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是一種養生方式?

餓,是一種養生方式?

在我們的常規認知中,人必須要吃飽才能健康,餓會容易餓出病。

但是,最近很多國家卻流行起飢餓養生法,而且還得到了很多科學家的認同,這到底怎麼回事呢?

“餓”催生“長壽基因”?

原來,這是日本的一項研究成果,稱如果一個人感到餓意後,只要一個小時後不進食,之後身體就會出現一種叫“長壽基因”的物質。

這種物質,具有強大的修復功能,對身體益處非常多。

其實,不只是日本,根據很多其他國家的研究,在人類的長壽因素中,不可少的一個要素,那就是適當餓肚子。

他們認為,餓,不僅可以治病,還能有助於長壽。

很多病,確實是吃出來的

之前,著名古文字學家南懷瑾老師就公開表示,很多中國人因為喜歡吃,所以腸胃都吃壞了。

雖然可能每個人都知道“晚飯少吃口,活到九十九”,但實際上大部分人很少會控制飲食,反而會在晚上大吃特吃。

餓,是一種養生方式?

中國衛生部首席健康專家萬承奎也認為:“愛吃晚飯,是我們人類發生疾病的一個原因,也是許多疾病久治不愈的一個原因。”

其實,一個人身體真正需要做燃料、能量的飯量只有半碗,而多吃的部分對身體並無益處。

脾胃長期處於過勞狀態,其功能自然會受到巨大損耗,造成腸道堵塞、中氣不足等。

除了吃的太飽外,吃得太油膩、不健康也是一個大問題。因為有很多的疾病,都是營養過剩導致的,比如我們熟悉的三高和糖尿病等。

捱餓為什麼可以“長壽”?

如今,很多不正確的吃法,已經讓我們的腸胃飽受摧殘,通過適當的捱餓來清理腸胃必然是有好處的。

舉例來說,有時候,吃多了,積了食,再受點風寒,很容易引起感冒。

感冒後,如果還一直各種大魚大肉進補,身體負擔只會越來越重;而如果這時候適度餓肚子清一清腸胃,反倒容易痊癒。

此外,現代醫學研究已經證明,過度的菸酒會導致全身很多器官受損,引起180多種常見疑難病。

如果這些抽菸喝酒的人戒掉菸酒,雖然不能保證不生病,但避免患上部分疾病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餓,是一種養生方式?

如何更科學地“捱餓”?

很多人可能會擔心“捱餓”會傷害身體,所以即使有心學習也因很難把握這個尺度望而卻步。

那麼,我們該如何科學的、健康的“捱餓”呢?

除了平時改掉之前吃得過飽的壞習慣、注意飲食搭配之外,適當的“辟穀”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辟穀”是屬於道家的養生之法,著名的國學大家南懷瑾就從辟穀之法中獲益頗多。

專業的辟穀並不是單純的捱餓,而是通過採氣和服氣等方法來完成的。

這樣的辟穀,不僅可以給腸胃清倉,還能明顯地降低血液凝聚和改善血液循環,抑制血栓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