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丨致良知

​良知,何為良知?在龍場期間,王陽明捕獲了當地一個十惡不赦的歹徒。受審時王陽明呵斥歹徒良知泯滅。歹徒若無其事反問道:“你天天說良知,什麼是良知,拿出來給我看看”。面對囂張的歹徒,王陽明輕鬆說道:“好吧,把你放了,但是有一個條件,把衣服脫光”。歹徒十分欣喜,馬上開始脫衣服,當脫到只有一個內褲的時候,歹徒面露羞澀:“能不能留一個內褲?”王陽明立即說道:“良知當下呈現了”。


可見,所謂良知,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生命情感呈現,比如羞恥、敬畏等等。它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將這種力量推廣擴充到具體的事物當中。“致”即是兼知兼行的過程,因而也就是自覺之知與推致知行合一的過程。


致良知是王陽明心學的主旨,與孟子:“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是一脈相承的。


從“心”上下功,從“事”上磨練,再從“事”的磨練中,提升“心”的境界。所以,致良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不是簡單的做個好人,更要做有智慧、有能量的人。心存仁愛、去除私慾,在起心動念處覺知、覺行

靜坐丨致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