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鄉村社會第四篇下

———祖先崇拜

就我的生活經驗而言,祖先崇拜有幾個特點:

第一,就近崇拜。譬如一般的家庭現在並沒有家譜,家譜成了歷史遺蹟,所以可能年月一久人幾乎不知道更早的祖先姓甚名誰了。譬如我們村的村民大部分是從山西遷徙而來,但是經過兩百年左右的時間,沒有人知道自己的祖先從哪來,叫什麼。我似乎只見過一次我們家族的族譜,可是那也太簡陋了,並沒有表明更早的祖先,什麼原因來了現在的居住地,只有名字沒有事蹟。別說我們這些小的對那些先祖毫無崇敬就是我爺爺那輩也並不清楚。也許是父子之間祖孫之間聯繫更加緊密,祭拜也更頻繁,其他則似有似無幾無拜祭。

第二,鄉村形成的時間,鄉風,鄉俗,鄉學的積澱非同一般,那些世家大族的郡望有祖先祠堂,牌位,這在我看來更接近於宗教,大的家族往往有一些信條,例如顏之推專門寫有顏氏家訓,這雖然不是宗教式的經文,但是卻是一個家族代代修養的基礎課目。

第三,鄉村社會以農業為主業,農業在傳統時代是個重體力活,畜力一半人力一半,所以父子之間是最好的幫手,兒子小的時候是父親的幫手,父親年老是兒子的幫手,這讓我想起魯迅先生筆下閏土的形象來,其實終於到了父親的年齡,走著父親曾經走過的路會發現父親如神,這就是閏土,這也是我們正在重複的路。

第四,宗法社會。鄉村是血親社會,宗法組織在中國歷史的延續有很深的緣故,這是因為我們的政治經驗直接來源就是西周以來的禮治社會和秦王朝創立的法式行政系統,禮的核心就是君君臣臣,法的核心就是君權至上,鄉村社會正是社會的基本組織形式,它是中華文明的根源。

有些晚了,今天就到這裡了。

透視鄉村社會第四篇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