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讀書,疑惑越多?

讀書可解惑,亦能生惑。有惑,知惑,方能解惑。

答案其實很簡單,舉個例子:

一開始你一無所知,接著你學會從1數到5,如果你沒有繼續讀書,你會以為全世界只有這5個數字。

可後來你發現這5個數字根本不夠用,你產生了疑惑,於是你繼續讀書,發現原來還有比5大的數字。

再後來,隨著讀書學習的深入,你發現還有加減乘除,還有乘法口訣,還有函數,還有幾何……

為什麼越讀書,疑惑越多?

知識是無窮無盡的,知識是系統的,是分層次的。無論是哪一方面的知識,哪怕是業界權威學術泰斗,他也不敢說自己已經掌握了行業內所有的知識。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讀書就像打怪升級,一開始很容易通關,越到後面的關卡,我們面臨的任務就越困難越高級,我們越需要修煉新的更強大的技能,獲取更厲害的裝備才能通關。

同理,我們讀書越深入,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越繁雜,對於剛接觸某一方面知識的我們來說,疑惑自然也就越多。但這並不代表我們越來越無知,反而我們是不斷地在提升自己的層次。

因此,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這麼理解,疑惑越多,說明我們看問題的角度越全面了,我們掌握的知識更系統了。有了疑惑,我們才知道自己應該從哪裡去提高。沒有疑惑,恰恰是最危險的,因為我們自以為都懂了,其實是我們自己不知道哪裡有疑惑罷了。

認知的四個境界:

為什麼越讀書,疑惑越多?

認知的四個境界

沒有疑惑,我們可能還停留在第一個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此時的我們,就如同井底之蛙,以為眼前就是全世界,自負且愚昧。

產生疑惑,說明我們到達了第二個境界:知道自己不知道。此時的我們,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會充滿焦慮甚至絕望。

這時我們通過系統地讀書學習,走出絕望之谷,攀登開悟之坡,最終才能抵達持續平穩的高原。

為什麼我們要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就是這個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