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丨境界


靜坐丨境界

《金剛經》是一部佛學經典。其中的“因無所住而生氣生其心”被很多研習佛學的修行人奉為開悟法門。禪宗六祖慧能就因這一句開啟心智,後來成為佛法走向民間的重要推動者。有人認為《金剛經》是佛學,還是哲學,值得每個人一生去學習。其中的三句義,就是一種人生境界。

歷史上,《金剛經》曾是學生的必讀書目。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王德峰介紹,解放以後,毛澤東主席就曾談論過《金剛經》的三句義。

那麼,《金剛經》中的三句義,究竟是哪三句呢?“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佛所說的解脫的智慧,其實並不是解脫的智慧,所以叫做解脫的智慧。這種先肯定再否定最後肯定的語言表達,就是三句義。在《金剛經》中這種句子多次出現,很多初學者一看到這裡,頭就嗡嗡的,看不懂。這種句子很多,例如:“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這種表達看起來好象是語言遊戲,其實,佛陀用這樣的句型想要告訴人們,不要被相所迷惑,不要住相。

既然佛法是世間法,那麼這個三句義是如何不離世間覺呢?比如,一對新人正在舉行婚禮,證婚人面對滿堂賓朋高聲說出三句話:“恭喜你們結婚了。你們沒結婚。你們這就是結婚了。”話一出口,全場鴉雀無聲。這三句話聽起來很荒謬,但是理解了《金剛經》三句義,就知道這是最經典的婚禮賀詞。

如何理解呢?第一句,你們結婚了,陳述了一個基本事實,要活在當下;第二句,你們沒結婚,是對雙方提出了要求,妻子和丈夫不是與身俱來的,在進入婚姻之後,面對日常瑣事不要理所當然地給對方設定一個妻子或者丈夫的框框,要求對方對號入座,這就不是好的婚姻;第三句,你們這就是結婚了。雙方經歷了彼此間的磨合,找到雙方作為夫妻的最佳位置,就達到了恩恩愛愛、白頭到老的美滿婚姻。短短的三句義,道出了人生的境界。(感恩王德峰教授 本公號圖片均來自網絡)


靜坐丨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