责搭棚或做烧活,这也让彭彩家成为大富之家,跻身京师十大财主之列。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冥衣铺裱糊的招魂幡

因为财富对等,因为地位相当,因为同在京师,中间又有一个等着拿好处的大嘴媒人,所以,彭彩家的姑娘彭莉与金店刘家的少爷刘方平,有了关系也就不足为奇了。从大嘴媒人的说亲、提亲到婚礼求亲再到刘家和彭家的合婚,最后到刘家的放小定和大定,通书约定婚期,婚礼的每一步都彰显着财大气粗。彭家为女儿准备的嫁妆也是丰厚至极,从金器到银器,从银器到铜器,从铜器到锡器,从锡器到瓷器,从瓷器到木作,可谓是样样俱全,价值连城。虽然比不上皇帝大婚前的隆重准备,但也可媲美王侯府邸的嫁娶之盛。当时,京师的大商人就敢当着内务府大臣那桐的面说道:“你一个朝廷的一品大员,还没有我一品大商人风光。”那桐在晚清朝廷,除了庆亲王奕劻能与他比富,其他官员没有能和他媲美的,即使这样,还比不上京师的大商人。可见,当时京师的大商人有多么阔绰,而金店刘家和彭彩家就是这样的商人。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那桐

金店刘家与彭彩家结成姻缘,可谓是门当户对,珠联璧合。金店刘家把通书送到彭家,婚期约定是在两个月后的四月。没想到在三月,离结婚还有一个月的某一天,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那一天傍晚,京师下起了瓢泼大雨。此时下雨可以说让京师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高兴不已。城外的农民高兴,是因为此时下雨能让过冬的庄稼可以在忍受了前两个月的旱情后苏醒,再向上窜一窜,而城内的百姓高兴,是因为天气干燥,街道浮土太多,着实呛人,而看街的用脏水泼街,那味又比土呛更难受。下一场雨压压满街的浮土自然让天地干净一番,也让人感觉清爽。然而,这场雨下得太大,连续不断,这就让城内的百姓转喜为忧。城内百姓常说“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原来一场合适的雨能避免尘土飞扬,但雨太大又弄得满街泥塘,无法行走。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晚清京师街道

就在这一天傍晚,面对这样的瓢泼大雨,金店刘家少爷刘方平也唉声叹气,抱怨道“早不下,晚不下,偏偏这时候下。”因为,刘方平这时正忙完金店一天的活计,准备回家,却偏偏遇上了这场四月罕见的大雨。刘方平是少爷身份,不能在金店里睡,因为那里是伙计睡觉的地方。那时在店里的伙计学徒是没有床可睡觉的,他们在店铺晚上上门(打烊)的时候,直接把木板子搭放在柜台下面,睡在木板上。即使是店里的师傅也要睡在木板上,因为店里根本就没有床。只不过师傅的木板是徒弟给搭,铺盖是徒弟给铺,早上起床,徒弟要先给师傅沏茶,然后把师傅睡觉的板子和铺盖收拾起来。这就是当时京师所有店铺里的情形,后来最早为伙计准备床睡觉的是经营药铺的同仁堂。所以,当时金店刘家的店里没有准备床,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作为少爷的刘方平下班之后,每天都是坐着家里的人力洋车上班与回家的。今天,大雨下得无休无止,不知何时能停。刘方平也不能再等了,只好让车夫李固拉着回家。在上车前,刘方平一再叮嘱,“下雨天,路滑,路上一定小心。”李固看了看自己钢筋铁骨般的胳膊,矫健而结实的腿脚,信心满满地回道:“少爷放心,咱拉车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晚清民初店铺伙计

李固能在金店李家拉车,绝对不是一般的车夫。李固平常拉车穿得是长袖小白褂,搭配着白或黑的裤子,裤筒特肥,脚腕上扎着丝带,脚上穿着千层底的青布鞋,整个人呈现出干净、利落和神气。最与众不同的是,李固还会外语。因为金店刘家经常与外国人打交道,有许多外国顾客,所以特意雇用了会外语的李固。李固原在东交民巷拉洋车,从东交民巷拉上外国人,一气儿跑到玉泉山、颐和园或西山。因为京师内城无风起浮土,有雨一街泥,所以,一到四月,天气变热,很多外国人多半去西山避暑,当时西山又被称为“小清凉山”。众所周知,慈禧老佛爷也经常去颐和园避暑。李固不仅会说外语,还有灵便的腿脚,高超的拉车技巧。因此,在当时的京师,像李固这样的洋车夫绝对是“抢手货”,很多大宅门都愿意雇用这样的车夫,当然价钱也不菲。李固在金店刘家拉车,可以说“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拉洋人的车夫

那一天,下着大雨,道路早已泥泞不堪,但李固毫不畏惧。如他说的那样,“拉车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什么样的天气没遇过,况且自己正值壮年,腿脚灵利”。下雨天,李固支起了车上的雨篷,刘方平既有些放心又有些担心的坐了上去。刘方平由心底里知道李固是一个令人放心的车夫,几年如一日,没有出过意外,坐在他拉的车上,比用自己的两条腿走在路上还要稳当。然而,今天这场雨,在京师的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年后最大的一场雨。面对这样的大雨,想想大街胡同里往年雨后泥泞的情形,刘方平不能不有些担心。放心有放心的理由,担心有担心的根据。刘方平把放心的情绪藏在心底,而把担心的情绪转化为言语。坐上车,每隔固定的时间,有节奏似的提醒着李固“下雨天,路滑,小心,慢点”。开始李固还回复“少爷,您放心好了”,到后来直接以一个“嗯”作为回答。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普通车夫

李固迈着四六步,不快不慢,低着头,试探着脚下,目不旁视地向前行进。其实,这条路对于李固来说太熟了,一天两趟,走了三年,就算闭着眼,都能拉回刘宅。然而,刘方平和李固不一样,骨子里就有一种商人的谨慎小心,在金店做事后,加了一层提防之心。听着打在雨蓬上雨点的响声和密集声,坐在里面的刘方平知道雨越下越大了。刘方平不自觉却有节奏地说道:“雨下得更大了,再慢点”。李固这次直接没有回复。刘方平没有听到回答,不放心,紧接着又说道:“慢点啊!雨太大,路太滑啊!”这次,李固不得不回答,不然那就是不知好歹,毕竟自己是车夫,人家是雇主。李固先把头向左侧面转了下,回道:“少爷,您就放心吧”,想了想,这样似乎还不够诚意,为让少爷彻底放下悬着的心,于是,把头和身子同时向左侧后转去,脚步不停,并大声回道:“雨是大点,但路不滑”。刚说完这句,李固的头和身子还没恢复原位,却感觉脚下一歪,他想赶紧回过头和身子,保持稳定,但就在恢复的过程中,脚下紧接着一滑。脚下一歪一滑,又是侧着身子和头,李固难有回天之力,直接斜歪在了泥水中。李固想用双手控制住洋车,但当胳膊用力时,洋车也随着歪倒在泥水里。李固歪倒,洋车摔翻,刘方平从洋车上的雨蓬中被甩了下来。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带着雨蓬的洋车

李固顾不得崴了脚,顾不得疼痛,又快又急又怕地挪到刘方平的身边,连声问道“少爷,没事吧,少爷,没事吧。”刘方平没有回答,而是慢慢地站了起来,李固看到没事,又赶忙挪到洋车旁,从雨蓬中找了一把雨伞。这时,他才用雨伞撑着站了起来,然后递给刘方平,并说道:“少爷,您先拿伞避避雨,我把车子扶起来。”还没等刘方平说话,李固突然说道:“少爷,您不如去彭宅避避雨,彭宅离这里近。”其实,刘方平已想到了彭宅,也就是未来的岳父家,但他没好意思说,因为,当时规定,订婚之后的男方女方最好不要提前相见。李固也看出了少爷心中顾虑,接着说道:“您去了,自然有人在大门里,二门外面招待您,不会见到家里女眷的。”刘方平没有回答,而是径直走到路边店铺的屋檐下,把白长袍的下半截直接掖进了里面裤腰里,然后把裤脚卷到到小腿肚上面,白袖子也拉到了胳膊肘,长辫子直接盘在了头上。这一转变,绝对大变样。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刘方平

一场大雨,沾满全身的污泥,已经把刘方平由一位衣着鲜亮的少爷变成了满身污垢的“落汤鸡”。就这样,刘方平沿着街道铺面的屋檐下,撑着伞,向彭宅走去。李固把歪倒的洋车扶正,洋车上也已沾满污泥不能坐人。所以,李固拉着洋车紧跟在刘方平的后面。看到快到彭宅,李固眼疾手快,赶忙放下洋车,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刘方平的前面去敲彭宅的大门。只敲了一下,一位看门的老人急忙打开了门,老人以为是老爷回来了,打开门定睛一看,一个“落汤鸡”站在自己面前。还没等老人问,李固先发了话“我是金店刘宅拉车的,和我家少爷在这里避避雨。”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晚清看门的老人

老人一听金店刘家,又一听刘家少爷来了,那更不敢怠慢,彭家的姻亲,一家人。老人客客气气地礼让进去。李固先让少爷刘方平进去,自己跟在后面,老人急忙走在前面领路。刘宅与彭宅都是京师有名的大宅门,四进五院落,回廊走廊,院院相通,下雨淋不着,刮风刮不到,二门处有一溜五间房子,名曰“腰房”,顾名思义,在院子中间,正房之前,从中间穿过而得名。腰房的中间有一间是空的,名曰穿堂,两旁各有一两间,作为客厅和书房。刘方平和李固就被领到了这里。因为彭家的主人,刘方平未来的岳父和岳母外出为朋友祝寿还没回宅,所以,彭家能有资格作陪的只有彭家的管家彭越了。彭越自然对刘方平,这位彭家未来的姑爷赞不绝口。刘方平知道姓彭又能做彭家的管家,自然和岳父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以对这位彭管家也是非常地谦恭,甚至以晚辈而不是少爷和彭家姑爷的口气与管家交谈。就在两人交谈刚刚深入的时候,突然一个老婆子进来了。彭管家看到老婆子立刻站了起来,刘方平看到这,也识趣地笑着站了起来。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四合院中的腰房

老婆子一眼就认出了刘方平,又惊又喜地走到刘方平面前,说道:“这不是我们家姑爷吗,怎么弄成这样,还有一个月就过门了,等不急了吗!”,说到这里,看到刘方平低下头,老婆子又把头转向彭管家,笑着说道:“彭管家,里院走廊上面有个地方漏雨,您看看,找人修补一下。”彭管家也满脸堆笑地回道:“李妈,这事还烦您操心,您派个丫头来说一声就行了。”老婆子有些抱怨地回道:“那些丫头嘴笨,我怕说不好,还说不少,白白耽误您工夫。”说完这些,彭管家还没说什么,老婆子又转向刘方平说道:“刘少爷,您坐,我有事先忙去了。”刘方平急忙地回道:“哎”,还没说下一句,老婆子却早已不知所踪了。刘方平知道,老婆子这么快离开定有原因,但他想不到老婆子口中的有事到底是什么事。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晚清奶妈

刘方平看到老婆子进门后,从彭管家的神色和举动上,已猜到老婆子的身份了。但他还是问了问彭管家,果不其然,老婆子是彭家姑娘,自己未婚妻的奶妈。在这样的大宅门中,除了主子,也只有奶妈能与大管家平起平坐了。当然在感情上,奶妈还要比大管家更受主人的恩宠,毕竟奶妈曾奶大了小主子。当时人人相信,奶汁是由血所化而成,这更加深了主子们对奶妈的感恩之情。《红楼梦》中荣国府的大管家赖大不就是奶妈赖嬷嬷的儿子吗,可见当时主子不仅对奶妈有很深的感恩之情,还有极度的信任之心。那一晚,刘方平直到离开也没见到岳父岳母大人,更不会见到未来的妻子彭莉。大管家彭越为这位彭家未来的姑爷找了一位洋车夫并把刘方平送回了家,李固拉着空车一步不离地跟在后面。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影视剧中的赖大

一眨眼的工夫,已过了十多天,婚期也还剩下十多天。刘家按部就班预备了婚礼上应该具备的一切,只等着十天后举行婚礼了。而彭家也早已为姑娘预备全了嫁妆,只等着十天后姑娘出嫁了。然而,就在这时,彭家发生了一件大事。本性老实,文静,足不出户的彭莉却突然对母亲说道:“不愿嫁到刘家去。”母亲听到女儿这话,好似一个晴天霹雳打在自己头上,因为母亲知道女儿彭莉不会开玩笑。母亲慌忙地问女儿原因,但彭莉始终闭口不提。母亲急得团团转,说道:“婚期还有十多天,哪有这时候说不嫁就不嫁的。况且我同意,你父亲还刘家也不会同意啊!”性格老实,脾气温和的人,尤其是女人,一旦执拗起来,八匹马也拉不回来。母亲劝说无效,奶妈接着上场,也是无济于事,姑娘彭莉就是死活不嫁,还闭口不提到底为何不嫁。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彭莉

此事太紧急,很快被捅到了一家之主,彭家老爷,彭莉的父亲彭仁礼那里。彭仁礼一听火冒三丈,这样的人家,这样的姑娘,居然做出这样的事,作为父亲已毫无脸面。彭仁礼,以一家之主的口气,命令道“十天之后,嫁也要嫁,不嫁也要嫁,毫无回旋地余地。”面对父亲的强硬,女儿彭莉遇刚则刚,只说了六个字:“宁愿死也不嫁。”父亲却被这六个字吓住了,因为女儿这样的固执,他从来没看到过。在最疼爱的女儿以死相威胁下,父亲彭仁礼最终败下了阵。一个老实文静,平时事事听话,事事顺从的人,一旦固执起来,这种固执能以死去坚持。不论谁初次见到这样的人,这样的固执,也会又惊又吓,何况是至亲。彭仁礼对女儿彭莉已无计可施,那只有遵从女儿的意愿了。彭仁礼不仅是生意上的高手,更是人情世故的老手。他并没有冒失地去刘家,直接说要断了这门亲事,而是先找了媒人。他用言相劝,用钱相诱,用身份相压,让媒人去打头阵。媒人自然为难,但看到钱又想到彭仁礼的身份,只有硬着头皮去闯一闯了。这种能在大宅门之间做媒人的,也不是一般的媒婆,有着一定的身份。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晚清媒人

然而,当媒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刘方平的父亲刘浩云时。老道的刘浩云也难掩心中的怒火,直接把怒火喷向了媒人。媒人之所以能做媒人,不可否认,有平常之人难以媲美的地方,那就是脸皮厚、嘴巴甜,站得稳,仍尔东西南北风,我依然笑对。刘浩云的怒火喷在媒人的脸上,却被挡在媒人的心外,媒人依然笑脸相对,说道:“刘爷,别生气,气坏了身子不值得,我保证一定为令郎找一位更好的姑娘,绝对选门当户对,大富大贵人家的姑娘。”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脸人”,况且这个媒人又有一定的身份,刘浩云克制着没有再发更盛的怒气。但刘浩云也不是吃素的,撂下话,要在两天之内,去彭家说道说道。那一天,媒人从刘宅一出,直奔彭宅,把在刘宅的一切情形向彭仁礼详说了一遍。自然媒人受到了彭仁礼的谦恭招待,并收到了不菲的银两。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晚清一对夫妻

彭仁礼当天夜里到了内务府大臣的家里请求帮忙。彭家负责为皇宫中的红白喜事搭棚,糊烧活,自然经常与朝廷的大管家内务府大臣交往密切。交情再深,彭仁礼知道应该怎么求人办事。很快,内务府大臣当着彭仁礼的面,向自家的大管家交代了一番后,让代表自己前往刘宅一趟。管家有了主人的尚方宝剑,再加上自己老道的本色出演,刘浩云想在京师混下去,就不能不给面子。最终,这场还有十多天即将到来的婚礼“夭折”了,断了两个人的姻缘,也断了两家的关系。

姑娘本性老实,偷看未婚夫一眼,却发誓不嫁,父母相劝无济于事

晚清民初有身份的管家

直到有一天,彭莉的奶妈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她似乎知道了姑娘为何誓死不嫁的原因。原来,那天晚上,奶奶匆匆离开后,迅速把遇见未来姑爷的事告诉了彭莉。奶妈告诉彭莉:“刘家少爷就在腰房,他就是你的丈夫,你可以在远处瞧一瞧。”就这样,奶妈陪着彭莉躲在暗处,向腰房偷偷看去。当彭莉看了这个十多天后,将成为自己丈夫的男人,顿时脸色大变,心里委屈。当时的刘家少爷可谓狼狈至极,从洋车上摔下来,一身污泥,然后长袍掖在裤腰,裤脚卷到小腿肚,袖子拉到胳膊肘,长辫子还盘在头上。这种打扮还不如在城外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这就是刘方平留给未来妻子彭莉的第一印象。这一印象深深地刻在了彭莉的心里。她怎么也不会想到金店刘家的少爷居然是这样的人,邋遢、狼狈、毫无体面可言,从那一刻起,她下定决心,誓死不嫁这样的人。这一原因也着实让人哭笑不得。但奶妈猜到后,私底下悄悄地问彭莉是否是这个原因才誓死不嫁的,然而,彭莉没有否定也没有肯定,只是默不作声。此时,奶妈心里已有了打算。三天之后,奶妈以老家有事为由,离开了彭家。一年后,媒人果然没有食言,为刘方平挑选了十大财主之一,门当户对的当铺孔家的姑娘孔念慈。彭莉没嫁,直到三年后,她遇到了一个与刘方平长相神似的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