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傑:每天做的最多的手勢是“豎大拇指”

第二批医疗队返淄 ​| 郭杰:每天做的最多的手势是“竖大拇指”

4月5日,在歡迎儀式上,郭傑緊緊地抱著兒子,喜極而泣。

第二批医疗队返淄 ​| 郭杰:每天做的最多的手势是“竖大拇指”

3月12日,郭傑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與患者合影,互相鼓勵。

晨報訊 郭傑,淄博市第四人民醫院感染科總護士長、主管護師。1月25日,她臨危受命,毅然決然地奔赴戰疫前線;3月18日,黃岡市中心醫院(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最後2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郭傑圓滿完成任務;4月5日,淄博全城用最高禮遇迎接他們回家,時隔70多天,郭傑和家人團聚。

困難重重 我當臨危不亂

1月26日凌晨,郭傑和隊友們到達黃岡,醫療隊緊急統籌自備物資,全員集中學習,接受防控培訓,27日晚便挺近了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

“這是一幢尚未完工的建築,病房內空空蕩蕩,醫療物資還未規整到位。”郭傑說,眼前的現狀讓她有點不知所措。疫情緊迫,郭傑收拾好心情,立馬和戰友們投入到醫療中心啟用前的準備工作中去。

為了使醫療中心儘快達到收治條件,她一馬當先衝在前,既是裝卸工、搬運工,又是安裝工、清潔工,佈局、改造、清掃、規整,那一刻她是不折不扣的女漢子。

經過日夜不停的奮戰,在短短30個小時內,她和戰友們將一個雜亂無章的樓層,改造成為具有100張床位,符合收治呼吸道傳染病條件的東、西兩個感染隔離病區。28日晚,首批新冠肺炎患者順利轉入。

一月份的荊楚大地陰雨不斷,新落成的病房內取暖設施尚未啟用,因為要開窗通風,環境格外陰冷。進入隔離病房須穿戴厚重的防護裝備,如同把人塞進一個密閉的袋子裡,片刻間,便汗流浹背、渾身溼透,連護目鏡都成了“水簾洞”,而脫掉防護服,瞬間像掉進冰窟,渾身冰涼、寒戰不止。

“困難都是暫時的,我要和戰友們並肩作戰,直到勝利的那一天。”郭傑時常這樣鼓勵自己。

細心呵護,我當盡心竭力

“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雖然是戰場,但也是最暖心的地方,每一天我都被患者深深地信任和依賴著。”郭傑說。

隔著厚重的防護裝備,透過護目鏡和防護面罩,她用眼睛將勇氣、力量、信念、希望傳遞給患者。為了緩解患者的孤獨、緊張和焦慮情緒,除了做好日常臨床、生活護理工作外,她用一聲聲問候、一聲聲安慰、一聲聲鼓勵來安撫他們傷痛的心靈。她會和輕症患者嘻嘻哈哈,對他們喊:加油!也會柔聲細語地呼喚重症患者:別擔心,有我們在,你會好起來的。

為了保證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郭傑經常將隊裡下發或是酒店提供的洗髮水、手霜、牙膏牙刷、拖鞋、襪子、紙尿褲等物品送給患者。山東省對口支援的很多家鄉特產,包括水果、營養品等,郭傑和隊友們也會拿出來與患者分享。

每天,郭傑和患者做的最多的手勢就是“豎大拇指”,喊的最多的口號就是“一起加油”!“自從來到一線,我的淚點就變得很低,不是因為恐懼、矯情,而是因為收穫了太多的感動。”郭傑說。

“我們好了不算好,你們也都好好的平安回去才是真的好!”一名即將出院的患者臨行前對郭傑說,聽到這句話的那一刻,她淚流滿面。

“我經歷過太多面對疾病時的恐懼和無助,也感受過生命在失去時的萬般不捨,所以我要竭盡所能治癒每一名患者。”郭傑語氣堅定地說道,她會為患者一天天好轉、一個個治癒而欣喜,她始終堅信,光明就在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