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真相 (第二章,物质)

我们通常所见的一切物质形态是由各种元素的原子通过力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从星体到尘埃,从岩石到生命,所有的物质形态都具有物质的共同属性,都具有质量,温度和密度(比容)。

拥有质量是物质客观存在的客观依据,温度则表明物质结构粒子存在运动,具体是什么运动影响着温度的数值,至今物理学家们还没弄清楚。密度或比容代表着物质质量在所占空间里的分布数量。

物理学经历了经典力学,基本粒子理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由此奠定了现代物理的实际应用基础。这些渗透着无数科学家们心血的应用理论,充分的展示了不同尺度下物质的结构和运行规律。然而这些理论只是局部的精确,有着适用范围的局限性。问题在于这些理论是用自己的观察和自洽观点去印证宇宙物质的运行状态,而不是去关注宇宙物质本身的内在结构逻辑,就好像一群人围着一个城堡,各自发表观察结果和对城堡的猜测,各抒己见,相互争论。

人们只关注物质的结构会是什么情况,而对于容纳物质的空间存在严重的忽视。这使得分析物质结构的运行逻辑受到了阻断。

空间是虚无的,还是具有场性质的物理属性?这是一个岔道口,这个问题阻碍了人们进一步认知物理的脚步,最终人们认定了具有物质属性的空间场论,这使得空间参与粒子运动的关键作用被掩盖的严严实实。

这里我们需要打开那个被关闭的路口,认定空间是虚无状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明确物质的真实结构逻辑:

宇宙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粒子运动构成的。无穷数量的最小粒子在虚无状态的空间里运动着,由此产生了各种物质的结构形态和能量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