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邵嘉楠


延遲滿足能力實際上是孩子的意志力,有研究證明,意志力良好的人會有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社會成就,那麼如何去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呢?

首先,延遲滿足一定是有規則的,比如我們一天吃一塊糖,如果你今天能不看電視,明天就有兩塊糖。所以在說清楚規則以後,一定要保證嚴格執行,第二天的兩塊糖是穩妥的,讓孩子放心,許多孩子不能抵抗住眼前的誘惑是因為對於遙遠未來的期許無法確定,沒有這種可靠的保證,很難讓一個孩子堅持。

其次,從小事開始練習,意志力是一項優秀的個人品質,並不是刻意培養就輕易會有效果的。所以作為家長可以先從小事開始,最好是短時間內的可以實現的,讓孩子先體驗到成功的感受,然後逐步增加難度,這樣孩子更有可能會堅持下去。

第三,要注意合適的時間和引導方法。意志力涉及到對規則的理解以及對原始慾望的剋制,需要在孩子比較大的時候再去培養,太早或者太晚都不好,一般這個時間點我們認為在3-4歲左右為宜,根據個體情況會有不同。引導時要注意激發孩子內心的動力,比如如果能忍住今天不吃糖,我是為了自己的牙齒好,而不是為了明天媽媽表揚我帶我出去玩,要注意孩子動機的引導,指向自己的動機才是能夠長久的動機。


積木育兒


研究表明,延遲滿足是成功人士最顯著的個人特質之一。懂得延遲滿足的人在事業、人際關係、健康、財務以及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更加成功。

延遲滿足是一種選擇。你可以選擇現在擁有,也可以選擇以後擁有更多。它將培養你堅強的意志,並助你更快更好地實現長期目標。通過以下案例我們可更好的理解延遲滿足對個人產生哪些重大影響。

一、把錢花掉還是存起來

一個人現在開始存錢,以便將來能夠購買更合心意的產品。例如,你想花20萬元買一輛新車,而你手裡只有5萬的現金,那麼你該怎麼辦? 開始存錢,是不是很簡單!這恰恰就是延遲滿足與意志力相結合的地方。每天你將面對各種挑戰,花錢買杯咖啡、吃午餐、看電影、買衣服以及你想要的任何東西。以上每一種情況,你都需要做一個選擇。晚上你是決定在飯店搓一頓,還是在家做健康的晚餐,省下來一部分錢,因此知道自己離買一輛夢想中的汽車又近了一步?

很多人會對自身能省下如此多的錢感到驚訝,因此他們對自己賬務狀況更加清晰,這對他們以後購買更合心意的產品有很大幫助。你真的需要50元的品牌洗衣液嗎?還是15元的普通產品就足夠了?為了實現你的財務目標,請思考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是現在為一點小小的滿足而無節制的消費,還是為了將來更大的成就而儲蓄希望。

二、循規蹈矩還是勇於冒險

上一項說的是省錢,現在要說的是如何花錢。但此處說的花錢不是為了你此時的滿足感,而是為了更長遠的目標。假設有人想以300萬的價格購買一處房產,他現不是存錢,而是投資,冒著可能貶值的分險,這其實也是一種延遲滿足的行為。另一個例子是,經營自己的事業實現財務自由。一個想要實現這一目標的人,現在就需要投資,承擔創業的風險。他需要長期努力的工作,也許是以犧牲睡眠、人際關係和健康為代價的付出。然而,他現在的所作正是一種延遲滿足行為,這種行為對他最終的成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他經受住了這段艱難時期,成功隨之而來。這種“延遲”的回報將遠遠超過他在其它方面取得的收穫。

三、要健康還是要口福

延遲滿足將給你的健康帶來顯著的積極影響。今天我們身邊很多人都面臨著身體肥胖的問題。一個常見的原因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意志力敗給了所做的選擇。很多人在吃零食或日常食品時,喜歡吃一些富含脂肪和糖分的食物。我們可以通過選擇健康的飲食,如一杯水而非可樂來收穫健康。這樣你會少生病,有更多的精力去充實你的生活。另外,你可能會驚訝於大多數健康食品實際上也能給你帶來即時的滿足感!

四、抽菸還是戒菸

戒菸是對一個人意志力的極大的考驗。吸菸者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現在抽一支菸,獲得片刻的快感,另一個是選擇戒菸,享受更健康的生活。記住,此刻推遲你對抽菸片刻的滿足感,卻是對你健康生活方式的即時滿足!

五、忍受還是享受工作

為了實現更大的成就,體驗並經歷困難的處境,從長遠來看對你是非常有益的。如果你想成為某個行業頂尖人才,你將不得不從事大量無聊和無趣的工作,但這段經歷將使你獲得足夠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

如何培養孩子的延時滿足能力?

延遲滿足能力對於孩子來說,將增強他們的意志,提升自控力和自律性,幫助他們取得人生更大的成就。針對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有如下建議,希望能幫到各位家長。

1.根據年齡區分對待

兩歲以內的寶寶,父母要儘量滿足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兩歲以上的孩子是可以聽得懂大人講的道理。家長這時可以有意識地創造機會讓他體會延遲滿足的感受。

2.說明原因

對於延遲滿足的原因,父母要向孩子解釋清楚。如孩子想坐搖搖車,但前面有小孩子等著玩,就可以和孩子講:“搖搖車大家都可以玩,前面有小朋友等著了,我們在後面排隊,等輪到咱們了再玩。”

3.循序漸進

剛開始難度不應太大,要遵循小步遞進原則。否則會讓孩子灰心喪氣,放棄追求目標的信心。

4.不要過分關注

延遲滿足培養的是一種自律行為,孩子較小時,需要父母監督,但不要讓孩子感覺自己正在被“監視”。

5.積分兌換

父母可以制定一些規則,通過積分制度滿足孩子某些要求。如他想買玩具,就可以用孩子通過日常表現積累分數去兌換。原則是孩子通過五到十次的積累就應滿足他的要求。孩子每次獲得積分的過程就是一種等待。

6.堅持原則

一些任性的孩子會通過哭鬧迫使父母“就範”,這時我們要冷靜對待,態度堅決。必須讓孩子明白,有些東西並不是即時就能滿足的。當他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後,再遇到同樣的情況,孩子就會接受需要等待這個事實。

7.及時表揚

當孩子能夠控制自己,接受延遲滿足時,父母一定要及時表揚他 以強化孩子的這種良好的行為。


父母之道Parenting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問題,延遲滿足對象是孩子,具體執行操作人是家長,延遲滿足不能作為一種能力來培養,而是家長怎樣合理應用延遲滿足這種方法,從而達到讓孩子學會多一點耐心等待。如此說,更合理的提問應該是:家長怎樣應用延遲滿足方法培養孩子學會耐心等待?

方法一:用注意力轉移的方式,讓孩子為獲得需求滿足而動腦思考或動手做事。

舉例說明:如一個四歲幼兒鬧著要吃糖,並且要求媽媽馬上就去買,媽媽如果不給買就哭鬧不休。面對這種情況,媽媽如果說,寶貝,你稍等一會兒啊,媽媽現在手裡正忙顧不上。再看孩子,絕對不會管你忙不忙,而仍然繼續哭鬧。

正確的做法是,媽媽可以讓孩子做去商店前的出發準備,不妨問孩子,你打算穿什麼鞋子才好看啊?或你準備換一件更漂亮的衣服嗎?或試試看怎樣才能自己繫上鞋帶?等等。只要你並沒有拒絕孩子的需求,而是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出發前的準備上面,孩子就會在心理上得到一種滿足感,從而按著媽媽的要求去認真做每一件小事。

像類似的現象有很多,只要家長應用注意力轉移的方法,孩子反而會格外聽話,而孩子在被轉移了注意力後,會更有耐心按著大人的要求去做事。

方法二:用選擇法來推遲孩子及時需求,從而讓孩子學會耐心等待。

應用選擇法前提,必須要準備幾個可供孩子選擇的選項,把孩子急著要實現的需求放在其中,但是這個需求必須要設置條件,讓孩子不得不被迫去選擇其他選項。

舉例說明:如一個七歲兒童放學後不願意寫作業,總是想著玩兒。儘管媽媽反覆勸說,你寫作業這件事很重要,必須要優先完成才能下去玩兒。可是孩子不聽,他就是要玩兒。此時很容易讓大人發火,甚至打罵孩子。正確的做法是,媽媽可以讓孩子從幾件事做出選擇。

選項一:現在可以馬上下去玩兒,回來再寫作業。但是晚飯沒得吃了,因為我們以前有約定,放學回家後先寫作業。

選項二:先看動畫片,再吃飯,而後寫作業,最後下去玩兒。否則,你一週內不允許看動畫片。

選項三:先寫作業,再吃飯,而後下去玩兒。否則,週末你最喜歡的樂高興趣班學習會被暫停兩週,因為你沒有做講誠信的好孩子,需要受到懲罰。

讓孩子從三個選項中去反覆權衡,你看看孩子,會選擇哪一種呢?在孩子選擇之前,家長必須要反覆提醒孩子,請注意喲,如果你不認真思考,不想好一週沒動畫片看了,或者兩週不能上樂高興趣班,那可就慘嘍,你願意因小失大嗎?更何況按著要求去做,下去玩兒、看動畫片和上樂高課都不耽誤,給你兩分鐘思考時間,而後給媽媽答案。

方法三:陪伴孩子的人只需笑而不答,用堅定的目光或手勢拒絕,讓延遲滿足乾脆果斷。

有些時候,孩子一些無關緊要的需求,你不需要費那麼大的力氣去勸說孩子,或者讓孩子做出選擇,只需要用笑而不答即可。如孩子寫著作業突然停下來,非要找東西吃。媽媽這時用堅定的目光看著孩子,臉上掛著笑意,你一句話都不說,你再看孩子,他(她)到底敢不敢離開座位去找吃的。

如果你的孩子離開座位真要去找吃的,你只需要拍拍手,然後按平時約定的手勢動作,直接果斷拒絕即可。只要孩子重新坐下了,你馬上豎起大姆指,讓孩子知道不離開座位認真寫作業是對的,媽媽(爸爸)表揚我做的好了。

以上三種方法,是最為常幾的延遲滿足孩子需求的方法,當然如果家長願意動腦筋,不斷去總結新方法,你肯定能根據孩子的個性、愛好、需求、自控力、最畏懼的事等綜合去考慮,而後快速做出判斷與選擇,該用哪一種方法實現延遲滿足孩子即時需求,從而讓孩子在學會耐心等待中不斷增強自控力。


寒石冷月


簡單來說,延遲滿足的能力不是刻意“培養”或者“訓練”出來的,而是被愛出來的。當孩子對自己能夠得到這件東西有信心有安全感的時候,就自然會更有能力多等一會兒。

舉個例子,有兩個孩子都很喜歡吃糖,其中一個孩子的爸媽大部分時間都會滿足他,只是偶爾家裡沒有了才會不給他吃,另一個孩子的爸媽規定一週只能吃一顆。

當這兩個孩子同時進行上面的延遲滿足測試的時候,一定是那個經常被滿足的孩子更容易做到延遲,而被規定一週只能吃一顆糖的孩子當看見糖果就擺在自己面前的時候是很難做到等一等再吃的。

大家也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可能很多女生都有體會,小時候特別喜歡漂亮衣服或者鞋子,但是大人不給買,或者要很久很久才能給買一件,當自己成年以後有了自己的收入,往往就會在這些衣服鞋子上花出去大量的錢,而且總也買不夠的感覺。

當孩子被我們刻意的去訓練延遲滿足的時候,反而會破壞了他延遲滿足的能力。反而是當大人能夠不帶附加條件痛痛快快滿足孩子以後,孩子慢慢就會對那些小零食糖果玩具不那麼迷戀了。

就我兒子來說,他兩歲多,每次我們去超市買東西都會讓他自己挑選,他並不會拿一堆東西去結賬,反而會對比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兩件。當兒子知道我們並不會限制他的時候,反而他更懂得取捨,更能夠忍耐。


echo小茵茵


要想知道怎樣培養孩子延遲能力,先來看看為什麼要要延遲滿足,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延遲滿足:給孩子不只一時更是一世的愛》,不妨摘取其中的部分內容,跟大家分享:


延遲滿足:給孩子不只一時更是一世的愛


文|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 01、

提到“延遲滿足”,相信略知現代育兒知識的父母,都有耳聞。

但家長們也許要說:我只有這一個孩子,我非常愛ta,對我來說,ta要的一切,我都願意、而且有條件及時滿足,為什麼非要延遲呢?況且,孩子不及時滿足就會不開心,ta不開心我也很難受,直接滿足ta,ta開心了,我也很開心啊,為什麼一定要延遲滿足孩子?延遲滿足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下到底什麼叫“延遲滿足”。

  • 02、

“延遲滿足”,是一個心理學概念,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忍耐,節制”。

為了追求更大目標,獲得更大享受,剋制慾望,放棄眼前的誘惑。研究發現,及時滿足與人腦中的情緒中樞關係密切,而“延遲滿足”則受控於抽象推理能力。延遲滿足往往是一個人心理成熟的表現,也是情商的重要構成成分。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希望你的孩子未來學業優異,事業成功,生活幸福的話,那麼,就要從延遲滿足做起。

具體而言,延遲滿足,可以讓孩子擁有以下幾方面的良好品質:

  • 03、學會剋制

一個人的成就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TA為了達成目的,多大程度剋制自己的“天性”,就是自律能力。

通常來說,能做到延遲滿足的孩子,慢慢地就學會了控制行為,知道要用理智戰勝情感,逐漸也會成為了自己情緒的主人,長大後,也大多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被情緒所左右。

兒子三歲時,一次臨睡前鬧著要吃糖。我擔心對牙不好,故意誇張地對他說:現在吃糖的話,糖就會趁你睡覺的時候,聯合嘴巴里的細菌來“吃”你的牙,慢慢就會把牙弄壞了。所以,現在先不吃,先上床睡覺,等明天一睜開眼,哇,睡醒了,細菌跑了,可以吃糖了,不但照樣好吃還不會吃壞牙,那多好!

兒子聽了我的話,很高興地上床睡覺了。此後至今,漸漸形成了晚上六點後不再吃甜食的習慣。

等到他上學後,延遲滿足的好處再次顯現。期末複習時,同學來找他玩,他很認真地對同學說:咱倆先把作業做完,然後玩一個小時,再複習。等期末考試後,咱們再爽玩……。

  • 04、學會等待

在歐美科學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一心想得諾貝爾獎的,得不到諾貝爾獎。在我國的學術界也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不要急於滿口袋,先要滿腦袋,滿腦袋的人最終也會滿口袋。

這兩句話談的道理相同: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不可急於求成,妄想一蹴而就,要學會按部就班、學會等待。而這樣平心靜氣、從容沉著心性和氣度的形成,同樣源於兒時延遲滿足的訓練和培養。

回憶下,我們都曾遇到這樣的情景:商場中,有的孩子想要什麼而家長不買的話,就會大哭不已,甚至會滿地打滾,直到家長投降為止。

細究起來,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大多是家長一直以來無限制地及時滿足造成的。而這樣發展下去,就會導致孩子的嬌縱無禮,唯我獨尊,貽害無窮。

所以,當孩子提出要求或想法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審慎,不能來者不拒,統統答應,要區別對待。

如果覺得孩子的要求過多、過度,就可以為其設定個節點或日期,從而降低其慾望值,學會等待。如,孩子已經有很多玩具,但還是想要,就可跟孩子說 “等到六一兒童節時”或“如果這段時間表現好”再買。這樣,既能安撫孩子又能讓其逐漸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學會耐心等待。當然,家長一旦與孩子協商好,就要說到做到,信守承諾,否則,孩子認為願望會化為泡沫,就不會同意家長延遲的建議的。

  • 05、學會應對

延遲滿足,還應體現在孩子需要家長幫助時。

孩子在學習新知識、新本領時,常常會碰到不會做或一下學不會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切記延遲滿足孩子。

比如,孩子學系鞋帶時,由於手眼協調不夠好,常常系不好鞋帶,希望家長幫忙。這時,家長不要急於替孩子系,而要先教給孩子要領。然後,讓孩子演示,家長在一旁仔細觀察,看看孩子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等發現孩子的情況後,再慢慢給予指導,切忌直接替孩子系。而在觀察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的需要就已經被延遲了。而孩子在這段時間內的探索,其實是在自我學習,對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有益。還比如,當孩子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向家長請教,家長指導其通過查字典、上網搜索等方式,予以解決,都是不錯的方法,都有利於孩子應對問題,解決困難的能力提高。

研究表明,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兒童,具有較強的自信心,能更好地應付生活中的挫折、壓力和困難;不會自亂陣腳,不會輕易崩潰。未來更容易發展出較強的社會競爭力、較高的效率;

而如果延遲滿足能力發展不足,則容易出現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如邊做作業邊看電視、上課時東張西望做小動作等;未來稍微遇到挫折就容易心煩意亂,缺乏耐心,遇到壓力就退縮不前或不知所措。這樣的人生體驗,當然不能算作成功、快樂和幸福的。

  • 06、學會珍惜

哈佛大學調查表明,很多富家子弟很不成功,而很多出身貧寒的人反而很成功。進一步調查發現,富家子弟由於想得到的東西唾手可得,快樂感十分短暫,不懂珍惜,總是在不斷地在尋找新的興奮和刺激;而出身貧寒的人卻恰恰相反,由於不能得到及時滿足,所以,他們更專注於自己的目標,這種過程本身就十分快樂,而目標實現後又非常珍惜,幸福感很強。為此,專家們引出了“時間透視力”的概念。時間透視力是指當你計劃事情和活動的時候,所能考慮的時間長短。“時間透視力”長的人能夠使自己做的每件事情都成為長遠目標的一部分,一般而言,成功人士的“時間透視力”可達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而失敗的人,就典型的時間短視,他們只關注短期的快樂和享受。

延遲滿足可以幫助孩子遠離後悔和貪婪,用心呵護已經擁有的一切,學會知足。而知足才能常樂,是我們中國人都懂的道理。否則,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TA的慾望將不斷增長,變本加厲,永無止境,孩子會痛苦不堪,父母更會聽而生畏,望而卻步,親子衝突將越來越嚴重。

  • 07、學會理解

延遲滿足孩子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在於:可以讓孩子慢慢懂得,還有比TA的要求更重要、更緊急的事情,從而學會善解人意,學會控制自己的衝動,學會理解他人。而人際關係的矛盾往往是由於不能彼此體諒和理解,不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看待和考慮問題造成的。

所以,延遲滿足孩子,讓TA們從小就學會多站在對方立場去看待問題,多體諒和理解對方,學會尊重每個人和每件事,學會尊重每一種生活和習慣。這樣,孩子未來的人際溝通才會順暢,生活才會美好、幸福。

因此,當孩子要求和家長一起玩遊戲,家長就可以和他商量:“我有件重要的事要做,等做完了再陪你玩。好嗎?”如果方便,你可以讓孩子在一旁看著你做事。

總之,讓孩子意識到,除了TA之外,還有別人,讓孩子建立“自我”與“他人”的概念,讓其瞭解,自己的事情很重要,別人的事情同樣也很重要,想要滿足自己的需要,就要允許發展別人的需要。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學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為未來的人際溝通、處理關係打下良好基礎。

“笑到最後的人才笑得最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

為了我們的孩子能笑傲人生路,在我們年老、無力幫助TA們時,仍能笑對人生,請遲些滿足孩子!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什麼叫延遲滿足能力呢?它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忍耐能力,它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延遲滿足能力說到底就是自我控制能力,比如有些小孩喜歡邊做作業邊看電視、上課時東張西望做各種各樣的小動作、放學後貪玩不做作業,以及沉迷於手機遊戲等都是延遲滿足能力發展不足的體現,而有些孩子卻能犧牲自己的玩樂時間來學習,努力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體現了強大的延遲滿足能力。

“延遲滿足”的經典實驗

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米歇爾設計了一個著名的關於“延遲滿足”的實驗。他和助手找來數十名兒童,讓他們每個人單獨呆在一個小房間裡,然後在他們的面前桌子上擺放著他們愛吃的棉花糖。研究人員告訴他們可以馬上吃掉棉花糖,也可以等研究人員回來時再吃,那樣的話就能夠另外得到一顆棉花糖做為獎勵。他們還可以隨時按響桌子上的鈴,結束遊戲吃掉棉花糖。 對這些孩子們來說,實驗的過程頗為難熬,有的孩子為了不去看那誘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轉身體,最終,大多數的孩子堅持不到三分鐘就放棄了,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遲了自己對棉花糖的慾望,他們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兌現了獎勵,差不多有15分鐘的時間。


之後數年的時間中,米歇爾教授和他的工作人員對參加實驗的兒童進行了跟蹤研究後發現,當年那些馬上按鈴的孩子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學校,都更容易出現行為上的問題,學習成績也較差。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鐘再吃糖的孩子做事情更專注,成績也比那些馬上吃糖的孩子要好得多。

延遲滿足能力的重要性

很多人認為智商高低是孩子在學習上能否取得成功的決定因素。實際上智商能否起作用關鍵在於自我控制能力,聰明並不等於成功,在我20多年的執教生涯中,經常遇到一些天賦異稟的孩子由於貪玩或沉迷遊戲最終中考成績平平,反而是那些平時自我控制能力強的女生中考成績更優異。

延遲滿足是我們自我意識的重要成分,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質。在生活中,一些人常要在週末或晚上放棄休閒活動,加班工作,難道他們不知道怎麼消遣嗎?這其實就是延遲滿足的表現。我們為了得到健康的身體,能夠不抽菸、不酗酒、不暴食,其實也是延遲滿足能力在起作用。



如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1、加強目標教育。我們要給孩子在學習上設定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一旦孩子發現到目標利益遠遠大於眼前利益時,就會主動壓制自己的慾望,克服當前的困難來獲得更加長遠的利益。

2、轉移注意力。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消極影響很大,是我們老師最為頭疼的問題。如果用摔手機罰站等簡單粗暴的方式制止,效果很差。我們應該怎麼辦,實際上米歇爾的實驗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

為什麼在實驗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遲了自己對棉花糖的慾望,他們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兌現了獎勵?主要是因為他們為了不去看那誘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轉身體,多聰明的孩子!所以,我們要想孩子徹底遠離手機遊戲,就應該幫助他們把興趣慢慢轉移到學習上來,讓他們在學習上尋找成就感。


3、適時的鼓勵。我們在培養孩子延遲滿足能力的過程中,對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要給予及時的肯定,當他們信心不足時,要給予適時的鼓勵。

總之,延遲滿足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出來的,我們老師和家長要有耐心並且懂得用心,孩子就一定會走在成長的正確道路上。

------------------

本文是我一家之言,不喜勿噴,如果你喜歡這篇回答,就隨手關注我吧,你的支持必將讓我加倍努力。對此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請來評論區留言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017


“延遲滿足”,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所謂“延遲滿足”,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忍耐,節制”。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獲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剋制自己的慾望,放棄眼前的誘惑。

心理學有個著名的實驗叫“棉花糖實驗”,發現能等待的孩子,以後更容易生成一些被社會認可的特質,例如勇敢、堅毅、誠實等等。

延遲訓練的能力是可以有目的地訓練的。例如,吃飯前,孩子說想吃蘋果,父母應該儘量訓練孩子去等待。聰明的父母一般會去和孩子協商,跟孩子說“能等一等嗎?”或者說“蘋果沒有了,能換個梨嗎?”這就是延遲滿足和替代滿足。

但是關於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是存在幾個誤區的。

首先,心理學研究認為,4歲以前兒童前額皮層發育不夠充分,不懂得延遲滿足,所以對延遲滿足能力的滿足更無從談起。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應該是4、5歲以後的事情。

而此前的幼兒,特別是1歲以內的嬰兒,是必須無條件滿足的。現在有的媽媽不明所以,嬰兒期就訓練孩子所謂的延遲滿足能力,哭了不抱,餓了不喂非要看鐘,都是極端錯誤的行為。1歲以內的孩子只有被無條件滿足,才能建立受益一生的最基礎的安全感。

即使對於1歲以後的幼兒,父母也需要充分接受並回應他的情感。一個經常得不到滿足的孩子,在糖果這樣的誘惑面前,會更加難以抗拒,而那些經常被滿足的孩子,糖果的誘惑就沒那麼高,他更能控制自己的衝動,更具備延遲滿足的能力。


童書媽媽三川玲


很多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需求,例如想吃什麼,想玩什麼都會非常積極的響應,從教育的角度來說這對孩子並不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情,其實適度的延遲滿足,反而會幫助小朋友心理建設和成長。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什麼是延遲滿足,其實延遲滿足是為了達到更好的目的,從而暫時放棄眼前的一些誘惑!

這樣的一個過程叫做延遲滿足,很多家長都認為對於小朋友尤其是低月齡的小孩子來說,進行延遲滿足是一件非常殘忍的事情,但是呢是說明家長對於延遲滿足的概念有一些誤解的。我們對小朋友進行延遲滿足,並不是只是一味的去壓抑小朋友的慾望,也並不只是說單純的讓他去在那裡等待,我們會發現具備延遲滿足的小朋友在今後長大成人的這樣的一個社交環境當中,他們更加能夠取得事業上或者是學業上的成功!

所以當小朋友想要吃一個水果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做的不是立即遞上水果,而是要跟她在言語上有溝通,例如,你想吃橘子是嗎?這個橘子是橘色的之類的,進行一些這樣的溝通交流。

而延遲滿足做的相對較弱的小朋友,那麼在長大過程當中,呢它可能會出現一些其他的一些現象,比如說他的專注力會比較弱一些,會容易出現自我情緒調節能力的問題。因此我們在對小朋友,尤其是低月齡的小朋友,我們可以適當的來做一些延遲滿足。

關注芝麻育兒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芝麻育兒


在歐美科學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一心想得諾貝爾獎的,得不到諾貝爾獎。在我國的學術界也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不要急於滿口袋,先要滿腦袋,滿腦袋的人最終也會滿口袋。


這兩句話談的道理相同: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不可急於求成,妄想一蹴而就,要學會按部就班、學會等待。而這樣平心靜氣、從容沉著心性和氣度的形成,同樣源於兒時延遲滿足的訓練和培養。



回憶下,我們都曾遇到這樣的情景:商場中,有的孩子想要什麼而家長不買的話,就會大哭不已,甚至會滿地打滾,直到家長投降為止。細究起來,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大多是家長一直以來無限制地及時滿足造成的。


而這樣發展下去,就會導致孩子的嬌縱無禮,唯我獨尊,貽害無窮。所以,當孩子提出要求或想法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審慎,不能來者不拒,統統答應,要區別對待。


如果覺得孩子的要求過多、過度,就可以為其設定個節點或日期,從而降低其慾望值,學會等待。


如孩子已經有很多玩具,但還是想要,就可跟孩子說 “等到六一兒童節時”或“如果這段時間表現好”再買。這樣,既能安撫孩子又能讓其逐漸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學會耐心等待。當然,家長一旦與孩子協商好,就要說到做到,信守承諾,否則,孩子認為願望會化為泡沫,就不會同意家長延遲的建議的。



學會應對延遲滿足,還應體現在孩子需要家長幫助時。


孩子在學習新知識、新本領時,常常會碰到不會做或一下學不會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切記延遲滿足孩子。


比如,孩子學系鞋帶時,由於手眼協調不夠好,常常系不好鞋帶,希望家長幫忙。這時,家長不要急於替孩子系,而要先教給孩子要領。然後,讓孩子演示,家長在一旁仔細觀察,看看孩子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等發現孩子的情況後,再慢慢給予指導,切忌直接替孩子系。而在觀察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的需要就已經被延遲了。而孩子在這段時間內的探索,其實是在自我學習,對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有益。


還比如,當孩子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向家長請教,家長指導其通過查字典、上網搜索等方式,予以解決,都是不錯的方法,都有利於孩子應對問題,解決困難的能力提高。研究表明,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兒童,具有較強的自信心,能更好地應付生活中的挫折、壓力和困難;不會自亂陣腳,不會輕易崩潰。未來更容易發展出較強的社會競爭力、較高的效率。


而如果延遲滿足能力發展不足,則容易出現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如邊做作業邊看電視、上課時東張西望做小動作等;未來稍微遇到挫折就容易心煩意亂,缺乏耐心,遇到壓力就退縮不前或不知所措。這樣的人生體驗,當然不能算作成功、快樂和幸福的。


哈佛大學調查表明,很多富家子弟很不成功,而很多出身貧寒的人反而很成功。進一步調查發現,富家子弟由於想得到的東西唾手可得,快樂感十分短暫,不懂珍惜,總是在不斷地在尋找新的興奮和刺激;而出身貧寒的人卻恰恰相反,由於不能得到及時滿足,所以,他們更專注於自己的目標,這種過程本身就十分快樂,而目標實現後又非常珍惜,幸福感很強。


為此,專家們引出了“時間透視力”的概念。時間透視力是指當你計劃事情和活動的時候,所能考慮的時間長短。“時間透視力”長的人能夠使自己做的每件事情都成為長遠目標的一部分,一般而言,成功人士的“時間透視力”可達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而失敗的人,就典型的時間短視,他們只關注短期的快樂和享受。


延遲滿足可以幫助孩子遠離後悔和貪婪,用心呵護已經擁有的一切,學會知足。而知足才能常樂,是我們中國人都懂的道理。否則,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TA的慾望將不斷增長,變本加厲,永無止境,孩子會痛苦不堪,父母更會聽而生畏,望而卻步,親子衝突將越來越嚴重。



學會理解延遲滿足孩子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在於:可以讓孩子慢慢懂得,還有比TA的要求更重要、更緊急的事情,從而學會善解人意,學會控制自己的衝動,學會理解他人。


而人際關係的矛盾往往是由於不能彼此體諒和理解,不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看待和考慮問題造成的。所以,延遲滿足孩子,讓TA們從小就學會多站在對方立場去看待問題,多體諒和理解對方,學會尊重每個人和每件事,學會尊重每一種生活和習慣。


這樣,孩子未來的人際溝通才會順暢,生活才會美好、幸福。因此,當孩子要求和家長一起玩遊戲,家長就可以和他商量:“我有件重要的事要做,等做完了再陪你玩。好嗎?”如果方便,你可以讓孩子在一旁看著你做事。


總之,讓孩子意識到,除了TA之外,還有別人,讓孩子建立“自我”與“他人”的概念,讓其瞭解,自己的事情很重要,別人的事情同樣也很重要,想要滿足自己的需要,就要允許發展別人的需要。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學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為未來的人際溝通、處理關係打下良好基礎。


“笑到最後的人才笑得最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為了我們的孩子能笑傲人生路,在我們年老、無力幫助TA們時,仍能笑對人生,請遲些滿足孩子!


多特兒童專注力


1.平時有意訓練

孩子想得到某種東西時,不要一下子就滿足他,告訴這件東西家長可以滿足他,但是需要他自己更努力一些,才能達到目的。

2.制定積分表

可以學習老師的方法,孩子做到什麼好的事情時,比如認真刷牙,加一分,主動寫作業,加一分,有積分也有扣分,孩子做得不好時也要相應的扣分,這樣的目的是不讓孩子儘快得到那麼多分,也體現了獎罰分明的教育理念。

3.多觀察孩子喜好

平時可留心孩子都喜歡什麼樣的東西,孩子有時候不能明確知道自己會喜歡什麼?只是看其他孩子有,就想擁有。比如電話手錶,孩子看見別人戴,他也會很想要。不妨在孩子過生日或者聖誕節兒童節時給孩子一個意外的小驚喜。


孩子有時候很無理,但是很多時候也很容易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