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跳槽去传统行业会是新趋势吗?

吾家的孩子王


生活真是柴米油盐和诗和远方不可兼得,对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尤其如此


这个问题需要分年龄段来看看。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认为在35岁以下,互联网行业的人很少会跳槽去传统行业,35岁左右或者35岁以上,跳槽去传统的行业的人会显著增加

35岁对于互联网行业的人真是一个坎,要么转型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管理型、营销型和项目型人才,要么就成为真正的互联网技术专家,普普通通的码农可能真的会面临人到中年的危机


当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工科学生刚刚毕业时,大部分的学生首要目的就是赚钱,除了少部分有其他原因,很少有学生会享受传统行业的朝九晚五的生活。房子、车子、娶妻生子几座大山在毕业后都会压在身上,如果不是家里有矿,不赚钱几乎在社会上无法生存。同时由于刚刚从学校出来,第一选择一般选本专业相近而且待遇好的行业,所以互联网行业对学生的吸引力肯定大一些

如果在互联网行业呆到等到年过30,会有很多因素决定未来的职业方向,很多朋友都会面临着转型,主要的原因我理解有以下几个


原因1:在互联网行业996奋斗了太多时间,基本实现财务自由,加班加的身心俱疲,老婆孩子都在抱怨,所以想换传统行业享受一下生活


原因2:年龄比较大,在互联网公司内部升职乏力,上不去也不想下来,编码编不过年轻人,随时有被PK的风险。所以干脆准备转型,转型就有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行业


原因3:传统行业的国企或者事业单位有35岁的限制,所以赶紧在限制到来前去国企或者事业单位,安安稳稳干到退休


我有很多华为的朋友,都是35岁之后基本财务自由之后选择了转型,开民宿的、开饭店的、选择当斜杠青年、当老师的,去运营商的,很多。互联网公司工作压力大,生存困难,年龄大了跳槽去传统行业是非常好的选择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年轻时很少有互联网行业的人才跳到传统行业,人到中年,这会是一个很现实的选择


IT老菜鸟


作为一名IT行业的从业者,同时也是一名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从近些年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来看,鲜有学生会选择传统行业,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大型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选择传统行业也往往集中在电信和金融领域。所以,从人才的源头上来看,目前传统行业对于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还有待提升。

对于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在工作多年之后,传统行业一直是比较常见的转型渠道,一方面传统行业普遍需要进行网络化、信息化改造,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IT行业的从业者到传统行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工作压力,同时会积累更多的行业知识,从而延长自身的职业生命周期。按照历史经验来看,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去传统行业发展比较常见,但是传统行业从业者去互联网行业发展则比较鲜见。

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目前一个新的趋势是大量的行业领域专家开始进入互联网科技企业,而且薪资待遇还比较可观。互联网企业招聘行业专家的目的主要就是解决产业互联网的落地应用问题,因为产业互联网不仅涉及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问题,也面临大量的行业壁垒,而要想解决这些行业壁垒必须要有行业人的参与。

所以,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也给传统行业的从业者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实现了互联网人才和传统行业人才的双向流动。随着智慧工厂等概念的逐渐落地,未来行业人才与互联网人才将会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传统行业的结构性升级。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方面的问题,或者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咨询我,谢谢!


IT人刘俊明


互联网人跳槽去传统行业这个好像比较少,因为主要是薪资问题。互联网是在薪水的最高端,传统行业收入会低很多。


如果互联网人去传统行业,一是在互联网行业觉得累,我见过搞互联网的去培训机构的,当然培训机构收入也不低。二是,去传统行业的信息部门,工作没那么累,收入比普通的传统行业岗位要高。


现在互联网人收入高,但压力确实大,我认识的996基本都是标配,有的还不止。


所以就业选择也取决于自己对人生的目标。


五道口的颜学姐


产业互联网就是新趋势!

第一个实例:产业互联网——万达数字化的正确路线

2018年5月30日,万达、腾讯与高灯科技联合宣布,三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丙晟科技。这就意味着在消费互联网的冲击下,万达广场等线下零售业态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在这种背景下,万达集团就势必需要推动万达广场进行一场数字化转型,以应对新竞争环境的变化。

万达集团之所以与腾讯合作成立丙晟科技,背后其实是有各种机缘巧合的水到渠成。

万达集团将把原来的电商业务注入丙晟科技,将丙晟科技作为其数字化落地的旗舰企业;腾讯则投入线上流量等优质资源,将万达广场作为其智慧零售的重要试验田。高灯科技则融入其旗下的电子发票等业务,助力万达与腾讯打造智慧零售解决方案。

第二个实例:腾讯入局产业互联网

2018年9月30日,腾讯开始入局产业互联网,腾讯这个消费互联网巨头正在进入略显陌生的产业互联网To B领域。

这或许决定着腾讯未来二十年的走向,同时也释放出了一个信号——“消费互联网跟产业互联网之间的融合是一件非常有想象空间的事情”。

截止到目前,转型8个月的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收入占总收入已达21%;比竞争对手晚两年的腾讯正在缩小差距。(请看下面柱状图)

不管趋势如何,个人能力的增加对于,新形势的适应还是起关键作用的。

那怎么才算是适应呢?无非两个重点,第一是做对的事情,第二是把事情做对,而把事情做对最重要的是要有合适的人。

新形势到来之际,行业对我们总是虚位以待,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待时而举。





突样未成年


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人心,传统行业融合互联网的技术、思维进行新方面时代潮流的适应。创造了更多的互联网人所需的岗位,随之而来的就是互联网人跳槽到传统行业是会形成一个阶段性新趋势,理由如下:

1、互联网高速发展近20年,互联网企业所属领域可谓大势已定。寡头公司们拥有强大的技术、流量、用户的优势!让新的纯互联网公司越来越难出头,互联网人才唯有避开寡头公司的正面交锋才有可能获取更大空间。

传统行业的旺盛的互联网需求,给了互联网人和传统行业更多的双赢机会;

2、伴随着寡头公司的对互联网行业的近乎“垄断”的事实。纯粹互联网的技术、营销的发展已经到了天花板了(这么多年了,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或是基础技术和物理科技一样还是没有得到重大突破,都是在应用技术上进行微创新);对此,很多互联网人在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唯有跳出思维上的桎梏才能拥有更大空间

(这可以从近几年有太多寡头公司高管离职反思得到)。于是很多人选择了离职到传统行业进行互联网式的创业;

3、互联网的技术和营销手段是可以日积月累的,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下降(例如:N多的互联网技术模块都有储备,后续互联网产品的技术开发量肯定减少,开发量的减少也就意味着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会减少。)。但互联网人的生活还得继续,还是要养家糊口和追求更大发展的。于是,互联网人纷纷投入传统行业,以求利用自身的才能获取更大的回报


老虎哥说事


互联网从业者,会大量的去传统行业吗?

我觉得:会的。

今年大家就看到了,互联网行业的大把公司,都在裁员,那这些人,去哪里呢?

传统行业就是需要他们的地方。

互联网+的时代,传统行业都在积极的拥抱互联网,大到巨头,小到路边摊,都开始重视线上营销。

毕竟线上的营销,突破了地理的限制,同时触达大量的用户。

线上要做营销,就需要有营销载体,比如网页、公众号、小程序等等,这些都需要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设计师、程序员。

而bat等互联网公司,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结束,将越来越依靠精细化的运营来维持发展,靠随便开发个产品就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互联网公司运营的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难,使得大量多余的员工,离开互联网行业,去传统行业发现机会。

未来的世界,是万物互联的世界。传统实体行业,将会吸纳大量的富有互联网经验的人才!


台哥彩铃


在前几年,传统行业跳槽到互联网行业是趋势。可能随着18年资本寒冬,后续会有互联网行业人员跳槽到传统行业。前提传统行业是想要拥抱移动互联网的,从上到下的贯彻一致


缤潇


可以肯定必然是个趋势。

1.任何经济体的兴起都离不开传统行业,制造业,就像现在的美国经历了互联网的高潮后开始回归传统制造业,我国也将不例外。

2.虽然现在互联网占据优势,但是从业人员近几年指数级的增多,且互联网行业隐性的传统对从业年龄有要求,这就导致大量的失业人员必须面临转型的困境。

3.传统的电商已经开始转型,需要线下线上相结合,顾互联网行业的思维方式可以更容易的进入传统行业,实现互补。


Walden557



发糕哥哥呀


如果你所处的环境或者和我所要做的事相似,那么我有一剂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简述一下我通过一些失败、尝试的想法。

喜欢干货的,可以看完总结就走了:

(1)人,是最大的难题

(2)创新 > 创业

(3)从下往上的去改进

如果希望真的理解我的意思,还请花5分钟看下湿货:

(1)首先说人,是最大的难题。

如果在互联网,特别是BAT等大公司工作过几年的人,应该经常听见周围的同事、包括自己去抱怨身边的其他同事能力不足、态度不行。这样的你,到了传统行业里,会很想念你过去的伙伴们,突然发现他们个个都是精英,因为传统行业的整体就业人员素质、能力都会低到你无法想象的地步。

① 很多管理工具在传统行业都会失效。

给员工提供成长空间?不好意思,工人们想要的就是钱,钱不多其他都免谈。绩效激励?过去确实有很多老板出尔反尔的情况,工人们早就麻木了,对于条件诸多、时间遥远的画饼他们是一点都听不进去。流程改造?如果你对工人的工作细节不够熟悉,他们会拿出各种你听不懂的理由来拒绝你的改造,背后的原因仅仅是:嫌麻烦。

② 互联网人不了解传统行业?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

相信不少互联网人听到过传统行业大佬们的质疑,我听到的也不少,他们会告诉你各种你不了解的传统行业细节、很多规矩、很多柔性的东西,让你不要自以为改造他们很容易。很多具体的内容确实没错,这件事确实不简单。但这句话如果反过来问,你猜猜会怎样?传统行业的人们很多都带着一种等待被升级、等待被学习的被动心态,但这毕竟是一个互动,A要去改变B,不仅仅是A需要去了解B的问题,而是B是否了解这个将要改造他的A是什么样。这是一个很长时间都被忽略的关系。传统行业的人很少有真正了解互联网行业和互联网人的,他们并不了解这个行业的人原来晚上9点下班是常态、渴望成就而不是仅仅看着工资、他们执行力强创造力丰富。这个心态,恰恰影响了传统行业的人对于接下来改变的预期、对于投入改造成本的准备、对互联网人释放的权和责的程度。这里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去衡量,如果你的传统行业伙伴还在用货币资金出资当做唯一的股份计算标准,完全不承认技术入股,那么基本可以判断你们之间未来还有更多的互相不理解在等待。

③ 如果员工能力低出你的想象,所有改造的方法是否应该重新设计?

在互联网从业多年,特别是在大公司待过很长时间的人,都不能忽略了自己的成就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平台、来自于协作。如果你身边的所有同事,都换成了分不清自己工作的权与责、无法总结自己的工作内容、甚至连语言表达都有问题的人,你还能一帆风顺推进你的方案吗?所有的方案、计划,都换成由理解力、能力都极低的人来执行,把思路重新来过。

(2)创新>创业。

第一次创业往往会做一件事,就是想一个觉得无法被任何人抄袭的点子(所谓的商业方案)。如果是一切从零开始搭建,可能还行。但请注意,在传统行业,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说自己是从零开始的,因为你一定是站在现有行业的利益关系、行业潜规则之上来玩的,所有的方案都不能摆脱掉这个既定前提。

那么既然如此,更恰当的思路是把现状充分的理一遍,然后去思考自己的这个商业方案的第一步棋要怎么走,而这一步棋,一定只是一个创新,而谈不上是一个创业。想要抛掉行业规则不管,空中楼阁的去设想一个自以为美丽的世界,最后的惨状就是,你可能投入大量的精力、金钱推开了门,门外站着一个人告诉你“嘿,别忘了XXX”,然后你发现只能关上门重新来过。

(3)方法:从下往上的去改进。

结合到人(包括合伙人和你的员工)以及行业的前提,更为有效的方法,是从整棵树的末端开始以创新代替创业的思路去改进。先充分的去了解行业,竭尽所能的去体验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角色聊天,然后将这个行业的关系图画出来。接下来去了解你所在的企业,方法类似,如果企业在行业关系图中是一个点,那么将这个点用放大镜去看,是如何的一张企业关系图。这两张图里都一定要关注角色、关键人、利益关系、所在阶段、下一步目标。

接下来,将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列出来,当然,如果不是有特殊情况,最核心的目标应该是利润。从利润目标出发,要做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去整理财务状况,目前的财务是如何记账、财务报表是否能真实反映企业状况、从业务的角度而不是会计的角度去整理能发现什么问题。在财务中,通过数据,发现第一层问题所在,再根据第一层问题做调查、推导,将要解决的所有问题以树状结构画出来。

最后就来到了真正要执行的部分了。记住,一定是从树的末梢去找到改进点,不要妄想自己能马上找到领导和老板的感觉,而是亲自去改进。这包括你可以花精力去招聘一个能解决这样问题的人,或是亲自的做具体的改进,然后教给现在比较蠢的员工,再配合事后评价、奖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